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思考

2018-05-14 15:12杨恩淋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年16期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体系建设绩效评价

杨恩淋

摘 要:如何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精细科学的管理成为重要事项,财政部以及地方的财政部门也都出台了相关的办法,在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绩效评价被作为重要的环节进行研究,相关部门也将其作为管理财政资金的重要手段。本文研究了当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建设自评价与再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建设

一、引言

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形式越来越被各级政府采用,因为这种支出形式能够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使得财政支出结构能够不断地调整与改进,还能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各地为了促进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纷纷使用财政专项这一支出形式,将财力集中起来以解决重点问题。

随着国家对公共财政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用于解决问题的财政资金的用途和安排也逐渐增多,其所占公共支出的比例也在提升,这对地方的发展和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我们也应该更加关注专项资金的支出情况和使用效益,以便利用好这笔资金。

按照要求,要科学地、精细地进行财政管理。因此,如何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精细科学的管理成为重要课题,财政部以及地方的财政部门也都出台了相关的办法,在专项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绩效评价被作为重要的环节,相关部门也将其作为管理财政资金的重要手段。2011年,财政部出台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了两种绩效评价方式:分别是财政部门负责开展绩效评价或再评价以及绩效自评价。就目前而言,自评价和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被地方的财政部门采用,成为绩效评价的普遍方式。

二、当前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需要提高自评价的客观性。项目绩效自评价是由各级主管单位基于客观角度自己做出的评价,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各级主管部门所报的分数往往比项目绩效要高,这种情况不利于暴露项目中的问题,也不便于改进项目绩效管理。

(2)需要提高自评价的规范性。自评价的不规范常常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不能按照要求提供绩评基表;第二,自评价报告中没有报告自评价分数;第三,绩效报告表缺少必要的项目,比如未填写项目绩效评价人员,或者相关负责人未签名或盖章;第四,基表数据填报有问题;第五,部分项目没有目标值,无法检验绩效的实现情况;第六,项目没有附带解释材料。

(3)需要完善项目资金的安排情况,并加强管理。

(4)需要遵循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5)需要完善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6)要规范的调查社会公众的满意度评价。

(7)要调整自评价的目的导向。

三、制约绩效评价工作发展的瓶颈

1.指标较难进行量化

绩效评价指标的设定是绩效评价工作中最大的难点。首先,现行的评价指标往往并不是通过科学论证出来的,缺乏数据论证基础。其次,由于各个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不能简单比较绩效评价指标,各部门需要结合自身的工作职能和特点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而设定好的指标比较难以量化,量化指标不易于测量、统计和计算,就难以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2.评价方式缺乏弹性

评价一项指标时,对其设置一个目标值,通过评价是否到达目标值来判断是否达到目标,如若达不到目标,评价指标就要被扣分。而指标的实际测量值又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見,这种评价方法过于刚性,缺乏弹性。

3.重事后评价,轻事前评估

从目前的绩效评价程序看,对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更侧重事后评价,虽然绩效项目在事前进行了可行性论证,但并没有进行事前绩效评估。一些绩效项目虽然通过了前期可行性论证,而且按预定方案实施完成,但绩效评价结果却不达标。对于此类不能实现预期效益的项目,进行事前绩效评估后确定绩效评价结果可能会不达标,因而取消项目的实施,这样会对财政资金的流向进行合理的规划,减少浪费现象的出现,使政府的资金管理效率得到提高。

4.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程度不高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主要作用是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但现实中很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评价结果应用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位管理层面不重视,对提出的整改意见没有落实到位,没有形成再评价和再考核机制,导致同样的问题年年评价报告有,年年整改不到位;二是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执行考评脱节,很少有单位会根据评价结果来指导下年的预算编制,财政管理部门也没有应用评价结果来控制各单位的总预算。

5.缺乏有效的评价、监督体系

目前看来,单位的自主评价往往是绩效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然后财政部门选取一部分有较大社会影响力、金额较大的项目进行再评价。单位进行自评价时不够客观,而评价结果不公开使得绩效管理的实施和评价缺少监督的力度。在此种情况下,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益比较低下,容易出现漏洞。

