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大数据提高精准扶贫的精确度

2018-05-30 10:48陈稳
关键词:精准度精准扶贫大数据

陈稳

摘要:2013年11月,习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2015年6月他在贵州明确地提出了精准扶贫中“六个精准””的内涵。宿州市的精准扶贫工作也随之展开,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需要依靠对三类主要的大数据采集、统计、分类、筛选等处理后来进一步精准和细化扶贫领域的各类数据,进而利用这些大数据来提高宿州市精准扶贫的精确度。

关键词:大数据;精准扶贫;精准度

2013年11月,习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2015年6月18日,习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再次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然后习总书记进一步指明了精准扶贫中“精准”的内涵,为贵州省更好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认清了道路。由此一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精准扶贫工作越来越重视,精准扶贫工作也成为党中央统领农村工作的主要抓手之一。宿州市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下辖四县一区中泗县、灵璧县、萧县和砀山县为国家级贫困县,市政府所在地埇桥区为省级贫困区。由此可见宿州市精准扶贫工作的严峻性、艰巨性、紧迫性和重要性。而当今的时代又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精准扶贫从2014年建档立卡开始起各类数据都采集和录人到计算机之中保存和处理,国家和地方政府也为这些数据建立了不同层次的数据库。宿州市从2017年年初也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大数据库,并同时开发了相应的手机APP软件供各级扶贫工作人员和包保人员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时候使用。对于这些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必须依托计算机的大数据快速处理能力,尤其是通过对这些大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对精准扶贫的精准度做出科学的判断。进而减少人工劳动的成本,提高精准扶贫的工作效率和精准度,进而推动精准扶贫工作质量再提升。从而科学地解决好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准”字问题。

一、精准扶贫和大数据的来源与内涵

(一)精准扶贫的来源与内涵

2013年11月,习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鹜远的目标。2014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等国家部委机关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关于印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的精准扶贫文件。这些文件站在国家的层面从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和工作机制等方面对精准扶贫的工作模式做了宏观性地详尽规划和整体要求,进而推动了习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下到基层,在全国的贫困地区落地生根。

2014年3月,习总书记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2015年6月,习总书记来在贵州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同时明确指明了精准扶贫中“六个精准”的内涵,是指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和脱贫见效精准。习总书记强调的“六个精准”为贵州省更好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认清了道路,同时“六个精准”也成为全国的精准扶贫工作指南针。

1.就精准识别的程序而言: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在《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中规定:贫困户和贫困村的识别工作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贫困户识别要做到“两公示一公告”,贫困村识别要做到“一公示一公告”。其附件三《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做了详细的流程图。

2.就精准帮扶的内容而言:2015年6月习总书记详细论述了其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11月习总书记又强调,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地方各级扶贫部门要针对一般贫困户、低保贫困户和分散供养五保户不同贫困类型,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精准扶贫行动中来,采取各有行之有效地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通过产业带动,引导和支持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脱贫致富。对于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的贫困户,可以通过异地搬迁和生态修复的措施,改善其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进而让这些贫困人口逐步脱贫致富。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可以通过逐步提高低保标准等社会兜底保障措施来让他们过上体面的生活。同时要加大教育扶贫和医疗扶贫的力度,进而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和因病返贫的范围。

3.就精准脱贫的目标而言:习总书记在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明确阐述了“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通俗的概括为户脱贫的标准:两不愁、三保障。在此基础之上各个省市还根据自己的具体脱贫情况,分别制定了贫困村出列和贫困县(区)摘帽的标准。以安徽省宿州市为例,其贫困村出列的标准为:(1)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以下;(2)有1项以上特色产业;(3)村级集体有稳定经济收入来源,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4)村内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其贫困县(区)摘帽的标准为:(1)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以下;(2)贫困村全部出列;(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二)大数据的内涵和内容

大数据概念的提出最早由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1980年出版的《第三次浪潮》著作中提出。大數据的核心要义是获取有用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实现数据显示、实时处理数据。大数据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v”特征。即数据体量大(Volume),数据类型多V(ariet力,数据要求处理速度快(Veloeity),数据价值密度低(Value)。

