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研究

2018-05-24 01:21李晶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山东省区域空间

李晶晶

一、引言

近年来,区域旅游经济的非均衡性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成果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梳理:从研究对象上看,主要以省际和地带间区域旅游经济差异作为研究对象。杨引弟(2016)等运用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对湖北省各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测度,认为各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具有沿交通干线分布的特征[1]。滕飞(2017)以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为研究单元,运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统计方法选取2003-2010年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总人数的历时性数据资料,分析了中国省级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演变过程及空间格局,并对中国省级旅游经济发展总差异的泰尔指数与中国省级旅游总收入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探究造成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变化规律[2]。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区域旅游经济影响因素分析、区域旅游发展差异的时空变化、空间格局及对策建议方面。毛润泽(2012)在界定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概念基础上,运用发展经济学理论,利用2000-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全国、东部区域、鲁东区域和鲁西区域四个维度进行了实证检验,并且分析了导致差异的因素[3]。于洪雁(2015)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对黑龙江城市旅游经济联系进行了分析,描述了其空间结构变化特征,并提出了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模式[4]。从研究方法来看,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测度主要采用构建指标体系的统计方法,区域非均衡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采用定性或者传统的定量经济学研究方法来分析。邹德玲、蒋天颖(2014)等首先构建指标体系,对旅游经济水平进行评价,进一步运用引力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的旅游空间联系进行测算[5]。赵东霞(2016)等研究了东北41个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特征,并刻画了这41个城市之间的空间格局演化过程,主要采用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的重力模型等方法[6]。李晶(2017)运用首位度指数、位序—规模分析和空间基尼系数指标对省内城市旅游等级规模结构及演化进行了探究,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得出形成处于差异的原因为景区资源丰度、区位条件和星级宾馆建设的不同[7]。

国内学者对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研究较为丰富,但鲜有学者对山东省的旅游经济差异性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山东省是我国的旅游大省之一,(2016年,山东旅游消费总额达8030.7亿元,占全省GDP总值的12%),旅游业在山东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山东省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分析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此,本文通过经济学和地理学统计方法对山东省旅游经济空间发展差异进行分析,据此提出相关发展措施,以期推动山东省旅游的繁荣发展。

近年来山东省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对经济促进作用显著。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迅速,但各区域及城市呈现不均衡发展的格局,主要表现为鲁东、鲁西与鲁中区域之间以及三个区域内城市之间的显著差异(鲁东、鲁西与鲁中区域的城市构成见图1)。

图1 山东省区域划分

二、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图2显示:2014年山东17地级市旅游总收入排名前5的为青岛、烟台、济南、泰安、潍坊,排名后5的地级市为聊城、东营、滨州、菏泽、莱芜。其中,排名前5的地级市中青岛、烟台、潍坊为鲁东城市,济南、泰安属于鲁中地区,排名后5的地级市中有三分之二属于鲁西区域。

同样,旅游经济发达的城市青岛、烟台、潍坊等鲁东城市接待的旅游人次要明显高于鲁中、鲁西区域。总体来看,经济发达区域旅游接待量也相对较高。入境游客在全省各市的分布差异较大,从2014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入境旅游统计数据来看,如图3所示,无论在入境旅游人次还是旅游外汇收入方面,青岛都表现出一枝独秀,常年居于榜首,烟台、威海位居第二、第三;在沿海发展的背景下,潍坊近年来旅游经济迅速发展,位居全省第五;而鲁西4市发展依然落后,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皆排名较后。

图2 2014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旅游总收入

图3 2014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入境旅游市场分布情况

对山东省各市国内旅游市场(如图4)分析可知,其分布情况与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国内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方面,青岛仍居于榜首。鲁中除济南、泰安、临沂在2014年分别位居第二、第四和第六,发展情况较好外,其他4市均处于落后状态。其中,莱芜市居于末端,其国内旅游人次仅为青岛的1/10,国内旅游收入仅达其1/15,差距十分明显。

