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施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于发热患者病因诊断的临床价值

2018-05-16 09:40张启亮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2期
关键词:医学杂志血细胞形态学

张启亮

(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检验科,山东 菏泽 274031)

发热是一类门诊急诊疾病,多种原因都可导致发热,也有一些患者因为早期难以明确病因,所以诊断难度大,预后也会受影响,所以做好发热早期准确诊断意义重大[1-2]。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共选取我院100例发热患者以及100例健康体检者参与研究,分别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男,44例女,年龄平均(40.28±10.36)岁;对照组54例男,46例女,年龄平均(40.59±10.14)岁。2组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选择全自动三分群血液细胞分析仪以及配套的试剂作为本次检测仪器,另外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全部研究对象都在清晨收集空腹状态下的1 mL静脉血液作为检测标本,放在EDTA-K2 抗凝真空管中并将其摇匀,留以进行血细胞常规分析、显微镜下血涂片检查,全部检验都保证在1 h之内完成。制备血涂片同时实施细胞计数,通过瑞士染液对血涂片进行染色,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完成操作,接着经显微镜检查进行分类,同时进行200个白细胞计数,对核染色质、空泡变性、奥尔小体、中毒颗粒等形态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另外还需要对血小板、有核红细胞、疟原虫的大小、形态以及细胞大小、形态、碎片情况、染色情况等全片情况进行观察。同时测定平均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水平。

表1 两组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对照[n(%)]

1.3 统计方法:SPSS22.0对数据开展分析,[n(%)]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血细胞形态学检测:观察组形态正常率低于对照组,其他指标出现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细胞指标水平:观察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检测各项指标结果对比(±s)

表2 两组检测各项指标结果对比(±s)

观察组 100 87.8±5.1 352.3±6.2 13.5±4.9 42.2±2.1对照组 100 81.2±3.1 341.1±5.3 11.7±4.3 36.5±1.3 t 27.35 34.58 8.69 58.42 P<0.05

3 讨 论

从本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接受检验后白细胞变化、异型淋巴细胞变化、小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异常细胞出现率均高于对照组,形态正常率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够对发热患者血细胞异常形态变化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因而能够使临床对于发热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具备科学依据[3-4]。另外观察组细胞各项指标测定结果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证实血细胞形态和发热的出现以及进展存在明显相关性[5-7]。

红细胞变化可能诱发贫血,小细胞变化表明为缺血性贫血,大细胞变化表明为巨幼贫血[8-10]。白细胞形态变异的具体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毒性改变,证实这一细胞变异会诱发出现支气管感染、肺炎等[11-12]。异型淋巴细胞变化出现率最高,病毒感染是发热患者血液中异型淋巴细胞出现重要诱因之一,进而可能导致流行性感冒等疾病[13-14]。异常细胞形态改变具体有中性粒细胞大小不均、空泡变性、中毒颗粒、核变性等,证实这一细胞变异会导致寄生虫感染等[15]。

综上所述,实施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够比较准确诊断发热患者的具体病因。

参考文献

[1] 庞博,刘贵建.关于提高血液红细胞形态检验技能和诊断能力的几点认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11):721-723.

[2] 王庚,解宏杰,蒋显勇,等.细胞形态检测系统用于白细胞形态识别的临床应用评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3):168-172.

[3] 蒋显勇,裴强,汪玄,等.浆母细胞样树突细胞白血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及临床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7,40(4):242-246.

[4] 李进容,刘苏,王茜,等.代谢综合征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6(2):68-74.

[5] 伏旭,何健,史炯,等.肝细胞癌大体形态分型的临床意义[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14(2):120-126.

[6] 骆乐,薛华,罗兰云,等.自体外周血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的远期疗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6,15(7):709-714.

[7] 邝欢,汪潮湖,漆松涛,等.MRI影像学参数预测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临床价值[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6,32(1):25-29.

[8] 郑瑞,戴美珍,王青,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的实验室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7,35,(3):53-58.

[9] 王斐,徐淑琴,崔巍.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表型分析及临床应用前景[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5):332-335.

[10] 凌秋洋,吴婷,叶挺,等.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人心脏瓣膜间质细胞体外钙化中的作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8):724-727.

[11] 邢莹,闫晓华,普程伟,等.全自动数字图像分析在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学复检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8):634-639.

[12] 朱金平,卢兴国.回顾性研究骨髓标本巨核细胞微核检查对血液病诊断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3):197-200.

[13] 吕建美,何彦津,谢连凤,等.人泪腺腺样囊性癌肿瘤干细胞分离培养及特征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15,51(10):762-767.

[14] 葛素君,李绵洋,康慧媛,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环形铁粒幼细胞增高对预后的判断意义[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7,40(2):126-132.

[15] 乔亮,杨惠忠,李学川,等.短暂高糖环境暴露对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中华烧伤杂志,2017,33(2):77-82.

猜你喜欢
医学杂志血细胞形态学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形态学的危险因素
《海军医学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和大脑前动脉分叉的几何形态学相关性研究
《转化医学杂志》稿约
《辽宁医学杂志》稿约
疏肝祛瘀方对兔膝早期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形态学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