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反季节春季种植技术

2018-05-15 11:26
吉林蔬菜 2018年5期
关键词:春化叶球结球

鲁 坤

(长春市双阳区太平镇农业站 130600)

大白菜种植计划确定后,就要选择合适的大白菜品种。优良品种只有在合适的季节、适宜的区域种植,并采用配套栽培技术才能发挥其增产潜力和优势,取得高的经济效益。不同栽培季节和环境条件,只有采用适宜的品种,才能减少风险和损失,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随着育种水平的提高,新品种数量不断增多,品种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同时生产上普遍采用一代杂交品种,抗病性、适应性和丰产优质性进一步提高。

大白菜半耐寒,生长期间的适温为10~22℃,在20~25℃发芽迅速而强健,幼苗期的适温为22~25℃,莲座期以17~22℃最为适宜,结球期在12~22℃生长良好。秋季的气候条件与此相吻合,因此容易丰产。春季的气候正好与此相反,气温由低到高,日照由短到长,适宜大白菜的生殖生长,而不利于营养生长,加上结球期温度高,造成了春大白菜种植的困难,所以种植春大白菜要解决的难题是先期抽薹、包心不实和病虫害严重等。

1 选择合适的品种

品种间对低温的敏感程度有较大的差异,冬性强者通过春化要求的温度较低且比较严格,冬性弱者则易发生先期抽薹。一般认为春季日平均温度13℃以上种植不抽薹可以作为春大白菜的一项指标。春季适合大白菜生长的时间只有70天左右,因此又要求春大白菜的生育期较短。目前,生产上大部分选择冬性强、不易春化、生育期短(60天左右)、包心早、灌心快、耐热病品种。

2 确定合理的播期

播期是决定春大白菜栽培成败的主要因素。播种越早,抽薹的可能性越大。抽薹的前提是完成春化作用,春化作用是指大白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接受一定时间的低温才有可能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进而出现抽薹开花的现象。白菜种子开始萌动以后,在发芽期、幼苗期及莲座期受到一定日数的低温影响,都可完成春化过程。在2~10℃的低温下10~15天就能完成春化,在10~15℃的温度下也能以较长的时间完成春化,低温的影响可以累积,并不要求连续的低温。春化作用是大白菜发育的第一阶段,通过春化以后,还要通过光照阶段才能诱导花芽分化,由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在18~20℃以上的较高温度和14小时以上的长日照下才能迅速抽薹和开花。秋播大白菜虽然大部分也已通过春化,但因为后期温度较低,日照较短,所以一般不会抽薹开花,而春大白菜后期温度较高,日照较长,因此必须在温度上下功夫,播种不宜太早,或者采用一定的保护措施,使其不能通过春化作用。但是如果播种过晚,则包心期天气较热,不利于包心,因为大部分春大白菜是不抗热的,并且病虫害发生严重。由于春季气候变化大,且年度间有较大的差异,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尤其是当年的气象预报,科学确定播期。

2.1 露地栽培

露地直播:直播省工省时,一播到位,避免了移栽时伤根和缓苗,能充分利用有效的生长时间,在肥水相同的条件下容易获得较高的产量。各地应根据当地的情况,天气较暖可适当提前,反之如遇倒春寒天气可适当晚播。为确保温度稳定和一播全苗,播后应及时加盖地膜,一般2片真叶始出时破膜。

阳畦育苗,露地定植:育苗移栽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并可充分做好备播工作,育苗阶段有利于集中管理,省工省时效果好,能够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阳畦育苗播种期一般比露地直播提早20天左右播种。育苗期间苗床温度白天应保持在20~25℃,夜晚可采用加盖草苫等措施控制最低温度不低于13~15℃,防止幼苗过早通过春化。白天温度超过30℃时应及时放风。为保护根系,要采用营养钵或切块定植,一般苗龄30天左右,具有4~5片真叶,日平均气温和5厘米地温分别稳定通过10℃和12℃时可安全定植。

