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产品互联网+出口战略与路径研究

2018-05-30 10:48曹小娜
关键词:农产品互联网

曹小娜

摘要:福建农产品出口额持续放缓,发展互联网+将为农产品出口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不仅有利于降低农产品出口成本,还有利于促进农产品的出口转型。由于福建农产品产地区域与互联网发展区域不平衡、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发展不平衡、农村缺乏电商人才等因素导致福建省发展互联网+农产品出口也面临诸多挑战。基于上述现实,为了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需要逐步完善农产品产地互联网+建设、建立农产品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加大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建设、培养农村跨境电商人才、扶持互联网+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等。

关键词:互联网+;农产品;出口战略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茶叶、蔬菜、水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丰富。同时,福建的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形成了丰富的水产资源。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使得福建省拥有丰富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果茶、蔬菜、食用菌等资源。闽西北山區素有“福建粮仓”之称,闽东南粮食作物一年可三熟,并盛产水果、工业原料作物等。

2017年福建省粮食产量665.40万吨,比上年增加14.53万吨,增长2.2%,774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3254.63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主要的农产品,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产量分别达1879万吨、914万吨、45万吨、123万吨,且均呈上涨态势。下表反映了福建省主要农产品的产量情况。

一、福建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问题

(一)农产品出口增速放缓

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福建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出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虽然福建农产品出口额已由2011年的68.9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89亿美元,但出口增速却由2011年的39%下降到2017年的-2.6%,甚至在2015年和2017年出现了负增长。与全国农产品出口增速相比,除2017年外,福建每年的农产品出口增速都高于全国农产品出口增速,但福建农产品出口增速呈现下降趋势,2017年负增长2.6%。农产品出口增速放缓,一方面是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形式严峻,国外需求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农产品出口成本不断增涨,出口竞争优势减弱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和国外的双重因素导致农产品出口形式不容乐观。

(二)农产品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

福建省出口的农产品中,水海产品、蔬菜、水果等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2017年,福建省出口农产品约89.0亿美元,其中水海产品、蔬菜和水果约70.5亿美元,合计占福建省农产品出口总值的79.2%,而出口烤鳗、蘑菇罐头、猪肉罐头、番茄酱、果蔬汁等精深农产品5.9亿美元,仅占6.6%,且均呈现下降趋势。占福建一半以上出口比率的水海产品主要是活鱼、冻鱼、冻鱼片、鲜对虾、冻对虾、冻虾仁,加工程序都不高,主要进行的是保鲜、冷冻等粗加工。由此可见,福建省的出口农产品粗加工产品比重较高,精深加工产品较少,产品附加值不高,且出口的初级农产品主要是进行简单的保鲜、冷冻处理,技术水平比较低。

(三)水海产品出口竞争优势减弱

水海产品一直是福建农产品出口的主要产品。2017年,福建共出口水海产品57.4亿美元.约占福建农产品出口的64.5%。福建省水海产品出口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越南、印度等国,凭借其低廉的成本优势,越南水海产品出口快速增加,与福建省水海产品出口形成激烈竞争。2017年,越南在国外的虾销售额为38亿美元,比2016年多7亿美元,比预计的多4亿美元。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两年福建水海产品出口增速放缓,而越南的出口却增长迅速。越南已成为日本第一大虾类供应国、美国第三大虾类供应国和欧盟第四大虾类供应国。2017年前7个月,越南虾产品对日本和韩国的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5.2%和27.4%。周边国家或地区水海产业的迅速发展,对福建省水海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农产品出口市场以日本、东盟和台湾为主

日本、东盟和台湾是福建农产品的主要出口贸易地,占福建农产品总出口额的50%以上。2017年,福建省对日出口活鳗、烤鳗、干香菇、罐头、茶叶、冻对虾仁等农产品9.5亿美元,占对日出口比重17%左右。2017年前三季度,福建省对东盟出口农产品136.6亿元,下降0.2%;2017年,闽台农产品贸易总额达到18.8亿美元,同比增长8.8%;福建农产品出口贸易地主要集中在周边国家,一方面是受农产品不易保存、易腐烂变质等本身特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传统贸易运输成本较高,国际物流发展缓慢等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

