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针灸治疗面神经炎临床观察

2018-05-11 01:44张素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神经炎阳明面神经

张素华

(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焦作 454100)

我科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结合针灸治疗面神经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50例,均为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17~71岁,平均43岁。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15~65岁,平均40岁。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1]中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①起病急骤;②患侧眼裂变大,眼睑闭合不能,额纹变浅,不能皱眉;③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偏向健侧;④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味觉障碍;⑤排除脑血管疾病及颅内疾病造成的继发性面神经损伤。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①针刺:循经远端取穴与局部取穴相结合,近端取:阳白、地仓、颊车、下关、翳风、太阳,远端取合谷、血海、丰隆、太冲。操作:将上述穴位常规消毒后,选取1寸毫针直刺入选穴位,给予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min。②灸法:针刺完后隔姜灸翳风、阳白,灸20min,每日1次。③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用2mL注射用水溶解后肌内注射,1日1次,每次18μg,10天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对照组:用针刺加艾灸,方法同治疗组。

两组均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痊愈:临床症状消失,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左右面颊对称。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面部外观基本恢复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面神经炎发病机理目前未明,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可能是茎乳孔内的面神经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所致病毒感染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面神经麻痹[3]。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正气亏虚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气血痹阻,面部少阳脉络、阳明经筋失于儒养而发[4]。《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颊则下少阳,中于项则下太阳。”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记载:“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一般口眼歪斜者为邪客阳明,兼有耳后疼痛者为邪犯阳明少阳二经,故取阳明、少阳经穴位。局部取阳白、地仓、颊车、下关、翳风、太阳疏通局部经气,调整气血,濡润经脉。远端取合谷为手阳明经穴,《四穴总歌》“面口合谷收”治疗面部疾病效果良好;太冲具有调节气机、通行气血的作用;李中梓《医宗必读·卷十·痹》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取血海养血和血,丰隆化痰通络。

灸法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引导气血的功能,《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谓:“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艾灸能够振奋阳气、稳固正气。隔姜灸、生姜性温味辛,可散表寒。隔姜灸能够改善面神经的血液循环,消除水肿,提高免疫力,恢复面神经的细胞活力,从而改善面神经炎症状。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是从小鼠颌下腺中提取的神经生长因子,是类神经营养因子,其结构与人体的神经生长因子具有同源性,具有营养神经,促进神经修复,使神经再生的作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可通过与其受体形成复合物后经逆行运输作用而促进受损神经的功能恢复[5]。

针刺加隔姜灸结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较好。

[参考文献]

[1] 孙怡,杨任明,韩景献.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39.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诊疗标准[M].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86.

[3] 吴江,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32.

[4] 孙国杰,盛灿若,严洁.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41.

[5] 辛林伟,唐际存.鼠神经生长因子在周围神经损伤治疗中的作用与给药途径[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20):1774-1776.

猜你喜欢
神经炎阳明面神经
视神经炎的悖论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杲杲冬日阳明暖好时光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罗阳明:大瑶山里的年轻博士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