精准扶贫的大数据可以以分为三块:

一是国家建档立卡的数据库为基础。2014年4月2日国务院扶贫办以“国开办发[20]4]24号”文件印发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了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的一系列工作要求。其中贫困人口的识别标准:以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识别标准。贫困人口的规模:原则上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8249万人为基数,也可适当上浮,党要有省扶贫办报国务院扶贫办核定。后期这个数据库也做了几次再精准地调整,但总体规模一直保持相对平衡,是各级扶贫工作的基础。后期开展的一系列扶贫工作.贫困户享受的所有扶贫政策都要上报到这个数据库.充实到这个数据库中。同时也是依据这个数据库对贫困人口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来确定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

二是我们各个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日积月累所建立的大数据库为依据。这个数据库主要依靠各个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在日常的工作中采集后积累的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建立在个人身份信息基础之上的,是当事人自己办理相关业务时候由各个部门采集存档的,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稳定性都非常高,经过分析处理后其信度、效度和区分度也非常高,对精准扶贫工作有极大的利用价值。但这些数据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需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有扶贫部门具体去进行整合利用,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依据。

三是镇村干部、包保干部和其他扶贫人员从贫困户中采集的数据库为参考。镇村干部、包保干部经常要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扶工作。在走访帮扶的过程中自然也会从贫困户家中采集到一些数据,拍摄一些工作的照片,他们把这些数据记录反馈给驻村工作队,由驻村工作队整理存档,建立一个村级的数据库。同时也把一些上级扶贫部门需要的数据及时上报,以便上级更新维护他们管理的扶贫数据库。

二、透过宿州精准扶贫的现状探究精准扶贫领域存在的问题

宿州市从2015年开始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当年就力争减少贫困人口8.5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6.55%。2016年力争再次减少贫困人口13.85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4.5%。2017年确保完成105个贫困村出列、11.1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任务,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3.1%。截止2017年10月全市已出列140個贫困村,还剩219个未出列贫困村。宿州市的精准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透过这些成绩背后依然能够也可以看到精准扶贫领域存在一些方面的问题,即:“如何进一步提高精准扶贫工作的精准度”。问题地关键还是表现在“精准”二字上面,之所以精准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没有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措施来提高精准扶贫的精准度,而是依靠传统的人治思维的模式在从事精准扶贫工作,工作依然是层层加压,一级依靠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一)从人的层面探讨存在的精准度不高问题

一是贫困户识别不精准。按照2014年《安徽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贫困户识别的精准识别工作,主要有村干部开展,由村里把自己识别出来的贫困户统一上报到乡镇,然后又乡镇上报到县区政府的扶贫办。当时各级政府对精准扶贫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进而造成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力度不够,体现在最初的贫困户认定、就出现了很多的偏差,后期虽然经过多次甄别和调整,但由于受到识别别程序、识别时间和人数总量的等多方面客观因素的限制,虽然把真正贫困的人口纳入进系统,但还有一些边缘人口有的在系统里面,有的却在系统外面,群众对此意见很大,政府也很难对这部分人口进行再精准,进而造成贫困识别的精准度存在着问题,这个问题是村里群众最关注的问题,更是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出现各种矛盾的导火索。

二是因村派人不精准。因村派人不精准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选派工作队的人员多为个人报名、组织选定,然后随机安排到村。既没有考虑工作队人员的个人工作能力是否适应其所去的贫困村,也没有考虑派去的队员有没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更没有考虑贫困村是否需要这样的工作队队员。另一方面包保干部采用人海战术,从各级党政机关中抽调80%以上的人员包保所有的贫困户,明确要求一月至少走访一次包保的贫困户。这种包保人员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的帮扶措施也是组织随机安排,根本没有考虑双方的能力和需求。既然所有人员的安排都是随机,何谈精准。精准扶贫工作不是依靠组织安排,也不是依靠行政规划,更不是靠一腔热血;而是应该依靠市场经济,让贫困户能在市场经济中脱贫致富、发展壮大。因此组织派去的帮扶干部尤其是扶贫工作队成员,首先就应该具有闯荡市场经济的能力,而非是那些只会坐在办公室整理各种扶贫资料的干部。精准扶贫不是整理档案整资料,而是要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开拓市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进而实现精准脱贫。

