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及成效分析

2018-05-15 03:04余波,谢聿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4期
关键词:双源优良率低剂量

CT同X线检查相比辐射剂量较高,如何降低CT辐射剂量并保持优秀的图像质量是临床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择取在本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120例开展本次研究,旨在探讨低剂量扫描技术的效果,正文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我院收治的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患者120例(属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均怀疑患有冠心病。其中男、女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65例、55例;年龄范围:下限值为39岁,上限值为85 岁,年龄平均值(55.35±8.14)岁。将 120 例患者根据参数差异进行分组,每组40例患者。纳入标准:①体重指数正常的患者,男性:20-25kg/m2;女性19-24kg/m2。②本次研究方案已提交至医院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批并已获得批准。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②心肾功能不全且屏气较差的患者;③搭桥术后、胸壁增厚或者是心脏明显增大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双源CT冠状动脉扫描方法 选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进行本次扫描。扫描参数:有效探测野(FOV)、准直分别为150mm×150mm-180mm×180mm、64×0.6mm。螺距(0.2-0.5)根据心率变化进行自动设定管电流为362mAs,管电压分别为 120kV(A 组)、100kV(B组)、80kV(C组)。从气管隆嵴下10mm扫描至心脏隔面,由计算机给出实际扫描长度。低剂量扫描技术包括实时心电脉冲自动剂量调制技术以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法等。全剂量曝光范围为30%-80%R-R间期。将浓度为370mgi/ml的对比剂优维显60-70ml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进行注射,再以5.0ml/s的速度注射生理盐水30-40ml,在主动脉根部层面用对比剂示踪法监测,当感兴趣区CT值达到100HU时,自动触发并延迟6S后进行扫描。

1.2.2 图像后处理方法 重建图像层厚、卷积依次为0.75mm、B26f(细腻平滑)。冠状动脉钙斑的重建图像层厚、卷积分别为0.60mm、B46f(细腻平滑)。将冠状动脉最佳期相数据上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软件中进行处理和分析。处理技术包括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得到多个方位的冠状动脉成像。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由两名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进行诊断,取两人阅片的共同结果。

图像质量判定标准:参照美国心脏协会(AHA)制定的标准进行评估,采用改良15段分段法。冠状动脉清晰可见、管腔连续且完整,图像噪声小且无伪影:图像质量优(Ⅰ级-4分);图像噪声小且可见轻度伪影:图像质量良好(Ⅱ级-3分);图像噪声相对较大,存在中度伪影,对诊断存在一定的影响:图像质量中等(Ⅲ级-2分);图像存在较大的噪声及严重伪影,重组图像上显示冠状动脉错位,无法进行诊断--图像质量差(Ⅳ级-1分)。

同时观察和记录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低剂量扫描技术中的图像噪声、平均CT值(横断位主动脉根部上中下三层测量CT平均值)、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放射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信号噪声比和对比噪声比。

1.4 统计学处理

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图像质量

A组426段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7.18%(414/426);B 组 436段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 97.71%(426/436),C 组 430段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5.12%(409/430)。三组间对比图像质量优良率差异不大(P>0.05)。详见表1所示。

2.2 图像相关评价

三组间图像噪声、平均CT值两两对比差异明显(P<0.05),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所示。

2.3 辐射剂量

三组间对比容积CT剂量指数、放射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存在高度差异(P<0.05)。详见表3所示。

表1 三组冠状动脉各节段显示情况对照[n(%)]

表2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对比(±s)

?

表3 三组辐射剂量的对照(±s)

表3 三组辐射剂量的对照(±s)

?

3讨 论

双源CT采用两套X线球管系统及探测器,能够有效采集图像信息,使时间分辨率提高,能够将冠状动脉清晰显示出来[1-2]。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使用低剂量扫描技术,数据显示,不同管电压获得的图像质量相差不大,均在90%以上,说明低剂量扫描技术能够保证图像质量。且低剂量扫描技术可使图像平均CT值提高,促使对比剂剂量降低,还可改善图像噪声[3-4]。表3数据显示,在不同管电压下进行低剂量扫描技术的辐射剂量存在差异,说明80kV、100kV与120kV相比辐射剂量更低,且结合表1、表2数据可以看出,在双源CT冠脉检查中结合低剂量扫描技术,并设定较低的管电压,可使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

总而言之,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应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并采用低管电压,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取得高水平的图像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路,王怡宁,易妍等.第3代双源CT低剂量心脏一站式成像的可行性[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7,39(1):34-41.

[2] 陈钰,金征宇.第3代双源CT的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7,39(1):1-3.

[3] 朱敏,王汝良,李强等.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6):4055-4056.

[4] 赵洁,蒋世忠,黄展鹏等.双源CT冠状动脉三维分割算法的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6,35(3):197-201.

猜你喜欢
双源优良率低剂量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双源采购跳跃-扩散库存控制模型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双源信号深组合导航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制导系统中应用初探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