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8-05-16 09:40宋文来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2期
关键词:纤溶酶通率尿激酶

宋文来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医院内科,北京 102206)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进而造成冠状动脉闭塞或者狭窄,发生心肌缺血,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几年来,该类疾病的发生概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行以入院后及时救治十分重要[1]。静脉溶栓是一种具有简便、经济以及利于操作等特点的治疗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AMI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溶栓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尽快开通“罪犯血管”,进而快速恢复梗死区的早期灌流,减轻患者的缺血程度,减少身体功能以及结构细胞的进一步损伤,积极发挥溶栓的治疗作用[2]。本研究通过对AMI患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十分显著。详细报道如下。

表1 两组发生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概率比对[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是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开展,根据患者个人意愿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36例。其中,实验组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为28~68岁,平均年龄(49.38±5.32)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为30~72岁,平均年龄(50.014±5.75)岁。纳入标准:①胸痛以及其他症状疼痛时间>30 min,含硝酸甘油后仍然得不到有效缓解;②相邻两个ST段抬高,肢体导联≥0.1 mV;③发病时间12 h或者发病时间已达12~24 h仍然有进行性胸痛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ST段抬高>0.1 mV。排除标准:①患者于两周内存在出血症状,或者接受大型手术治疗;②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1年时间内,发生脑血管事件;③对于正在使用抗凝药物,或者存在出血征兆的患者;④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没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可进行。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行保守治疗。首先实施心电图检查以及供氧处理,并积极叮嘱患者静养休息,同时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负荷剂量抗血小板治疗、镇静止痛、建立静脉通道、低分子肝素、硝酸甘油、ACEI、β受体阻滞剂、调脂药等治疗,并进行常规血凝、心肌酶、生化等检查。

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实验组采取尿激酶(生产厂家:烟台北方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4848)溶栓治疗。行溶栓治疗前,嚼服阿司匹林300 mg(生产企业: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730J08120);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300 mg(生产企业: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83)随后将150万尿激酶加入到100 mL含量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滴注时间<30 min。溶栓治疗开始12 h后,每间隔12 h经皮下注射5000 U低分子肝素钙,连续应用5~7 d。治疗第2天,将阿司匹林服用剂量降低到100 mg/d,每天1次;硫酸氢氯吡格雷降至75 mg/d,每天1次。

1.3 临床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的血管再通率以及发生不良反应、并发症概率。再通指标:①心电图抬高ST段回落>50%;②胸痛症状于2 h内完全消失;③2~3 h出现再灌注心率失常;④肌酸激酶同工酶峰于14 h内出现。上述四项指标中①、④为重要前提。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观察指标:①出血情况;②肺水肿情况;③心律失常情况;④休克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中的数据均需要利用SPSS17.0软件包予以核验,选择[n(%)]表示计数资料,并接受χ2值核算,利用(±s)来表示计量数据,并用t值验算。若实验对象之间的数据在计算后P<0.05,则为存在明显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实验组血管再通率27例(58.70%)显著高于对照组4例(11.11%),卡方值=19.448,P值=0.000,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2 比较两组发生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概率: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概率5例(10.87%)显著低于对照组12例(33.33%)。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见表1。

3 讨 论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抗溶栓治疗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临床手段,因此,在STEMI早期,若无禁忌行溶栓治疗,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3]。尿激酶作为一种溶栓药剂,将会直接作用于患者纤溶酶原,并将其转化为纤溶酶,开启患者体内纤溶系统,进而进行溶解拴系,达到恢复血管再灌流的效果,积极救治濒临死亡的心肌,减少梗死波及范围,进而更好的改善心功能以及心率失常等情况[4]。

纤维蛋白原是血栓中的重要构成成分,溶栓药物能够直接将纤维蛋白激活和溶解,进而直接转变为纤溶酶。纤溶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解为不同种类的纤维蛋白[5]。临床上尿激酶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纤溶酶激活剂,主要是从人类尿液中以及肾细胞中所培养出的一种蛋白酶,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血液中的纤维溶酶,并将其直接转变为具有活性特征的纤溶酶,加快溶解速度。此外,尿激酶具价格适中以及致热原性的优势,已经被各大基层医院所广泛使用[6]。

研究所得,实验组血管再通率27例(58.70%)显著高于对照组4例(11.11%),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概率5例(10.87%)显著低于对照组12例(33.33%),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通过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还能够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郭刚[7]等研究相吻合。

综上所述,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于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效果十分显著,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生不良反应概率。

参考文献

[1] 陈德春,王虹艳,曲鹏,等.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效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3,18(1):33-36.

[2] 钱晓涛,赵腊梅,谭树宣,等.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36(1):15-18.

[3] 史丹,张金瑞,于治利.尿激酶溶栓治疗早期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9):105-106.

[4] 陈锦雄,马小红,龙凤强,等.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1):106-107.

[5] 于涛,宋志斌,甄锡云.观察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478-479.

[6] 罗福如,刘福松,唐志斌,等.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5):51-53.

[7] 郭刚,吴先正,苏立杰.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1):1407-1408.

猜你喜欢
纤溶酶通率尿激酶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养殖可口革囊星虫纤溶酶分离纯化及酶学特性研究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根霉纤溶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52例临床疗效分析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