二、互联网十为福建省农产品出口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2018年全球互联网普及率将超过50%,中国网民规模将达到90%以上。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技术将不断与各个产业融合,助推各产业链升级。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同样为“互联网+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福建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数字福建建设,把发展互联网经济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积极部署推进“互联网+”行动。

(一)福建省互联网发展迅速,为农产品互联网+出口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7年,福建省电子商务交易总额14168亿元,比上年增长39.0%,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超3000亿人民币,增幅超30%。福建跨境电商出口连续三年保持35%以上快速增长,已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跨境电商进出口中心之一,跨境电商卖家数量位列全国第四。

发展互联网十农产品出口,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评价报告(2016)》显示,福建信息化发展水平处于领先位置,具有明显的“创新引领型”特征。2016年,福建省拥有网民 2678万,互联网普及率69.7%居全国第四位;域名总数509.59万个,居全国第3位;网站数量28.59万个,居全国第5位;7家企业人选2016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另据宽带发展联盟发布的《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福建固定宽带普及率已达89.4%,居全国第四位;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90.0%,居全国第九位;2017年第四季度,福建的4G网络用户下载速率排在全国省级行政区第四位。根据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互联网+”指数结果显示,福建省以9.80的指数值位居全国31个省/自治区值辖市的第6位,并在全国“互联网+”六大梯级中位处第2梯级。“互联网+”发展领先,为发展互联网+农产品出口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二)互聯网十出口有利于降低农产品出口成本,提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农产品出口成本不仅包括生产成本,还包括从产地到境外消费者手中所形成的流通费用,以及流通过程中的劳动费用等。持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已经成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的突出矛盾。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2006年以来中国的平均工资已经翻了一倍有余。另外,农产品出口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率低,市场信息缺乏、管理水平落后等都使得农产品出口成本不断上涨。因此,农产品出口的价格优势不仅与劳动生产率、资源禀赋等密切相关,还与出口营销渠道、物流配送效率等相关。在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不易改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善营销渠道和物流配送体系等,仍是可以降低成本的。

在传统贸易模式下,农产品出口流程是:国内生产商、出口商一国内运输一报关报检一境外经销商、分销商一国外消费者等,经历很多复杂的程序,农产品最终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流程复杂,时间耗费长,流通成本高,而这都使得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从而丧失了价格优势。互联网+形成新的销售渠道,农产品由国内的农户、生产商、经销商一国际运输一国外消费者,中间省去了境外分销商的环节,从而降低了物流时间,也省去了国外分销商的价格垄断,价格利润等,从而降低了农产品的价格,提升了出口竞争力。

因此,互联网+为农产品出口提供了降低成本的新契机,将降低成本的发力方向从劳动力的“点”,扩大到物流、信息流的“线”,进而提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三)互联网+有利于促进出口农产品的转型升级

农产品与一般的工业制成品不同,季节性比较强,尤其是生鲜、瓜果蔬菜等,在运输过程中,往往需要特殊的保鲜措施,而这又加大了运输成本。借助互联网+的开放性、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使农产品的营销出现了新模式:C2B模式(消费者驱动的商业模式)。互联网大大削减了产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速了农产品生产商与市场需求间的紧密连接.这要求农产品出口企业和农户需不断强化包括分销、质检、包装、冷链、物流等在内的农产品服务体系,而这也促进了现代化农业服务体系的发展。

消费者驱动的商业模式也驱使农产品出口商注重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建设。农产品出口企业和农户应该按照国际质量标准和进口国的习惯来组织生产和销售,扩大品牌效应,使之符合出口市场的质量检测标准,从而获得更多的订单。这有利于全面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四)互联网+有利于拓宽农产品出口市场

受农产品本身特性的影响,利用传统营销方式使得农产品出口贸易地大大受到限制。农产品的季节性、运输时间长、运输成本高等因素都使得福建农产品出口贸易地主要集中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日本、东盟、台湾占福建农产品出口的50%以上。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将大大增加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风险,而互联网+的全球性和无国界等特点,为丰富农产品出口市场提供了机遇。随着全球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产品出口将打破地域限制,不再局限于周边国家和地区,开拓更多的新兴市场,极大的优化农产品出口市场,从而降低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风险。

