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护理临床带教中渗透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观察

2018-05-14 15:20赵冉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临床带教创新能力护理

赵冉

[摘要] 目的 探讨康复科护理临床带教中渗透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该院康复科轮转实习护士42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名,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观察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结果 观察组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及教学考核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康复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向学生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和创新思维、掌握临床技能,优于传统教学法,值得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康复科护理;护理;临床带教;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7(b)-0131-02

护理专业学生在实习阶段中,临床护理带教对于实现学生从理论知识过渡到临床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每一个护理人员必经的教育阶段[1]。传统的护理带教工作往往拘泥于课本知识,缺乏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途径,缺少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严重约束了学生的学习发展[2]。未来社会发展进步必然需要创新型人才,因此,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当代护理教育的必然趋势。该文选取实习护士42名为探讨康复科护理带教中渗透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康复科轮转实习护士42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名。其中对照组男生2名,女生19名,年龄19~21岁,平均年龄(20.3±1.2)岁,本科学历8人,专科学历13名;观察组男生3名,女生18名,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9±0.8)岁,本科学历7名,专科学历14名。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学历、知识水平等一般资料对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即以带教护师为讲授主体,通过理论课、课上示教、课堂实习、康复科临床见习的方式对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进行授课指导。观察组在传统带教方式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四方面进行革新,具体操作如下:①教学方式:采用以实际病例,即以患者为主体的模式,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所有康复科护理技能的操作范例均由带教护师亲自在患者上示范讲解,并由学生亲自操作,在过程中纠正错误,培养其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同时将患者分配给学生独立管理,由上级护师进行监督教学,并在教学之后学生分组讨论病例,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对问题的发现、解决、再发现的创新学习能力。②教学手段:在渗透创新能力教学中,带教护师不仅要讲授护理基础与实践操作技能,还要对实际病例提出问题,以任务形式交给学生。教学后,学生以组为单位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通过文献检索、查找相关资料、与执业护士吸取经验等形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③教学目的:对学生有更高的要求,不仅培养学生临床护理基础知识及技能操作、患者管理能力、问题应对能力,还要具有创新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科研基础知识,提高科研能力,善于创新,发现新思维、新方法。④教学内容: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同时渗透前沿康复科护理知识,并通过以往大量临床康复护理病例的分析讨论,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扩展思维,有助于理解护理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1.3 观察指标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两组学生对传统教学方法及渗透创新能力教学方法的主观评价,包括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思维判断能力、自学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理论结合实践能力、教学合作精神、掌握重点、理解难点等方面;通过闭卷考试及临床实际操作两部分进行教学考核,满分100分,>9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评分教师为具有临床执业护理资质的高年资护师担任,且不参与教学过程。

1.4 统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全部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方法的评价情况比较

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学生教学考核平均成绩比较

观察组学生的教学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康复医学是一门较新兴的学科,这一概念出现于20世纪中期。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的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康复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3]。体育医疗、运动训练是现代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现代康复医学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它的确立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大量伤残士兵中进行的康复实践和经验,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交通事故和其他意外伤害的增多、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社会残疾人口相应增加等多方面客观的需要推动了康复医学长足快速的发展。同时,由于现代神经生理学、行为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的进步,用于功能检查和康复的新仪器不断涌现,使康复医学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动力[4]。

伴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为满足专科护理的需要,康复护理学应运而生。康复护理学属于一门年轻的学科,只有十余年历史,对其科学研究范畴尚无统一认识。但国内专业人士已逐渐意识到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配合康复治疗的需要,在基础护理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专科护理技术。随着社会发展,康复医学界已经开始认识到康复医学必需满足社会对康复范围扩大的需求,未来康复医疗的服务范围将扩大到精神卫生、心理咨询等方面,甚至于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患者康复、职业病康复医学、小儿科康复都是未来康复医学和护理的新领域,该学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广泛的社会需求[5]。

康复护理教育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包括康复护理概念、康复护理技术、康复功能评估、常见病的康复护理等四方面。传统的带教方式通常包括理论课、示教、课堂实习、教学医院康复科见习等等,渐渐不能满足这门新兴学科的教学要求,因为该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对学生实践操作、分析病例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區别于传统教学的新理念,即渗透创新能力的教学,逐渐被国内学者广泛应用实践于教学,并进行大量对比研究[6]。

该文为探讨康复科护理临床带教中渗透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选取实习护士42名,随机分两组,分别进行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和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及教学考核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可以看出,在康复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向学生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思维判断能力、自学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理论结合实践能力、教学合作精神、掌握重点、理解难点等方面,并提高考核成绩。综上所述,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之于传统教学方法更高效优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董胜莲,刘广天,吴庆文,等.康复专业“学生自主型”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10):995-997.

[2] 杨慎峭,金荣疆,罗荣,等.优化临床创新型康复人才培养体制的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88-189.

[3] 吴庆文,董胜莲,崔颖,等.基于建构主义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7(6):242-243.

[4] 梁杰,陶静,何坚,等.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康复医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094-1096.

[5] 李红,熊青,涂传敏.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14,29(1):76-77.

[6] 赵杰,李卫东,李国标.康复治疗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广州医药,2015,46(4):100-102.

(收稿日期:2018-04-20)

猜你喜欢
临床带教创新能力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影响实习护生临床带教效果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临床带教对新毕业护生转变角色的影响
新型综合培养模式在新生儿科进修医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关于妇科医学生临床带教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