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2018-05-11 01:44刘丰阁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肠病结肠镜溃疡性

刘丰阁

(河南省镇平县中医院,河南 镇平 47425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疾病,临床以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和腹痛为特征,呈反复发作性。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治疗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21~67岁,平均45.6岁;病程8个月~6年。

表2 两组胃肠激素水平、胃排空时间比较 (±s)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24~60岁,平均43.2岁,病程6个月~10年。经实验室、电子结肠镜及组织学检查确诊为UC,并排除肠结核、慢性痢疾等其他疾病。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根据《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及诊断思维》。①临床表现为持续反复发作的粘液血便、腹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或以上;②黏膜活检呈炎性反应,同时常可见糜烂、隐窝脓肿、腺体排异异常及上皮变化;③结肠镜检查可见血管充血、水肿、质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亦可见黏膜粗糙,呈颗粒状,缓解期可见结肠袋变钝、消失及假性息肉。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每次2片,日3次;急性发作时加至每日4次,每次4片。必要时加服泼尼松龙片,或给予对症补液治疗。、

治疗组加用肠风宁汤保留灌肠,药用荆芥炭20g,煨防风18g,羌活15g,地榆15g,白及15g,生薏苡仁15g,白扁豆15g,白芷12g,败酱草12g,黄柏12g,桔梗10g,白头翁10g,红藤10g,苦参10g。出血多者加仙鹤草、槐米炭,腹痛较剧者合芍药甘草汤,大便次数多者加煨诃子、赤石脂。加水500mL,煎汁150mL,药液用纱布过滤后加入云南白药3g保留灌肠,药温保持36℃~38℃。每晚睡前嘱排便,去枕左侧卧位,用涂石蜡油后的一次性肠管从肛门插入15~20cm,再用50mL注射器抽取配好的药液并缓慢注入。灌肠成功后适当垫高臀部,药液至少保留1h以上,尽可能延长药液保留时间。

两组均以14天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订的《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1]。显效:症状、体征均消失,大便常规检查呈阴性,结肠镜检查提示溃疡愈合,糜烂消失,黏膜大致正常。有效:症状、体征均消失,大便常规检查呈阴性,结肠镜检查提示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变,大便常规结肠镜检查均无改变。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UC的发病一般与感染、遗传、精神、自身免疫及过敏因素有关。祖国医学谓之“肠风”、“泄泻”、“久痢”、“滞下”等。本病多由外感湿邪,侵袭脾胃,湿热郁蒸于大肠,气血阻滞不畅,湿热毒搏化为粘液血便;或因饮食不节,情志不舒,劳倦过度,伤及脾胃,致运化失职,湿浊内生,下注大肠,气血瘀滞,而见腹痛、腹泻或粘液脓血便。UC病位在肠,主要病理因素为湿,其缠绵难愈之病势特征符合湿邪致病特点。《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风气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正是对此病病机之高度概括。脾病则湿邪滋生导致清阳不升,风湿之邪久羁,产生肠间病变,肠病复加深脾病,如此相互影响而致久病不愈。风药在于祛风,所谓风能胜湿,取五行相胜之意。故此,以疏风散邪为治法,配以清利湿热,活血解毒,消瘀生肌组成肠风宁汤。方中荆芥炭、防风、羌活祛风散邪除湿,生薏仁、白扁豆健脾除湿,黄柏、苦参清热燥湿,桔梗、败酱草、白芷消肿排脓、祛瘀止痛,白及、地榆生肌止血,白头翁、红藤活血解毒。实践证实,风药的宣发升散功能对脏腑有多方面调节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2],祛风药有非甾体类药所具有的解热镇痛、抗炎抗菌作用,可减轻结肠炎症反应;可以抑制COX-2表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抗氧化。此外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尚可抑制肠管平滑肌的过度收缩调节肠管蠕动及分泌作用,从而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缓解肠鸣、腹泻等症状[3]。

中西医结合治疗UC疗效确切,可协同发挥抗炎作用,且标本兼治,缩短病程。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化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2(4):236-239.

[2] 段志学,王振华.祛风除湿颗粒药效学实验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2):18.

[3] 高天辉.羌活治疗肠鸣久泻效佳[J].中医杂志,1999,40(10):22.

猜你喜欢
肠病结肠镜溃疡性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结直肠息肉应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的临床观察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