三、福建省发展农产品互联网十出口面临的挑战

(一)农产品产地区域与农村互联网发展区域不平衡

福建全省耕地面积1806万亩,仅占土地面积10%,地势以山丘、丘陵为主,沿海地区耕地缺乏,后备资源有限,宜农荒地和滩涂可开垦为耕地的潜力也不大,使农业生产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福建省农产品生长区域主要集中在内陆的三明、龙岩、南平等山区,沿海地区则比较分散且面积比较小。

2017年虽然福建省淘宝村总数量位居全国第五,但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屈指可数,而且福建省淘宝村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其中,泉州淘宝村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其次是福州,第三是莆田。晋江是福建省最大的淘宝村集群。福建农村电子商务商品出口主要以鞋服、家具和工艺品等为主,这些产品并非农产品,而是工业制品。下图反映了2017年1-9月份福建省互联网重点行业零售额主要区域分布情况。福建农产品种植区域与互联网+发展区域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农产品互联网+出口带来了不利影响。农产品集中的地区互联网+发展比较落后,企业就无法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其农产品。福建农产品种植区域与福建农村互联网+发展区域的不平衡已经成为影响农产品出口的不利因素。

(二)“互联网+”与农产品出口的深度融合面临挑战

首先,农产品从田间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很多的产业链节点。但是农产品一般都在偏远山区,不仅经济发展落后,交通不发达,而且农户文化水平不高,互联网利用率低,这就降低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的基础。农民作为互联网领域的弱势群体,互联网知识和技术较为匮乏,面对多变的互联网环境,难以认知和获取有效的信息渠道,更多的是被动应对。

其次,农产品种植、生产和加工企业多为散户和中小企业,农产品互联网+的产业化程度低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储运等规模较小,且各环节之间较为独立,相互分割,使得难以通过互联网打通信息传递的通道。

再次,互联网、物联网等农业技术尚不成熟,小农户分散生产经营的格局与高度智能化和市场化的“互联网+”模式难以有效对接。此外,农业作为高风险弱质产业,自然风险因素影响对整个产业的影响不容小觑,尽管“互联网+”在加速农产品流通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受制于农业自然风险的不可控性,农民仍可能选择被迫违约行为,反而阻滞了“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三)农村跨境电商人才缺乏

农村主要劳动力趋于老龄化是目前我国农村的现实。农村青壮年大部分都到城市打工,留在农村的这些人学历比较低。据福建农村固定观察点统计,福建农村中上过高中的农民比重仅为12.56%,大专以上学历的农民仅为1.33%。互联网对于大多数高龄农户来说是很陌生的,他们不仅不会像年轻人一样关注互联网,也不会利用网络分享农业信息。有的农户虽然知道互联网+,但仅理解为在网上购买产品,缺乏国际视角。农户并没有成为农产品互联网十经营的主体,农产品也没有成为农村电子商务经营的主要产品。因此,农村亟需信息技术过硬、懂得农业经济运行和国际营销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匮乏成为福建省发展互联网+农业的一大挑战。

據《县域电子商务人才研究微报告》显示,未来两年县域网商对电商人才的需求量将超过200万,其中最缺运营推广、美工设计和数据分析三类人才,其它还包括客服、物流仓储。此外,发展互联网+农产品出口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了解农产品的特性,还需要懂得国际贸易、国际营销、网络技术等知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同等待遇下或略高过城市待遇下农村很难招到相应的人才;即使通过一些优惠政策培育或招来了人才,但流失严重。