(二)从事的层面探讨存在的精准度不高问题

事的层面存在的精准度不高问题重点体现在八个方面:一是重形式、轻内容。从市区到乡镇,扶贫会议越开越多,扶贫文件越下越多,扶贫检查越来越频繁,这让为数不多的扶贫工作队员疲于应付表面文章,无心做实质性的扶贫工作。二是重过程、轻结果。扶贫督查检查的频次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仔细,但其检查的重点确放在了表格上,文字上,群众口头的回答上和检查人员的目测上。只看你也没有留下扶贫的痕迹,而没有想办法通过技术措施来查一查贫困群众的实际收入。三是重干部、轻群众。从组织部到纪检会,扶贫纪律越来越严,扶贫问责越来重,看似越来越重视扶贫工作了,但通过仔细分析一下都是要求各级扶贫干部,其实根本没有把力量用在扶贫的核心内容上,扶贫的关键点是贫困户脱贫,要让贫困户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要我富,为我要富。而非在扶贫干部是否吃住在村,工作是否留下了痕迹。四是重输血、轻造血。各自精准扶贫的措施越来越多,但通过仔细分析一下,基本上都是变着法给贫困户发钱。这种给予既没有限制贫困户如何通过自己努力争取获得的前提条件,也没有限制给予后的使用规定。这种毫无条件给予只会助长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让勤劳致富的群众情以何堪。五是重行政、轻市场。现阶段的各种扶贫措施和方法都是依靠各级政府的行政手段强行的安排到贫困户身上,一没有考虑这种措施和方法是否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二没有考虑贫困群众有没有驾驭这种措施和方法的能力。现在是市场经济的社会,所有的措施和方法都有要实现考虑是否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如果仅仅简单地依靠行政手段强行推进,其后果要么劳而无功;要么不了了之。六是重物质、轻精神。各种精准扶贫的措施越来越多,但通过仔细分析一下,基本上都是物质给予。诚然物质给予是脱贫的基础,但如果不能通过精神鼓励,让贫困户励志脱贫,一次次的物质给予只会让贫困户穷上加穷、懒上加懒,让精准扶贫工作在这些人身上走人了死胡同。七是重给予、轻奉献。权利和义务自古就是一对孪生兄弟,而如今的精准扶贫政策过分的强调对贫困户的各种帮扶措施,而没有一点谈到贫困户应该对扶贫工作做出一些回馈与奉献。这就造成了贫困户认为帮助他脱贫是党和政府天经地义的事情,与他自己反倒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了.他们对党.对政府.对社会缺少了一颗感恩的心,对自己奋斗的意志也日渐消磨。八是重帮扶、轻引导。扶贫工作的中心思想是要引导劳动光荣,群众的脱贫不是主要靠帮扶,而是主要靠自己奋斗。而各级各地政府为了显示扶贫力度大,千方百计的加大扶持力度,推出一系列全覆盖的扶贫措施最终都异化为给贫困户直接发钱。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全覆盖,很少注重引导群众依靠自己奋斗脱贫致富,可以说是演化为变相的奖懒罚勤,对整个农村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起到了反向的引导作用。

通过对以上人和事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问题出现的根源在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出现了偏差,政府的力量重点倾向依靠人治的模式来实现精准扶贫的目的。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精准一词也是也是一个定量的分析名词,所以政府投入到扶贫的力量跟应该依靠先进技术来解决精准的问题,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大数据就是当今社会最先进的技术之.。政府的扶贫工作完全可以依托大数据展开,扶贫前期通过对农村各类大数据的精确分析,筛选出真正的贫困人口;扶贫中期通过对这些贫困人口的大数据进行的分析找出他们的致贫原因,进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后期再通过对贫困人口的各类大数据进行分析研判,评估精准脱贫的成效。