2.2 中棚或温室栽培

采用中棚或温室栽培春大白菜可比露地栽培提前30~40天收获上市,效益非常可观,一般是露地收入的2~3倍,投资也不大,因此有经验的菜农经常采用此法。

育苗最好采用营养钵育苗,钵土需选用1年内非十字花科类茬口的菜园土和充分腐熟的牛马粪等圈肥对半拌匀,细筛装钵,浇透后播种,每钵3~4粒,用过筛细土覆盖0.5厘米左右,然后入放已烤暖的阳畦或冬暖棚里,出苗前盖一层薄膜;出苗后揭开,留双苗,15天左右定苗,每钵留单株,为确保温室尤其是阳畦夜间温度不低于13℃,除采用播种前或放钵前烤畦和架设风障外,覆盖多层防寒物是保持夜温的关键。一般可于薄膜上覆盖2层草苫,草苫之间再覆盖一层废旧薄膜。定植前5~6天需扣棚提温,定植后应加强防寒保温措施,夜晚可在棚周围覆盖草苫、玉米秸秆等防寒物,以确保夜温不低于15℃。

3 精细整地

春大白菜是喜肥喜水、高产、速生型蔬菜,应选择土壤肥沃、向阳、排灌良好的中性土壤,且不宜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最好冬前深耕、冻垡。施肥要科学,白菜以叶为产品,对氮的要求最为敏感,氮素供应充足则叶绿素增加,制造的碳水化合物随之增多,也促进叶球的生长而提高产量;但是氮肥过多,磷、钾肥不足时,白菜植株徒长,叶大而薄,结球不紧,产量和品质下降,抗病力减弱。磷能促进叶原基的分化,使外叶和球叶数增加,从而增加叶球产量。钾促进终产物向叶球运输,因此充分供应钾肥,可使白菜叶求充实,产量增加,并且还增加白菜中养分的含量,提高品质。另外,施肥充足,植株生长健壮,花芽分化和抽薹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推迟。移栽前半个月每亩施充分的高热性厩肥5000千克,饼肥150千克,尿素1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钾肥10千克。精细整地,做成0.8~1.2米的平畦或小高畦,定植前3天覆盖地膜,四周压实,以提高地温。露地地直播的则在播种后加盖地膜。

4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白菜增产的关键之一,尤其是春大白菜的开展度小,叶球不大,为提高产量可适当加大密度。要求合理密植就是要保证每株大白菜的良好生长,所以必须有合理的土地面积即营养面积。最合理的营养面积应为莲座期达到最大值时的面积,也就是行距约等于莲座期的直径。莲座叶披张的品种需要较大的营养面积,莲座叶直立的品种需要的营养面积较小。而生产上为了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营养面积以植株最大开展度的80%较为适宜,以此标准确定行株距和每亩的株数。当然栽培条件也在非常重要,肥水条件好密度应小一些,以利于发挥单株潜力;肥水条件差应适当密一些,以群体取得高效益。春大白菜一般行距为40~60厘米,株距为35~45厘米,每亩定植3000~4000株。

5 以促为主,加强肥水管理

春大白菜的生育期短,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一促到底,不蹲苗,使莲座叶和叶球的生长速度超过花薹的生长速度,在花薹未伸出前长成充实的叶球。为达此目的,肥水要早攻,为保持地温,苗期覆膜后浇水不宜过勤,但每次都要浇透,使土壤保持充足的水分。追肥应以速效肥料为主,宜少量多次,前轻后重。苗期、莲座期和结球初期各1次,方法:随水每亩施入尿素10~15千克。莲座期和结球初期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2~3次,以促进叶球的迅速生长。露地直播要早间苗、早定苗,可在拉十字时,第一次间苗后用0.5%的尿素水叶面喷施,以补充发芽期的养分,3叶时第二次间苗,5~6叶时定苗。

春大白菜易发生微量元素缺乏症,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缺钙时会发生干烧心病,又叫焦边病,这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一般发生在结球初期,当时植株生长很迅速,需要的矿质营养比较多,如果遇到天气干旱,浇水不足或不匀,返盐或重施氮肥,使土壤溶液的浓度增高,造成钙素的供应不足,由于钙在植株体内的移动性差,新生的叶片会出现叶缘腐烂,褐变而卷缩直至坏死。病情发展严重时叶球有几层腐烂干枯的叶片,称为夹皮烂。防治措施:增施有机肥;不宜在含盐量超过0.2%的土地上种白菜;干旱时及时浇水,浇水应早、晚进行,莲座期用0.5%~0.7%的氯化钙溶液以心叶为中心喷洒叶面2~3次。缺锰时也会发生干烧心病,可用0.08%硫酸锰溶液叶面喷施。缺硼时叶柄基部内侧纵裂,木栓化而褐变,叶片萎缩,轻则叶细小,重则不能结球。防治措施:增施有机肥,必要时补施硼砂,每亩0.7千克。要防止土壤过分干燥,也可用0.2%

