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2018-05-11 01:44余时杰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白蛋白空腹肾病

余时杰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 430400)

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药效温和、持久等特点,有助于从整体进行调节,且治疗期间不会产生明显不适感受,是治疗糖尿病肾病较好的治疗手段之一[1]。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6例,均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43例。实验组男19例,女24例,年龄47~75岁,平均(53.75±2.27)岁;糖尿病病程平均(14.17±7.56)年;糖尿病肾病平均病程(1.87±1.03)年;空腹血糖(9.86±2.11)mmol/L;尿蛋白排泄率(UAER)(84.56±32.46)μg/min。对照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45~75岁,平均(54.37±2.36)岁;糖尿病病程平均(15.25±7.34)年;糖尿病肾病病平均(1.96±1.62)年;空腹血糖(10.03±2.31)mmol/L;尿蛋白排泄率(UAER)(87.33±34.25)μg/min。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符合1999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DN)诊断标准[3],即3个月内尿检连续两次尿蛋白排泄率(UAER)20~200μg/min之间,并排除原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泌尿系感染等引起尿白蛋白增加的因素。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消渴证诊断标准[4]。症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尿多而甜、形体渐见消瘦;并符合脾肾两虚辨证标准,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口干咽燥,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肢体麻木或疼痛,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沉或细涩。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40~75岁,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不属于中医脾肾两虚型,6个月内有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糖尿病酮酸中毒等危急重症,合并有肿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相关药物过敏。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治疗期间进行糖尿病疾病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并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均根据血糖水平、其他相关生化指标及具体病情,为其制定个体化的西药用药治疗方案,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内、餐后2h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内。根据患者情况结合控制代谢紊乱、控制蛋白尿、控制高血压、保护肾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应用的药物包括他汀类、ACEI、ARB、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5]。

实验组加用补肾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六味地黄丸(西安自力中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61020176)口服,每次8丸,每日3次,于餐后顿服。补肾益气汤组方为泽泻9g,山药12g,山茱萸12g,生黄芪30g,茯苓10g,生地25g,芡实20g,党参15g,牡丹皮10g,白术10g。阴虚加制首乌、女贞子、早莲草,湿热重者加黄柏、车前草、半枝莲、知母,湿浊中阻加藿香、砂仁、苍术,气血瘀滞中加当归、川芎、赤芍。日1剂,加水600mL浸泡30min,文火浓煎成300mL,日3次,每次100mL,于饭前1h口服。

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

3 观察指标

观察中医症状,采用积分法,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口干咽燥,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肢体麻木或疼痛,各项症状分为无(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观察尿白蛋白排泄率,用尿微量白蛋白试剂盒检测。观察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观察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TGF-β1、UAER。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糖尿病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拟定。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小于7.2mmol/L,餐后2h血糖小于8.3mmol/L或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有效: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小于8.3mmol/L,餐后2h血糖小于10.0mmol/L或较治疗前下降10%~30%。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血糖下降未达“有效”标准。

糖尿病肾病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拟定。显效:中医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症候积分下降大于等于2/3;尿白蛋白排泄率恢复正常或比治疗前减少50%以上;血脂、血糖、血流变等检查改善大于等于30%或恢复正常。有效:中医症状体征有好转,症候积分下降1/3~2/3,尿白蛋白排泄率减少20%~49%;血脂、血糖、血流变等检查改善15%~29%。无效:未到达“有效”标准。

5 治疗结果

两组糖尿病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糖尿病疗效比较 例(%)

两组糖尿病肾病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糖尿病肾病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尿RBP、尿β2-MG、尿TGF-β1、UAER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尿RBP、尿β2-MG、尿TGF-β1、UAER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尿RBP、尿β2-MG、尿TGF-β1、UAER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UAER(μg/min)尿RBP(mg/molCr)尿β2-MG(mg/molCr)尿TGF-β1(ng/L)治疗组43治疗前84.56±32.46 124.39±22.21 130.29±21.78 17.56±4.36治疗后21.55±17.21*Δ62.05±13.11*△79.05±18.35*△ 4.03±1.51*△对照组43治疗前87.33±34.25 120.35±24.27 133.30±20.46 17.33±4.95治疗后37.96±26.38*94.83±17.61*99.07±19.67*8.05±1.31*

6 讨 论

糖尿病的病机为血糖水平慢性持续性增高,属于糖代谢异常性疾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往往不足[6]。如未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极易发生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性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有可能致使患者失明,影响生存质量[7]。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式为胰岛素注射及口服降糖药物,目的是对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产生刺激作用,以增加胰岛素分泌[8]。但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如未能控制好用药剂量,有可能造成低血糖现象的发生,此外长期服用降糖药物极易产生多种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糖尿病肾病属中医“肾劳”、“尿浊”、“胀满”范畴。中医认为,引起肾劳的原因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机体对外邪的防御机制降低,外感六淫,导致患病[7]。邪气侵入人体,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出现淤血、水湿、痰浊的症状。因此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理机制为脾肾亏虚、瘀血阻滞[9]。补肾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方中党参补气养血,黄芪补中益气、利水消肿,茯苓健脾利湿,山药补益肾气,生地填精益髓,山茱萸补益肝肾。诸药合用,具有活血通络、健脾补肾的功效。六味地黄丸由泽泻、山药、熟地黄、丹皮、山茱萸组成,功效滋阴补肾、健脾益肾。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降低血脂、血糖、调节免疫机制的作用,此外还有助于改善肾脏的血流灌注,从而起到促进肾代谢的目的。

综上所述,补肾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贺学允,陈玉玲.益气养阴活血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分析[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6):810-814.

[2] 张凤红.中药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3):10-10.

[3] Mogensen CE,Chachati A,Christensen CK ,et al.Microalbuminuria:an early marker of renal involvement in diabetics[J].Uremia Invest,1986,9(2):85-95.

[4] 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29-232.

[5] 彭勇.中西医不同治疗方法对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8):19-20.

[6] 李雅坤,高颜华,马建红,等.化瘀通络清热泄浊法治疗糖尿病肾病3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3):35-37.

[7] 陈明芝.中医益气补肾化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50例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7):132.

[8] Jia Ding,Zhao Jinxi,Huangfu Wei et al.Study on evaluation method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J].global Chinese medicine,2016,9(3):275-282.

[9] 李芮,王会玲,胡伟锋,等.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分期中医证候特点及证型分布的临床调查[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6,17(7):599-602.

猜你喜欢
白蛋白空腹肾病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重女轻男”的肾病
空腹喝水
白蛋白不可滥用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