(四)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发展不均衡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及药品等。据统计,我国每年仅农产品因冷链物流不完善造成的损失就高达3000亿元,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而这一损失正是由于采用不恰当的运输方式所造成的。如果能在农产品运输过程中引入一站式冷链物流服务,可最大限度减少果蔬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互联网+农产品出口离不开冷链物流的发展,受制于农产品季节性强、易腐变质、农村交通设施不发达等因素影响,农产品保鲜一冷链物流一直是生鲜农产品互联网发展的最大难题。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不平衡,冷链设施多集中于沿海,内陆地区少。漳州、福州、泉州、厦门4市冷库容量占全省74.8%,冷藏车辆占全省冷藏运输车辆的71%以上。从冷链涉及的产品看,水产品和调理食品占65%,畜禽肉制品和速冻食品占30%,还有少量桂园干、荔枝干、食用菌干品、茶叶等。新鲜水果、蔬菜、食用菌等植物性食品的冷藏保鲜刚刚起步,总量较少。而且贮藏型冷库多,低温加工配送中心等建设相对不足;冷库建设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一方面产地冷库建设相对滞后,产品源头的冷库严重缺乏,冷藏运力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冷库利用率低、低价竞争等现象。冷链发展的不均衡、不完善影响了农产品出口的发展。

四、福建省发展农产品互联网十出口的路径选择

(一)加大农产品产地互联网+建设

在推进福建沿海地区农产品互联网+出口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大农产品产地的互联网十建设。许多农产品尤其是特产鲜货不少集中在僻远山区,外运困难,而外地对原产地农产品信息获取不畅,缺乏了解,导致求购无门,而互联网+却可以解决这种信息不畅的问题。比如杨梅、百香果等季节性非常强的水果,如果没有村级的互联网+服务网点,这些产品就进人不了电商的流通领域。

1.完善农产品产地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要加强本省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产地农产品产地互联网+建设。农产品互联网+出口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设置农产品产地信息建设专项资金,并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到农产品产地信息化建设中来,加大信息网络基础建设投入;继续深挖宽带网络提速降费潜力,完善4G网络覆盖,实现网络覆盖和速率进一步提升、移动流量平均资费进一步降低、农产品出口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成本进一步下降,逐步缩小城乡互联网基础设施之间的差距。加强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邮政快递等部门对农产品产地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的共享衔接,加快完善县乡村农村的互联网十物流体系,重点扶持偏远山区农产品产地的物流设施建设,提高流通效率,加强农产品产地集配和冷链等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作为农产品种植和出口企业也应该加强自身的互联网十出口基础设施建设。微信、微博等即时通信工具已成为海内外网友的“连接器”和“传声筒”,农产品出口企业可借助微信和微博等及时发布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等信息,也可建立自己的APP软件,实现网上选购,网上支付等。

其次,在发展产地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同时,农产品种植和出口企业也需要加强与国际接轨。不仅要适应出口贸易地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还要采用与国际网络安全支付相同的标准,并加强与出口贸易地的互联网+融合力度。

2.对农产品产地企业和农户进行网络技术培训

推进农产品互联网+出口,不仅需要具备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市场推广等方面的知识,还需具备农产品生产、加工、储存、物流等专业知识。而农产品产地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等因素.农户和企业不仅缺乏农产品加工、储存、物流等专业知识,还缺乏网络营销意识,从而使得在产地推广互联网十出口变得更为困难。因此,为了推动农产品产地互联网+出口的建设,必须对产地农户和企业进行网络技术培训和出口专业知识的培训,培养“互联网+”思维,大力推动农产品互联网+出口的发展。首先,要在农户中积极宣传互联网十对农产品出口的积极作用,培养产地农户的互联网+思维,并引导其积极接受这种新的营销方式。其次,加大对农户的互联网十培训力度,提高产地农户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再次,引导具备互联网+出口的复合型人才积极加入到农产品互联网+发展的潮流中,从而提升农产品网络营销从业群体的整体素质。

(二)构建农产品互联网+出口综合服务平台

农产品互联网+出口综合服务平台,应该包括网络技术支撑体系、信息查询体系、售后服务体系等。首先,依托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在保障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构建农产品互联网+出口的网络技术体系。建立沟通农产品批发市场、产地农户、农产品出口企业、检验检疫机构、物流企业等内外强大的计算机网络和通讯平台,建立并完善农产品信息数据库、农产品产地信息数据库、农产品供需信息数据库、农产品宏观分析数据库等。另外,还应逐步实现与其他地区的农产品信息资源网络的互联互通,促进农产品在更广范围内流动。其次,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从种植到终端消费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及时发布和更新农产品信息,还可利用AR技术展现农产品种植、生长、采摘、加工、包装等环节,让国内外消费者体验其整个流程,从而提升该农产品的认知度。还要结合出口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定及饮食习惯确定农产品出口质量和产品包装等。再次,完善跨境支付体系,提高网络支付的安全性。完善网络支付环境是发展互联网+的重要环节,如果支付存在风险,则会阻碍农产品出口的发展,因此,要提高技术安全标准,采用更强的加密措施,避免支付风险。