三、利用大数据提高精准扶贫的精准度

依托国家扶贫办建立的全国扶贫数据库、各个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日积月累所建立的本系统大数据库和宿州市政府建立的精准扶贫数据库,进行彼此之间大数据的相互分类、比对、筛选和确定,可以有效地提高精准扶贫的精准度。

(一)利用人口网的大数据精准家庭成员基本信息

人口信息最精确的是公安部门的户籍网和人口计生部门的信息网这两个数据库。根据这两个网站的数据信息可以精确的确认每一个申请贫困户的家庭人口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婚姻、身份证号码、文化程度和家庭住址等。这些数据就是精准扶贫最最基础的数据库信息,因为所有精准扶贫的后续环节都是建立在最基本的人口信息之上。

(二)利用金融网数据精准家庭财产信息

精准识别的关键是申请贫困户的农户人均收入低于贫困标准,而精准脱贫的关键是脱贫户的人均收入是否超过当年的脱贫标准。传统模式设计的各种收入支出日算方法,都不如通过金融系统的数据库查看农户当年的资金流水和存款数额,这个数据绝对真實可靠。因而各个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数据可以作为贫困户精准识别和精准脱贫的绝对依据。

(三)利用交管网数据精准家庭车辆信息

贫困户申请的一个硬性条件是申请人的家庭中不能拥有工程机械、大型农机械,以及大货车、大客车和小轿车等代步工具。此类物品使用前都先要到公安交通部门或者农机管理部门登记,其所有人的信息自然就被储存在这些部门的数据库中。利用这两个网络数据库就能快速地筛查掉这些申请人群。同时贫困户经过扶贫后如果有能力购买了这些物品,那说明精准扶贫措施得当,精准扶贫效果明显,这样的贫困户肯定都能精准脱贫。

(四)利用房产网数据精准家庭房产信息

贫困户申请的另外一个硬性条件就是家庭中不能有商品房和门面房,而这种房产肯定不在村里,所以通过走访调查根本无法获知。但是通过房管部门的信息网数据仅仅需要输人一个申请人或其家庭成员身份证号码,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相关信息,进而达到精准识别。同时贫困户如果经过扶贫后能够购买了房产,那说明精准扶贫措施得当,精准扶贫效果明显,也让他们住房安全得到了保障。

(五)利用人社网数据精准家庭职业信息

利用人社部门的劳动人事网大数据可以快速精准地了解贫困户的就业情况,一是可以核查贫困户申请人及家庭成员有没有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进而达到精准识别。二是可以了解贫困户家庭成员的务工收入情况,进而确认就业扶贫的效果和是否达到精准帮扶的目的。同时其收入额也可以作为后期计算贫困户家庭收入的一个重要依据,了解其是否达到精准脱贫的收入标准。

(六)利用税务网数据精准家庭纳税信息

利用工商税务部门的信息网大数据,可以了解到贫困户申请人及家庭成员有无工商营业执照以及纳税额的详实数据,从而起到精准识别的目的。后期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效也可以利用这些数据,依据纳税额的数量估算其经营情况和家庭收入,评估精准扶贫的效果,以便让贫困户早日脱贫。

(七)利用教育网数据精准家庭就学信息

贫困户子女的就学情况可以依据家庭人口户籍信息分两类进行查询和帮扶:一是基础教育类;二是非基础教育类。通过相关教育系统的网站信息进行查询就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就学情况,以及他们有没有因贫辍学。贫困家庭子女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反馈给村干部和包保干部,让他们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进而提高精准帮扶的成效。

(八)利用卫生网数据精准家庭就医信息

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是当今农村致贫的一个最重要因素,这也是很多农户申请贫困户的主要原因。但其治疗疾病费用到底花费了多少,贫困户随口回答的数额往往可能很大的水分,具体数额应该依据卫生部门网站的数据为准。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只能依据这个数据来确定贫困户治病的花费,进而采取相应的扶贫措施。