由此可见,山东省客源市场高度集聚于鲁东区域,鲁西区域发展较为缓慢,旅游市场空间分布呈现不均衡状态。旅游经济也呈现明显的东中西梯度发展模式。

图4 山东省17个地级市国内旅游市场分布状况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域与数据

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为基本分析单元,研究2001-2014年的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特征。同时,根据地理位置将山东省划分为鲁东(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鲁中(济南、淄博、济宁、东营、莱芜、枣庄、临沂、泰安)、鲁西(滨州、德州、聊城、菏泽)三大区域作为区域间差异分析的空间单元。数据主要来源于2001-2016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山东统计年鉴》以及山东省各地级市的统计局和旅游政务网。

(二)研究方法

1.地理集中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可以有效衡量研究对象集中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G为山东省旅游经济的地理集中指数,Xi为山东省第i个地级市国内旅游收入,T为山东省17个地级市国内旅游收入之和。G的取值介于0到1之间且G值大小和集中度成反比例关系。

2.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可以有效测度研究对象空间分布。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2)中,Gini为山东省旅游经济基尼系数,yi为山东省第i地级市国内旅游收入占山东省国内旅游收入的比重,n为地级市个数(n=1,2,……17即山东省17个地级市)。基尼系数的取值越大,研究对象的空间分布集中程度越高。

3.赫芬达尔指数

赫芬达尔指数可以有效测度研究对象集聚程度。其计算公式:

公式(3)中,HI为山东省旅游经济赫芬达尔指数,x为山东省国内旅游收入之和,xi为山东省第i地级市旅国内旅游收入,n为地级市个数(n=1,2,……17即山东省17个地级市)。赫芬达尔指数的取值介于0到1之间,其值越小,说明区域分布越分散,其值越大,说明区域分布集中程度越高[8]。

4.锡尔系数

锡尔指数可以有效揭示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的演变。

其中组内差异的公式为:

组间差异的公式为:

由上面公式可得:

公式中:Yij和Nij分别为山东省第i区域j市国内旅游收入和人口数;Yi和Ni分别为i区域国内旅游收入和人口数;Y和N分别为山东省国内旅游收入和人口数,m即区域个数(m=1,2,3即鲁中区域、鲁西区域、鲁东区域),n为地级市个数(n=1,2,……17即山东省17个地级市),T总、T内、T间分别为山东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山东省旅游经济区域内差异以及山东省旅游经济区域间差异。

5.nich指数

nich指数(相对发展率)用于测度一定时期内研究对象的相对发展速度[9]。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nich为山东省旅游经济相对发展率,y1和y2代表山东省在时间1和时间2的国内旅游收入,y1i和y2i分别表示山东省第i地级市在时间1和时间2的国内旅游收入,N表示山东省地级市个数。nich<1表明同期山东省的旅游总收入平均增长速度小于该地级市。

四、结果分析

(一)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特征

由图5可以看出,2001-2014年间,山东省旅游总收入增长迅速,除2003年呈现略微下降,其他年份持续增加。旅游总收入增长率方面:2001-2003年倒V型发展,2003-2004年迅速攀升,2004-2014年波动性发展。图6显示山东省旅游总收入中国内旅游收入占据绝大比例,因此在进行差异研究中(也就是在进行公示指标测算中),选取的指标多为山东省国内旅游收入。据公式(1)-(3),计算得出山东省2001-2014年山东旅游经济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图7)。从总体上看,2001-2014年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指标基本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地理集中指数维持在0.3以上,表明山东省总体上区域旅游经济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2002-2012年基尼系数均超过0.4,说明山东省旅游经济呈现出较显著的空间差异,2013-2014年基尼系数走低,旅游经济的总体相对差异在缩小;赫芬达尔指数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同时从2004年来不断呈现出下降趋势,表明山东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依然显著,这与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分析结果遥相呼应。

