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PDCA循环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

2018-05-16 09:40刘秀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2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护理人员满意度

刘秀荣

(新疆沙湾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新疆 沙湾 832100)

慢性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携带者与HBV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的传染病症,一般由母婴、破损的皮肤以及性传播等方式传播。轻度乙型肝炎病症临床表现为:腹胀、肝部疼痛与乏力等症状。中度表现为肝大质地偏硬等症状。重度则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不仅需要药物还需要全面的护理,从而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5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75例患者则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2例;病程0.3~2.5年,平均病程(0.9±1.5年)。观察组75例患者采用PDCA循环护理方式,男40例,女35例;病程0.5~2.4年,平均病程(1.75±0.26)年。观察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以及病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注:没有其他并发症;恶性肿瘤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经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入院治疗均同意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疗效跟踪调查。

1.2 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日常常规护理。PDCA循环护理方法如下:

1.2.1 制定计划:根据患者具体状况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生活规律、生活质量、心理及病情发展情况。详细分析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恢复的原因,消除患者对疾病恐惧或对质量失去信心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对疾病认识的误区,即时疏导患者心理,全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专业性,对每一个患者都做到个性化评估,全面提升护理水平。

1.2.2 计划实施:先从心理层面疏导患者,要进行心理干预,把接受组间对比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召集一起,用健康讲座的方式对病理知识进行宣讲,让患者走出对病症的误区;还要列举治理成功的案例,给患者治疗信心,从而消除患者抵触与消极治疗的心态,从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护理人员要提高专业能力,院方要为每位护理人员发护理放评估手册,对其进行全方位考核,改善护患关系,呼吁社会消除对乙型肝炎患者歧视的态度。

1.2.3 处理阶段:为每一位患者都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对实施阶段的质量与情况严格控制,根据患者检查结果,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具体分析,为接下来的临床工作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1.3 评分判定标准:两组患者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后,根据各项身体指标、心理、精神3个指标,制定生存质量评定表。表中分数的高低代表患者的生存状态与质量。

判定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分析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程度,问卷总分100,分数在90以上为非常满意;60以上为满意,60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 19.0软件对本次临床观察的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数据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s)表示,使用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若P<0.05,则说明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和护理后非常满意42例,满意31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7.33%;对照组非常满意34例,满意24例,不满意17例,满意度为77.33。两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更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生存质量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经手护理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情况(±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情况(±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对照组 护理前 1.30±0.12 1.3±0.2 1.01±0.1 3.26±0.3护理后 1.45±0.230.91±0.351.50±0.353.86±0.42观察组 护理前 1.29±0.2 0.25±0.1 1.12±0.3 3.29±0.4护理后 2.21±0.5 2.32±0.7 2.61±0.65 5.0±0.4

3 讨 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于社会因素,往往对乙型肝炎患者带有孤立与排斥的心理,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心理也容易出现畸形,对乙型肝炎病症的治疗失去信心。因此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要充分给予患者尊重,不要另类化,用好正常的眼光去对待乙型肝炎患者,并且为患者建立正确的病理知识讲述,消除患者消极治疗心理。医院护理人员要搞好护患关系,做到让患者信任,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时,要做到耐心、语气平和,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对患者要进行心理疏导,重视患者心理,全面提升我院的护理水平,从而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

PDCA循环法的意思是,P:明确问题对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假设,D:计划实施;C;评估结果;A;根据结果进行处理。循环指的是:根据结果,对结果不满意就要返回到第一步P,如果结果满意就对解决方案进行实施与推广。PDCA循环法是由日本高级管理者们在1950年研发出来的,PDCA就是根据大量的资料,合理运用管理技术与方法,能最大限度控制活动过程,提高实验质量。把PDCA循环法运用到护理方法上是美国质量专家戴明研发的,是一套科学标准的循环护理模式,先对患者进行多方位测评,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干预,逐渐改善患者心理与身体方面的问题,然后用调查的形式让患者对这段时间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价,医护人员从中找到工作方面的不足,不断进行完善,形成一个科学高效的护理模式,从而最大限度提示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组间对比的调研结果显示:观察组经过PDCA循环护理后生存质量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所以,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护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菁慧,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5):153-155.

[2] 王晓青,贾明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4):236-238.

[3] 张秀珍,刘晓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8)225-226.

[4] 孙利红.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0):55.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护理人员满意度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