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8-05-14 15:20毛洪娥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20期
关键词:内科护理管理精细化管理

毛洪娥

[摘要] 目的 分析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6月将该院在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实施精細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跌倒、褥疮、坠床等不良事件共15例,对照组不良事件共70例,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服务态度、技术操作、健康教育以及护理管理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由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科护理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提升内科护理的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应该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内科;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7(b)-0040-02

内科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科室,来接受治疗的患者比较多,并且病情也比较复杂,因此优化科室内部护理管理的质量至关重要。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最先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应用的理念,在内科护理中进行应用能够整合资源[1]。该院内科在2015年4月开展了管理改进活动,应用了精细化的管理方式。该次就活动前后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精细化管理方式在实际中起到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3月在该院内科接受治疗的5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85例,女性215例。年龄为15~58岁,平均年龄为(37.56±3.57)岁;将2015年4—6月该院收治的5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男性290例,女性210例。年龄为16~60岁,平均年龄为(39.26±3.44)岁。该次研究中患者的病情都比较明确,患者和其家属对该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均明确。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全者;②多种因素导致治疗中断者;③合并内科之外严重疾病者;④妊娠和哺乳期妇女;⑤无法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按照相关规定为患者做好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相关人员要学习相关的流程和操作,具体如下:①调整人员结构,明确自身责任。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应该要明确当前科室的人员结构,在管理的过程中,根据科室自身实际情况和流程对科室内人员结构。在安排人员工作时,要根据护理人员自身的能力来调整岗位,这样能够提升科室整体的工作效率。在内科护理中实行护理工作责任制,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每项护理工作的责任要落实到个人,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的责任意识。科室要定期开展护理知识讲座,提升护理工作人员自身护理水平[2]。与此同时,精细化管理在应用时需要树立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②完善管理措施。精细化管理的应用还需要规范护理工作的整体流程,首先护理人员要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要强化服务。部分患者由于就诊时间比较长,会导致患者自身出现心理问题,生理状态会因此受到大幅度影响。因此在内科护理中,要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对病人的宣教工作要到位,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念,保证防范措施实际到位,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③精细化质量控制方法。精细化管理的应用需要培养护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护理工作的工作风险比较高,在工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自身的防护,严格规范护理操作,执行消毒规范,为患者就诊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且降低自身在工作中受到的伤害。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要及时了解,在护理过程中如果护理人员受到伤害,需要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并做好登记[3]。这需要对患者的病情以及心理有良好的把握,积极加以引导,在交流以及沟通中注重言辞,科学进行干预并找出最佳的解决方式。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就诊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包括为患者跌倒、褥疮、坠床等并对比。就两组患者对就诊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技术操作、健康教育以及护理管理4个方面,每个方面总分均为100,分数越高代表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越认可。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跌倒6例,坠床5例,褥疮4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对照组跌倒、坠床、褥疮分别有30、25、15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就诊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就诊满意度在服务态度、技术操作、健康教育以及护理管理等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和文化,是在当前社会分工不断精细化、服务质量精细化的必然选择,在现代化的管理学当中,主要将管理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规范化、精细化以及个性化。精细化的管理需要在实际中真正落实管理责任,需要将工作具体化和明确化[4],要求每个管理者都能够尽职,检查当天所做的工作,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5]。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够提升护理管理的水平。而精细化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简化护理工作的流程,在护理工作中更加高效和便利,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

精细化管理在内科管理中应该做到3个方面:①调整人员管理结构。在实施精细化管理时,首先要明确内科的人员结构,形成有效的工作模式。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在安排科室人员工作时,能够充分考虑护理工作人员的实际能力,以此来安排工作岗位,提升工作效率[6]。在内科护理工作中需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科室应该要定期的举行护理知识讲座,培养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提升护理水平;②规范护理流程。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需要对护理工作流程加以规范。转变传统护理工作模式,减少重复工作。在内科护理中要重视对病人的言传身教,帮助患者养成较好的生活习惯;③培养风险意识。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风险意识的培养[7]。在工作中护理人员面临的工作风险比较高,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对需要注重对于自身的实际防护,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保证护理工作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的伤害为最低。而在护理的过程中,如果护理人员受到意外而存在伤害,要及时进行处理,并且进行记录。在护理的工作加强风险意识,对患者也要进行说明,降低患者意外时间的发生概率[8]。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中的实施应用,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低,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于就诊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内科护理管理中要合理安排工作结构、加强责任意识,提升工作效率。该次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比较显著,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应该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月霞.内科护理风险因素调查以及管理对策研究[J].特别健康,2017(20):279.

[2] 沈乐.护理干预在内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J].母婴世界,2017(20):169.

[3] 刘会影.人性化护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研究[J].特别健康,2017(22):292.

[4] 成巧梅,张海涛,产金晶,等.叙事护理干预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7(23):2168-2170.

[5] 王宗花.内科护理实行优质护理理念的效果观察[J].特别健康,2017(23):187.

[6] 钱春红.浅析人性化护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特别健康,2017(20):275.

[7] 姜松花.精细化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6):143-144.

[8] 胡远超.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C]//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临床经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东阳人民医院,2016:300-301.

(收稿日期:2018-04-12)

猜你喜欢
内科护理管理精细化管理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消化性溃疡观察与探究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