四、建设自评价与再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的相关建议

1.规范专项绩效评价,探索具有特色的自评价路径

财政专项支出有很多涉及二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项目,建议以后在开展年度的项目绩效自评价时要添加附件材料作为佐证,以便于更加详细地考察各项项目的绩效。

2.构建网络化平台,以加强信息系统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设,专项资金的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相关部门也越来越多,传达的信息量也逐渐增多,在此过程中,监督效力大大减弱,不能做到很好的监督管理,因此,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管理平台,监督管理这些信息。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化平台采用了先进的技术,不仅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还能高效率高标准的进行管理,实现管理工作的全程网络化,这一平台包括合同管理、监管、绩效考评、验收、档案管理以及项目申报、评审、计划等内容,通过实现网络实时管理和信息共享,从而实现项目全过程管理。平台的上述优点使得它受到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广。

3.完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专项资金的用途变多,所涉及的领域变广,指标体系库开始变得不够用,因此,应该不断深化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断扩大指标体系库。这就要在立项时,一方面要选出核心的指标,用模块化组合的方式来应对多种多样的评价内容;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项目绩效目标指标体系,加强对社会效益方面的指标的研究,可以借鉴国外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我国的指标体系库充实起来。此外,还应该将社会公众对于财政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作为一项指标,以求反映出公众的满意程度。

4.不断探索新的实施方案,增加研究试点

各级主管部门应该深入研究项目资金的分配方案,使项目绩效得到优化,具体可以通过展开调研、论证以及与高校的科研机构合作进行研究的方法。在此过程中,以下方面应该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

首先,要关注项目资金以奖代补、直补等分配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其次,要关注项目资金在空间地域上的分配情况。

再次,要保证项目资金在分配时是公平的;此外,在研究项目资金的管理情况时要采用合理的方式,还要计算出合理的支出范围。

最后,要关注项目资金在申报和免申报分配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优化项目资金的分配情况,要在财政制度的基础之上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

5.要提高绩效管理的水平,加强学习和宣传

经过不断深入了解以及专项支出绩效评价报告中反映出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进行项目绩效评价的队伍没能深入掌握绩效评价这一工作,同时,进行专项支出绩效评价的各类工作人员,包括项目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以及行政办公室人员在内的人未能深入掌握关于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和操作的知识,因此,不能很好地进行工作。因此,各级单位要开展各种各样的培训会,并编写资金绩效评价操作和理念手册,加强宣传和学习的力度,组织有关人员学习相关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掌握填报口徑,熟练准确地进行操作。

6.树立绩效管理理念,加强对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第一,评价部门和财政部门都应该充分认识到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不断学习关于绩效评价的知识,树立绩效管理理念。

第二,在绩效评价后,依据评价结论对工作进行整改,以不断进步,提升管理水平。

第三,将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预算编制的导向,让更高效益的项目能得到财政资金,从而使财政资金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让预算编制变得更科学合理,取得更大的效益。

7.加强顶层构建,使绩效系统更加完善

在预算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项目绩效评价是中心环节,因此,应该以项目绩效评价作为中心建设顶层体系,将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和要求贯彻到各个方面,以建设完善的绩效系统。

8.绩效评价市场化,评价结果公开化,建立绩效问责制

绩效评价市场化是绩效评价覆盖面不断扩大的必然趋势。应该公开绩效评价结果以及其改进情况,由社会各界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同时,还应建立项目绩效问责制,对无法达到预期绩效目标的相关责任人追究其应负的责任,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将责任分解到人,从制度上促进每个环节的相关工作人员,从项目前期规划到立项、实施的全过程始终都能尽职尽责,进而提高项目的整体绩效水平。

(责任编辑:王文龙)

猜你喜欢
财政专项资金体系建设绩效评价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加快高校财政专项资金支出进度的思考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关于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方式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