(二)区域间及区域内旅游经济差异特征分析

图5 2001-2014年山东省旅游总收入

图6 2001-2014年山东省旅游总收入与国内旅游收入

图7 山东省旅游经济的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

根据公式(4)~(6)测算得出2001-2014年山东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特征。从图8、表1和图9可以看出,山东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与区域内差异数值和变化情况趋同,同升同降,呈现出不规则的波动变化,而区域间差异则相对平稳。具体分析:(1)山东省旅游经济的总差异值T总从2001年到2004年呈现波动发展的趋势(具体表现为2001-2002年数值增大,2002-2003年数值急剧缩小,2003-2004年数值回稳),然后从2004年的0.231持续减少到2011年的0.1138,随后增加到2012年的0.1494,之后骤减到2014年的0.1007,说明从2000年至2014年,山东省旅游经济总体差异有所波动整体呈减少的趋势;(2)在3大区域之间,山东省旅游经济差异值T间总体上呈现出减少的趋势,从2001年0.0812下降到2014年的0.05,减少了0.0312,其差异程度均小于3大区域内部的差异值T内;(3)在3大区域内部,差异T内总体上有所减少,从2000年的0.1447减少到2014年的0.0507,共减少了0.094,其趋势与总差异T总的相差不大;(4)对比上述3大区域间差异T间及区域内部差异T内,区域内部差异明显比区域间差异大,说明山东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部的差异;(5)通过图9我们可以看出,2001-2014年区域内的差距对锡尔系数的贡献是逐年下降的,由2001年的0.6406下降到2014年的0.5037,而相应的区域间的差距对锡尔系数的贡献由0.3594上升到0.4963。2014年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对锡尔系数的贡献基本持平,各占50%,说明区域间的差异已然成为全国旅游经济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影响力持续增加。

图8 山东省旅游经济的差异

表1 总体差异、地带内差异、地带间差异和贡献率

图9 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对锡尔系数贡献度对比图

山东省旅游经济的区域间差异(T间)有所减少。通过图10对山东三大区域差距的分解可以得出,在鲁东、鲁中、鲁西三大区域差距中,影响其差异减少的主要区域是鲁东,鲁东区域在2001-2014年的锡尔系数在0.1左右波动,其变化趋势与总体差异和地带间差异的变化情况趋于一致,大体上来看呈缩小特征。鲁中和鲁西尤其是鲁西区域对锡尔系数的贡献相比而言较小。鲁东系数值从2001年的0.1416减少为2014年的0.0788,减少了0.0628。其中,2001-2014年呈现波动式的发展,2004-2011年一直减小,2012年有所增加,2012-2014年恢复减小的发展趋势。鲁中区域则与鲁东区域在变化过程中有所不同,其值从2001年的-0.0217增加到2014年的0.0094,整体呈现增长趋势。鲁中区域在2001-2008年出现负数但负数绝对值呈现减小趋势,原因是国内旅游收入占全省国内旅游收入的比重小于其人口数占全省人口数的比重,说明旅游经济在2001-2008年增速依然缓慢,2009年开始旅游经济增长较快。鲁西区域则变化不大,其值在2001-2014年一直在-0.03与-0.04之间波动,旅游发展不容乐观。长此以往,鲁东区域与鲁西、鲁中区域的差异会越来越明显,将形成旅游极地。

图10 山东省各区域间旅游经济差异

(三)旅游经济发展速度的空间差异

根据前文对总体差异的分析可知,2004和2012年是2001-2014年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转折点。以2004与2012年为界,将研究时段划分为2001-2004年、2004-2012年和2012-2014年,根据公式(7)分别计算其相对发展率也就是nich(表2)。山东省整体旅游经济增长快。从次级区域来看,鲁东区域城市相对发展速度处于高水平,鲁西区域城市都处于低水平,鲁中区域持中,山东省旅游经济的相对发展速度呈现明显的东西差异。从市级单元来看,2001-2014年,青岛市的nich指数大于4,其次为济宁、济南、淄博、威海、烟台、泰安、临沂,这些城市nich指数分布大于1.0。2004-2012年,nice指数超过1的城市数量比2001-2004年增加了一个,青岛市的nich指数为约2.7254,比上一个时间段减少了1.7864;烟台、济南、青岛、潍坊、泰安、临沂、济宁、淄博、威海nice指数超过1;鲁东区域只有日照市低于1;鲁西区域城市相对于上一个阶段旅游发展速度都有所提升,但是幅度不是很快,旅游经济发展速度普遍滞后。山东省国内旅游的相对发展速度也呈现明显的东西差异。

