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背俞穴联合局部围刺治疗黄褐斑临床研究

2018-05-11 01:44沙书娅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俞穴黄褐斑皮损

沙书娅

(河南省省直第一医院康复科,河南 郑州 450003)

黄褐斑为黄褐色色素沉着于面颊两侧,主要和内分泌水平紊乱密切相关[1]。本院用针灸背俞穴联合局部围刺治疗黄褐斑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22例,均为2016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年龄23~41岁,平均(35.14±1.20)岁;病程1~6年,平均(3.54±0.32)岁。对照组年龄22~40岁,平均(35.12±1.15)岁;病程1~6年,平均(3.49±0.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确诊为黄褐斑,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妊娠、哺乳期妇女,正在或接受过黄褐斑美容治疗,存在其他影响临床疗效观察的情况。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针灸背俞穴,患者取俯卧位,以0.25mm×25mm针灸针在肺俞、膈俞、肝俞、肾俞,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日1次,治疗5日停针2日,7日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

观察组联合局部围刺。患者取仰卧位,以0.2mm×13mm针灸针沿色斑边缘斜刺,留针10min,每日1次,治疗5日停针2日,7日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观察皮损、颜色、激素水平(E2、P、T、FSH)、抑郁、焦虑评价。皮损、颜色0~3分按照面积由小到大,颜色由浅到深进行评价。抑郁、焦虑分别用评价表进行评价,总分0~50分,分数越高说明抑郁、焦虑情况越严重[2]。

用SPSS20.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皮损及颜色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皮损及颜色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皮损及颜色评分比较 (分,±s)

项目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P皮损观察组 61 3.52±0.42 1.58±0.21 32.2673 <0.05对照组 61 3.55±0.46 2.69±0.29 12.3520 <0.05 t 0.3762 24.2127 P>0.05 <0.05颜色观察组 61 3.88±0.05 1.25±0.07 238.7838<0.05对照组 61 3.86±0.09 2.58±0.08 83.0216 <0.05 t 1.5172 97.7186 P>0.05 <0.05

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指标比较 (±s)

项目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E2(pmol/L)P(nmol/L)T(nmol/L)FSH(mIU/mL)观察组 61 242.15±25.05182.42±12.25 16.7297<0.05对照组 61 241.98±14.98204.98±12.88 14.6275<0.05 t 0.0455 9.9126 P>0.05 <0.05观察组 61 1.29±0.35 1.10±0.28 3.3107<0.05对照组 61 1.30±0.32 1.28±0.31 0.3506>0.05 t 0.1647 3.3654 P>0.05 <0.05观察组 61 0.96±0.65 2.40±0.98 9.5638<0.05对照组 61 0.95±0.59 1.85±0.78 7.1873<0.05 t 0.0889 3.4296 P>0.05 <0.05观察组 61 7.69±2.01 6.40±1.68 3.8460<0.05对照组 61 7.70±1.98 7.26±1.70 1.3168>0.05 t 0.0277 2.8103 P>0.05 <0.05

两组治疗前后抑郁及焦虑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抑郁及焦虑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抑郁及焦虑评分比较 (分,±s)

项目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P抑郁评价焦虑评价观察组 61 38.15±9.35 31.28±4.52 5.1667 <0.05对照组 61 38.19±9.40 34.58±4.96 2.6528 <0.05 t 0.0236 3.8407 P>0.05 <0.05观察组 61 39.54±8.54 30.58±5.02 7.0643 <0.05对照组 61 39.60±8.49 34.45±5.59 3.9569 <0.05 t 0.0389 4.0229 P>0.05 <0.05

5 讨 论

黄褐斑属中医“面尘”、“面黯”范畴。病因为“风”、“痰”、“湿”、“燥”致肝郁气滞、痰湿脾虚、肾阴不足、脏腑虚亏、气虚血瘀,不能上荣于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意为以天地云雨比喻阴阳交感,阴阳失和则五脏六腑津液分布异常。“肺气通于天”,肺气不足则气血疏布不和,长期以往湿瘀痰生。肺主气,“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凝,日久经络受阻,上不容于面则褐斑生成。

针灸可通过刺激相应穴位改善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水平,提高血液循环水平,疏通阻滞经络。同时,针灸背俞穴可调节脏腑功能,调节阴阳平衡。联合局部围刺可促进面部局部血液微循环。通过“浅刺”治疗可提高血清组胺样物质释放、降低过氧化损伤,并且提高局部组织血管壁渗透性,使营养物质上达于面部,进而淡化斑点[3]。

针灸背俞穴联合局部围刺治疗可改善黄褐斑皮损、颜色,并且可调节内分泌。

[参考文献]

[1] 高睿迪,王颖,廖春,等.Medlite C6激光联合左旋维生素C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28(11):1180-1183.

[2] 李芸,刘洁,孙秋宁.黄褐斑的皮肤镜学特征[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5,37(2):226-229.

[3] 林玮华,张丰川,姜玉,等.黄褐斑西医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2) :68-74.

猜你喜欢
俞穴黄褐斑皮损
拔罐治疗脂肪肝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光子嫩肤在黄褐斑中的应用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65例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耳尖结合背俞穴针刺放血治疗粉刺肺经风热证32例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