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宁新经济政策及其当代意义

2018-06-07 09:38王改林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当代意义列宁

王改林

摘 要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出是列宁依据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背景并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其历史必然性。其主要内容是: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自由贸易,利用资本主义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体现了列宁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努力探索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努力,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列宁 新经济政策 当代意义

1921年3月,列宁倡导在俄国推行新经济政策,这是在总结俄国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并反思其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经济政策的推行是列宁对在俄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有益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重新审视新经济政策,仍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1列宁新经济政策提出的原因

每个时代的思想都是它所属的那个时代的产物,新经济政策思想也不例外,它的提出绝不是空穴來风,而必定是有特定的历史原因。

1.1根本原因:俄国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1917年,伟大的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使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但是,当时的俄国生产力落后、物质匮乏、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使俄国比西欧最落后的国家还要落后。同时,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中也讲到:“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他被打了七年”。连年的战争,使俄国的基础设施毁于一旦。所以,为了改变俄国当时落后的面貌,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为核心的新经济政策。

1.2直接原因:俄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从1918年春到1920年底,连续三年的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革命战争使苏维埃政权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苏俄面对内忧外患, 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集中全国的人、财、物力,击败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赢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但是,战争使国民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加之1920 年爆发的自然灾害,使得苏俄的农业发展遭受了重大损失,群众生活十分艰难,人们的不满情绪日益滋长,生产积极性下降,工农联盟也面临着破裂的危险。面对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生产力水平”。因此,以列宁为首的俄共采取了措施,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2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列宁在1922 年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采取新的途径来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已经绝对必要了……我们现在还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真正途径,而探寻这一途径的唯一方法,就是实行新经济政策”。其实质不仅在于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一政策探寻了在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如何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如何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子。其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2.1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所采用的一项临时性粮食政策。主要是采用强制的手段无偿地从农民手中征收全部余粮,征收的粮食直接分配给前线的士兵、城市工人和其他居民,这导致政府同农民的关系异常紧张。因此,能否改善农民生活状况,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列宁说:“好多事件,特别是战争、经济破坏、军队复员以及极端严重的歉收造成的极度贫困引起的事件,… … 使得农民处境特别困难、特别紧张,并且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农民的动摇,使他们从无产阶级方面倒向资产阶级方面”。

面对农民政治上的动摇,列宁认为必须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改善农民生活。所以,俄共(布)决定改余粮收集制为粮食税制。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着粮食税制开始取代余粮收集制。粮食税的实行使农民能自行支配纳税后所剩余的其他农产品,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劳动和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苏维埃政府同农民的关系得以缓和。

2.2利用市场、 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业和自由贸易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在社会主义社会,商品、货币和市场都不复存在。 俄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就是对这一思想的实践,然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败,使列宁认识到取消商品、市场和货币是不现实的。正如列宁所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 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无产阶级国家必须通过商品经济、货币关系,利用市场,同农民建立联系。通过对战时共产主义的反思,列宁认识到了自由贸易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自由贸易,他们才能用自己的劳动产品换回自己生活所需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可见,实行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小农的生活和生产水平,加强工农业之间的经济联系。

新经济政策伊始,商品交换必须在地方范围内进行,主要是通过消费合作社来进行交换。这种交换还只是物物交换,货币不参与商品流通。但是,实践的发展使列宁认识到这种交换的不足与缺点。于是,就打破了商品交换受地方限制的做法,改用货币交换的形式,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从传统社会主义观点来看,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存在商品和市场,不存在商业。但是,当时的苏俄必须解决发展商业这一任务。因为只有发展商业,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才能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3利用资本主义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败,使列宁认识到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必须采取迁回措施。也就是把资本主义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和桥梁。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提出:“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这里,列宁指出了利用资本主义的必要性。同时,列宁还提出,资本主义是提高生产力的手段和途径。正如列宁说:“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制度、和小生产、和小生产者散漫性联系着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因此,列宁甚至认为私人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帮手。

列宁认为,应当提倡国家资本主义。他提出:“全部问题,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的问题,在于找出正确的方法,即应当把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列宁还探索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既利用资本主义的资本和技术设备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发展小农经济,使小农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在资源联合的基础上过渡到大生产。这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密切了政府和人民的关系,也使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3列宁新经济政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在俄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解决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揭示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義的规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历史新时期,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于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中国,如何立足本国国情,不断深化改革,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历史借鉴意义。

3.1要立足本国国情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基于对俄国当时国情的正确认识做出来的。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必须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然而,在对国情的认识上,我国曾经走了相当曲折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实行“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结果导致了共同贫穷。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应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生产力还不发达,因此,必须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余粮收集制要求农民将全部余粮无偿地交给苏维埃政权,致使农民生活十分困苦,引发农民骚乱和暴动。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制,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使苏维埃政权同人民的紧张关系得到了改善。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邓小平强调,政策的制定应放在人民答应不答应的基点上。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也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我国的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逐渐凸现,在新时代条件下,我们更应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采取有效的制度措施,让人民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3.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胆借鉴、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这就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个重要启示:社会主义要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全球化时代,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大胆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品,而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总之,只要符合“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文明成果都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倡导“一带一路”建设、设立“亚投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同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积极学习、借鉴不同国家的文明成果,促进本国及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推行在当时俄国面临严重困境的情况下,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对缓和苏维埃政府和人民的紧张关系,对巩固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是俄国走向复兴的起点。回首过去,新经济政策的提出距今已有97年之久,但是,仔细分析新经济政策可以发现,它仍具有极大的现代价值,对新时代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列宁.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当代意义列宁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浅谈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认识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与弗洛姆自由观比较
从中医药文化看中医药的普世价值
邓小平“北方谈话”及其当代意义再审视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
列宁是怎样抓红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