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18-05-16 09:40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2期
关键词:稳定型预见性心绞痛

刘 蕊 方 锐

(1 本溪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辽宁 本溪 117021;2 辽宁省本溪市康宁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是一种冠心病急性心脏事件,在临床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急促且病情较为危重,需要医护人员为其进行快速、准确的救治措施,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损伤[1]。临床经验表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更好的促进患者症状稳定,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2]。文中对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展开预见性护理,具体情况参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共入选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资料收集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以护理方案为分组标准。常规护理组35例:男21例、女14例;中位年龄(64.3±5.7)岁;精息心绞痛19例、劳力心绞痛16例。预见性护理组45例:男28例、女17例;中位年龄(65.1±5.5)岁;精息心绞痛25例、劳力心绞痛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病情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可行对比。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明确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诊断标准,具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述能力,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均需要接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基础治疗,主要使用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阻滞剂、抗血小板类药物等。常规护理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详情在本文中不过多表述。

预见性护理组45例患者均接受预见性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①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述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的原因机制以及具体的临床表现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告知患者保持健康生活习惯、适当运动、合理用药的重要意义,提高患者的知晓率和依从性。告知患者在日常运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己实际的身体情况,不要过度运动,保证运动量在心脏可承受的范围内[3]。叮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或者是硝酸甘油。②协助患者进行健康锻炼,锻炼的范围包括:手指、上肢、肩部、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臀部、下肢、双脚。主要是进行放松训练,注意不要让患者产生身体上的负担和压力,每天训练的时间为30 min左右,护理人员需要从旁协助,并告诉患者每一个训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也可以将相关运动训练要点告诉患者家属,便于其自主安排运动训练的时间。③加强对患者的病情监测。不稳定心绞痛发病急、病情重,需要医护人员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对患者进行24 h心电监护,增加查房的次数,做好心电监测和记录工作,全面掌握患者的心绞痛特点。若观察到患者出现了难以抑制的心绞痛,需要及时向患者的主治医师报告,作出针对性的治疗[4]。④做好方法管理,如果治疗期间患者情绪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或者是天气变化、睡眠质量不佳等情况出现,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观测,积极做好健康指导,尽量避免心绞痛发生。⑤做好心理指导工作。心绞痛可能会加大患者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患者焦虑、烦躁,护理人员需要正视这种不良情绪,为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和护理,叮嘱患者家属增加对患者的关怀,帮助患者提升信心和勇气,以更加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

1.3 临床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并使用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对各自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有效率评价标准:①无效:患者的各项病症体征均未见好转甚至有所加重;②有效:心电监测结果显示患者情况有多改善。临床症状可见改善;③显效:患者的心电监测结果显著改善,临床病症表现基本消失或是消失。护理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表1 预见与常规组别的护理有效率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本组研究采取统计学数据软件系统SPSS17.0进行对比,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当P<0.05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两组之间差异对比,得到χ2=9.857,P=0.001<0.05,存在统计学意义;预见性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5.56%(43/45),常规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1.43%(25/35)。统计学分析得到χ2=8.988,P=0.002<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本文主要就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近年来,人们的医疗意识逐渐提升,对医院医护服务产生了更高的要求,而临床经验也表明,由于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在临床中的需求也各有不同,想要提升患者会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就需要满足患者的个性化护理需求[5]。

预见性护理,就是在患者提出护理服务的要求之前,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基本资料,分析患者可能提出的护理需求,并提前给予患者这些护理管理内容,以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在本组研究中,结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基本临床表现,护理人员从病情监测、心理护理、健康锻炼、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并结合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为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目的是为了让患者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心态,尽量避免心绞痛的发生。

从本组研究结果可知,预见性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说明了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价值。

综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预见性护理管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建议将这种护理模式广泛应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 来彩霞,杨吟.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6):31-32.

[2] 李凝.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6):73-74.

[3] 侯兰珍,王莹澄,裴小英等.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9):2728-2729.

[4] 高小琴.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6,6(16):279-280.

[5] 殷丽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的可行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9):124.

猜你喜欢
稳定型预见性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心绞痛
国医大师张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