(三)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1.加大农产品产地冷链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加大农产品冷藏库、冷藏车建设。农产品受限于自身易腐、不易保存的特征,在产后存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很容易腐烂,造成巨大的损失与浪费。在美国,农产品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约2%-5%,农产品在运输的全过程中都使用冷藏箱或冷藏车,确保农产品的新鲜度。农产品在田间采摘后进行预冷,然后存到冷库,再运到批发站冷库或超市冷库,最后到消费者手中。而我们的农户重视了农产品的种植环节却忽略了采后环节,造成农产品在物流运输中的巨大损耗,因此,需要在农产品产地推广预冷技术,建立农产品冷藏库、冷藏车等,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冷库再到消费者的保鲜品质。

其次,推进低温加工和配送中心建设。低温加工中心负责把农产品部分或全部加工成包装产品。配送中心用于短期贮存和整理不同来源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并根据订单给客户发货。鼓励生鲜农产品种植户和经营主体加强与国际配送、快递等企业合作,开展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冷链配送服务。

最后,交通运输方面,建立起冷藏集装箱始发、中转、接运的设备设施,从而提高国际冷藏运输集装箱的接运能力。

2.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

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依靠一家企业建立起一整套的冷链基础设施是很困难的,因此要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就必须联合各方面的力量,政府要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激励私人部门进行投资,鼓励企业加大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成立一个由企业、运营商和投资者、金融機构等组成的冷链物流联盟,逐步建立起完备的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积极推进冷链物流服务外包,扩大第三方冷链物流市场规模。

(四)培养农产品互联网十出口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作用

目前福建省的农产品出口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和部分散户为主,这类企业不仅在产品创新和品牌培育等方面比较薄弱,当农产品出口遭遇问题时也缺乏积极应对的意识。企业规模小也导致生产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不仅无法达到国外的质量和技术要求,也无法满足国外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这都阻碍了农产品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因此,应该积极培育互联网+龙头企业。首先,鼓励拥有资质和符合条件的大型农产品出口企业积极建立互联网十营销渠道,并发挥其带动作用,引导中小农产品生产和出口企业建立互联网+出口渠道。其次,培育壮大互联网+龙头农产品出口企业,引导企业制订符合自身和行业发展的发展规划,使企业成为产业发展方向的主要执行者和体现者。再次,鼓励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品牌培育、拓展市场等方面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减少和避免“谷贱伤农”的盲目性生产。

(五)利用互联网+积极拓宽农产品出口市场

国际互联网+技术和国际物流的发展为远程异地交易提供了物质基础,互联网+农产品出口大大缩短农产品的交易流程,提高了农产品的交易效率。

一方面,农产品种植和出口企业要借助互联网十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大国际市场开发力度,利用农产品在品质和价格上的比较优势,扩大在国外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借助福建自贸区和一带一路等政策,巩固对日本、东南亚、台湾等地区的农产品出口,同时还要开拓南亚、西亚和欧美等市场。随着农产品出口市场的不断完善,将不断降低农产品出口的市场风险,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五、总结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发展农产品互联网+出口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农产品出口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的无国界、及时性等特征,还有助于解决农产品面临的出口困境,促进农产品出口转型,优化农产品出口市场,降低农产品出口成本等。

参考文献:

[1]韩雅丽,徐力,范静,后互联网时代农产品出口对策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5,24(5):79-81.

[2]颜波,石平,丁德龙,物联网环境下的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与控制[J].管理工程学报,2014,28(3):196-202.

[3]路吊霞,杜亚芳,郭月萍,城乡统筹视角下我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4(8):243-244.

[4]刘利猛.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与物流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协同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15,34(4):208-210.

猜你喜欢
农产品互联网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这些模式解决农产品滞销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