硼砂溶液叶面喷施,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6 正确使用植物激素,防止春化和抽薹

大白菜的抽薹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春化阶段,也就是完成花芽分的过程;第二个阶段是抽薹开花,即真正的生殖生长。第一个阶段需一定时间的低温方能完成,称为感温阶段;第二阶段则需较长时间的光照和较高的温度,称为感光阶段:在花芽形成以前使用植物生长激素,如β-吲哚乙酸(IAA)、α-萘乙酸(NAA)等会推迟花芽分化,而在花芽分化以后使用抗植物生长激素,也就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可以推迟或抑制抽薹的发育。是否已通过花芽化,可观察心叶是否有蜡粉,心叶有蜡粉说明已通过春化,反之则未通过春化。还可以采用生化方法:运用5%的氯化铁及5%的亚铁氰化钾处理生长点,已完成春化的生长点为深蓝色,而未经春化的不染色,或者呈黄色或绿色。值得注意的是栽培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应用效果的稳定性,有时在一个地区的应用效果较好,而在另一个地区则差一些,或者出现应用效果逐年减弱的现象。因此,对植物激素不能产生依赖心理,应在栽培技术上下功夫,植物激素,应在试验的基础上慎重采用,或者作为一种补救措施。

7 综合防治病虫害

春大白菜定植后,气温回升快,加上后期雨水偏多,病虫害发展迅速。病害主要有软腐病和霜霉病,有的地区病毒病为较重。虫害主要是蝼蛄、地老虎、蚜虫和菜青虫。防病治虫应集中在前期,结球期少用药,最好选用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为好,收获前1周应停止用药。

8 适时收获

春大白菜生长后期气温偏高,且降水量增加,若不及时采收,容易烂球;建议根据市场行情分批收获、适时早收,以增加收入,同时也可延长供应时间。为了保持较好的商品性,可用网袋装运。

9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9.1 品种不当

由于生长上真正当家的春大白菜品种不多,有的菜农对春大白菜品种认识不足,把夏季或秋季生长良好的品种放在春季来种植,这会造成两方面结果:一是夏播品种往往抗热性强,而抗抽薹差,一旦春季种植,大部分早早抽薹;二是秋播中晚熟品种,虽然抗抽薹能力较强,但往往生长发育期过长,一般70天左右,并且秋播品种春播时生育期会延长,这样必然造成因为后期温度过高,虽未抽薹但不能形成正常的叶球。要解决品种不当的问题,应选择适宜当地春季栽培的抗病品种。

9.2 管理不善

春大白菜由于时间短、见效快、发展势头良好,有的粮区的农民也开始种植,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①重视不够,保温不力。忽视了苗期的保温工作,在大棚内未套小棚,夜晚也不加盖草苫,从而使幼苗长期处于10℃以下的低温,满足了大白菜通过春化的条件,甚至出现抽薹现象。②有的农把秋白菜的“蹲苗”这一增产措施搬到春大白菜上,定植后长期不施肥不浇水,致使返苗期过长,营养生长不良,不能形成正常的叶球,甚至造成先期抽薹。③病虫害防治不力。由于春大白菜前期基本无病虫害,于是有的菜农就疏忽了对病虫害的防治,而一旦病虫害发生,往往又因为防治不及时或用药不当,造成减产甚至影响营养生长而出现包球不实、先期抽薹。

猜你喜欢
春化叶球结球
春化过程中2个时钟蛋白CCA1和LHY通过不同顺式元件激活VIN3的转录
出口型结球紫甘蓝品种的引进筛选试验
植物春化作用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沈阳农业大学发现BrKAO2突变引起结球白菜不能形成叶球
适宜慈溪市种植的紫甘蓝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光照对小麦的春化效应及其机制初探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在结球甘蓝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不同肥料在结球生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上海地区秋季设施栽培结球生菜品比试验
冀西北生态环境下结球甘蓝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