表2 山东省17个地级市各个发展阶段nich指数

(四)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

根据山东省17个地级市国内旅游收入与山东省国内旅游收入均值的比率,将山东省国内旅游发展水平划分为3个梯度,即高水平发展区(>1.0)、中等水平发展区(0.5~1.0)和低水平发展区(<0.5)(表3)。对比2001年和2014年山东旅游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图 11),可以得出2001-2014年间山东旅游经济的整体格局没有太大变化,除泰安、临沂、淄博三个城市由中等水平区上升到高水平区,其他城市所属的梯度依然不变。旅游经济呈现明显的东西分异,三大区域中鲁东和鲁西两大区域变化较小,鲁东一直处于高水平发展区,鲁西区域一直处于低水平区,东西分化的空间集聚性仍然非常显著,鲁中地区变化较大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从市级单元来看,青岛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最高,雄踞榜首,烟台、济南、威海、潍坊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也比较高,泰安、临沂旅游经济发展较快已成为带动鲁中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表2和表3的对比分析表明,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遥相呼应,成正比例关系(旅游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其发展速度也较快,而相对落后的区域发展则较慢),呈现明显的“马太效应”。这也进一步说明山东省旅游经济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旅游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且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在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存在。

表3 山东省17个地级市国内旅游收入与山东省国内旅游收入均值的比率

图11 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

五、结论与讨论

考察山东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对于缩小区域与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城市之间旅游发展差异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山东旅游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分析结果表明:

(1)2001-2014年山东旅游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但是旅游经济空间差异较大,具体来说空间差异程度为2001-2004年波动增加,2004年以后持续缩小(除了2012年有所增加外)。

(2)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构成包括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其中三大区域内的差异奠定了山东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基本格局。区域间差异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但区域间差异在总体差异中所占的比重呈现增加趋势,且到2014年区域间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度已经形成和区域内差异持平的态势。

(3)山东省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都呈明显的东中西梯度差异,且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格局在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存在,并已基本形成鲁东城市间强强联合,鲁中城市寻找突破,鲁西地区厚积薄发的趋势。

总结发现,目前山东省旅游经济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鲁东、鲁中、鲁西三大区域的旅游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并且同一区域的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更是显著。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并没有导致差距无限地扩大,而是整体差异开始缩小,城市之间的差异更在逐步缩小。

为了促进山东省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在注重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区域内城市之间的联动发展,现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首先,以青岛为中心点,加强海岸线上重要旅游城市的合作发展,同时充分发挥烟台、潍坊等旅游强市的辐射作用,带动鲁中区域的旅游经济发展。其次,鲁中区域部分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势头较猛,但是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还有待提高,区域内没有形成协同发展、内生联动的形式,因此,鲁中区域应借鉴鲁东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经验,积极改变发展观念,加强联合发展,打造具有特色的高质量旅游产品,在发展已有的旅游产品的同时,要注重创新培育新的旅游品牌,开拓新的旅游市场,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到来,进而增加区域旅游收入,增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活力。最后,鲁西区域城市整体旅游发展较为落后,应抓住全域旅游的机遇加大旅游特色产品的开发,以及本地乡村旅游项目的发展。

[1]杨引弟,聂琳琳.湖北省中心城市旅游经济空间联系研究[J].河南科学,2016,34(7):1193-1197.

[2]滕飞,杜金涛.中国省级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统计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8(1):51-57.

[3]毛润泽.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2(8):48-53.

[4]于洪雁,李秋雨等.社会网络视角下黑龙江省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发展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15,35(11):1430-1436.

[5]邹德玲,蒋天颖,刘程军,等.长三角旅游经济空间联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5):65-70.

[6]赵东霞,韩增林,赵彪.东北区域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J].地理科学,2016,36(6):846-853.

[7]李晶,孙根年.河北城市入境旅游极化与国内旅游扁平化[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33(9):1109-1113.

[8]李如友,黄常州.江苏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36(1):24-33.

[9]宣国富.江苏省国内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及演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12):1442-1448.

猜你喜欢
山东省区域空间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空间是什么?
分割区域
创享空间
区域发展篇
山东省即墨市
区域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