(九)利用农委网数据精准家庭承包地信息

家庭承包地是贫困户进行农业生产的基础,依据承包地的数量基本就可以评估出农作物的产值,而且这块产值收入相对稳定。2016年国家开展了依各级农委牵头,GPS定位为准的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土地面积测量得非常精确。家庭承包地是农业产出的重要依据,是开展种植业扶贫的基础,更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依据。

(十)利用民政网数据精准家庭政策性收入信息

根据扶贫文件贫困户认定线和低保认定线两线合一的规定,低保户和五保户都拉人贫困系统中。民政所定期给这两类贫困户打卡发放生活补助金,同时养老、残疾等生活补贴也依靠民政所的打卡发放,这些收入都非常稳定,可以直接加到贫困户的纯收入中,实现精准算账。包保干部只需要看到户查看有各部门没有及时打卡,如发现有的低保户没有及时取款,要及时的对该户进行精准再识别。

(十一)利用交通网数据精准家庭出行信息

通过交通部门了解贫困户今天成员的出行数据信息.掌握他们的出行频率和出行时间,进而包保干部在上门的帮扶时候就可以询问他们出行的情况。了解他们外出是打工、就学还是就医,以及做这些事情的收支情况,从侧面评估贫困户家庭的贫困情况和收支状况。如贫困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能够长期在外务工,这个家庭的收入就基本可以达到脱贫标准。

(十二)利用电讯网数据精准家庭通讯信息

通过共享电讯部门的数据信息,掌握贫困户家庭成员的手机数量、通讯费用和手机漫游情况;同时还可以了解贫困户家庭成员的上网时长和上网的大致内容。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大概了解贫困户通讯方面的消费情况和消费内容,进而从侧面了解该户家庭是否达到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如家庭成员的通讯费用长期明显高于正常费用,识别这个家庭为贫困户时候可能就会造成不精准,应该通知包保干部上门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十三)利用电力网数据精准家庭用电信息

家庭的用电量是家庭生产生活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这个数据在电力系统的数据库保存最少1年以上。通过年用电量数据可以从侧面分析贫困户家庭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而了解精准扶贫的效果。如该贫困户的家庭用电费用长期明显高于农村用电的平均值,说明该贫困户家庭生产生活情况有了较大改善,精准扶贫效果明显。

(十四)利用商务网数据精准农产品价格信息

各级扶贫组织在要仔细浏览相关地区的商务网站,重点查看商务网站公布的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和农资的购买价格。这两项数据是核算贫困户收入和支出的重要依据,各级扶贫组织人员根据贫困户的承包地数量,再结合这两个价格指数就可以大概估算出农户的收支情况,帮扶干部上门的时候也可以和贫困户仔细算算账,进而践行习总书记要求帮贫困户算账的工作。

(十五)建立扶贫网信息外网,申请和公示各类扶贫信息

建立扶贫网信息外网,让所有的贫困户都可以在网上申请各类扶贫项目,同时也在网上公示各類扶贫信息,让群众都能参与到各级扶贫组织评估中。尤其贫困户的信息一定要挂到网上接受监督,同时检举和投诉也采用网络渠道,这样一是监督渠道更加畅通,二是减少群众之间和干群之间面对面的矛盾,三是让整个精准扶贫过程更加阳光透明。为了保护贫困户个人隐私,可以IP地址许可方式,让当地群众只能访问查看当地的信息。

当今的时代是数据大爆炸的时代,也是深挖数据金矿的时代,更是数据为王的时代。精准扶贫工作可以充分的利用好大数据的采集、分析、筛选、排查等一系列的功能,在精准扶贫的各个阶段、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作用。让大数据服务好精准扶贫工作,让精准扶贫的精准度借助大数据的东风更上一层楼,让农村的贫困人口早日脱贫致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的美丽乡村。

猜你喜欢
精准度精准扶贫大数据
让党建活动更加有“味”——礼泉县增强“两新”党建精准度
基于高精度差分法的线性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研究
2017年IoT设备DDoS攻击更严重
论提高不动产产权保护精准度的若干问题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