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补肾方联合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2018-06-26 08:07陈海莺陈法宪陈海燕
中国药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补体活血临床

陈海莺 ,陈法宪 ,陈海燕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2.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磨市镇王官桥卫生室,湖南常德 415314; 3.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院,湖南 常德 415300)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疾病的发展,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对肾脏的影响达100%[1]。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为40% ~75%,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目前,西医常采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来氟米特、霉酚酸酯、硫唑嘌呤等药物治疗LN,而免疫抑制剂冲击疗法效果虽然良好,但对人体免疫系统损伤较大,若长期服用会逐渐出现较多的毒副作用[3]。此外,某些患者存在糖皮质激素抵抗,效果更不理想。活血补肾方是陈法宪医师治疗LN的常用经验方,经过多年的运用,效果显著。LN主要表现为蛋白尿与水肿,久病必瘀,故用活血补肾之法,联合西药,可更好地控制LN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中拟采取随机对照法观察活血补肾方治疗LN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97年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相关诊断标准[4];SLE活动评分(SLEDAI)≥5分;肾功能异常;中医辨证为肾虚血瘀证;年龄在18~65岁;本研究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受试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排除标准:出现肾功不全尿毒症期、肾病综合征等严重危急病症;合并其他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精神病等;妊娠或哺乳期。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择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LN患者62例,年龄21~55岁,平均36.1岁。按入院就诊或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经性,详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甲泼尼龙片(商品名美卓乐,Pfizer Italis.r.l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 H20150245,规格为每片 4 mg)0.5 mg/(kg·d),每日 1 次,晨起顿服;同时,给予注射用环磷酰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0857,规格为每支0.2 g)静脉滴注,第1天 0.4 g、第 2天 0.6 g溶于 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每4周1次,共治疗12周。如出现相关症状给予相应对症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补肾方(熟地黄20 g,山药15 g,山萸肉15 g,茯苓15 g,泽泻 10 g,红花 10 g,桑寄生 15 g,丹参 15 g,牛膝 15 g,女贞子 15 g,红紫草 15 g,桂枝 10 g,桃仁 10 g,甘草 5 g),随证加减,每天1剂,冷水浸泡20 min,武火煲开后改文火继续熬40 min,得400~500 mL药液,分早晚2次温服。共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分别于受试前及治疗结束后检测1次观察指标,中医症状评分;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测包括肌酐(SCr)、尿素氮(BUN);免疫学指标包括 IgG、补体 C3、补体C4;狼疮活动积分(SLEDAI)评分;抗ds-DNA滴度。

中医症状评分参考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缓解,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率≥70%;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率50% ~70%;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率30% ~50%;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率<30%。以前三者之和为总有效。蛋白尿临床疗效主要参考卫生部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5]制订。临床控制,尿常规检查蛋白转阴性,或24 h尿蛋白定量正常;显效,尿常规检查蛋白减少2个+,或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40%;有效,尿常规检查蛋白减少1个+,或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40%;无效,尿蛋白无减少或增加。以前三项合计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tata 1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同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2至表6。治疗期间,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因工作原因无法继续配合完成研究,自行退出。对照组中2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4.52%,其中消化道反应13例,主要表现为恶心(9例)、食欲降低(2 例)、腹泻(1 例)、呕吐(1 例);试验组出现腹泻 8例,总发生率为26.67%。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1,P=0.003 < 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3 两组患者蛋白尿疗效比较[例(%)]

表4 两组患者免疫指标比较(±s,g/L)

表4 两组患者免疫指标比较(±s,g/L)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t=2.069,3.594,3.679,*P=0.043,0.001,0.001<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t=2.019,#P=0.048<0.05。

组别 时间IgG 补体C3补体C4对照组试验组(n=30)治疗前(n=32)治疗后(n=31)治疗前治疗后15.22 ±4.97 13.16 ±3.66 15.45 ±5.28 11.34 ±3.37*#0.61 ±0.32 0.76 ±0.25*0.63 ±0.28 0.85 ±0.17*0.12 ±0.07 0.14 ±0.10 0.12 ±0.09 0.13 ±0.06

表5 两组患者肾功能变化比较(±s)

表5 两组患者肾功能变化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t=2.069,7.752,8.442,10.749,*P <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t=2.650,4.075,#P=0.010<0.01。

组别对照组试验组(n=30)时间治疗前(n=32)治疗后(n=31)治疗前治疗后BUN(mmol/L)9.93 ±1.47 7.42 ±1.06*9.72 ±1.68 6.73 ±0.97*#SCr(μmol/L)166.2 ± 16.71 142.6 ± 11.39*169.5 ± 14.75 129.1 ± 14.36*#

表6 两组患者ds-DNA、血沉及SLEDAI评分比较(±s)

表6 两组患者ds-DNA、血沉及SLEDAI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t=2.349,2.032,4.060,3.446,*P <0.002,< 0.047,< 0.001,<0.001。

组别对照组试验组(n=30)时间治疗前(n=32)治疗后(n=31)治疗前治疗后ds-DNA(IU/mL)29.7 ± 7.1 24.2 ± 6.3*28.9 ± 6.8 20.3 ± 9.4*血沉(mm/h)15.1 ± 3.3 14.8 ± 3.1 15.2 ± 3.2 15.1 ± 3.4 SLEDAI评分(分)12.4 ± 6.1 9.4 ± 5.6*12.7 ± 6.8 7.5 ± 4.7*

3 讨论

狼疮肾属祖国医学“阴阳毒”“蝴蝶斑”等疾病范畴,发病率较高,涉及五脏,与脾肾最密切,故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为发病的重要条件之一。有医家更着重强调,狼疮肾在肾虚和热毒基础上的瘀热互结证[6],因此水饮、瘀血、内热、肾虚四者相互影响,故迁延难治,容易复发。西医认为,高免疫球蛋白、低补体是SLE及LN患者活动期的标志之一[7]。目前,免疫抑制剂是治疗LN的主要药物之一。由于水钠潴留、神经精神症状、库欣综合征、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太多[8],因此多采用中医药联合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疗法,同时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其疗效已得到证实[9-10]。

LN患者多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而呈现“肾阴亏虚,瘀血阻络”的病理表现,长期使用激素,导致机体阴虚阳亢,肾阴不足,故需给予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滋阴降火[11]。因此,采用补肾滋阴、化瘀通络的治法治疗,以期在改善症状的同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活血补肾方中以六味地黄汤为底方,着重加入活血化瘀通络之品。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熟地黄有效成分可抗氧化作用延缓细胞老化,可增加血红蛋白浓度及血红细胞数量[12],减少肾性贫血;山药[13]、山萸肉[14]的有效成分有增强免疫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服用本方后,能减少免疫抑制剂和激素所致的毒副作用,约在12周时,实验室指标下降,说明活血补肾方能在治疗LN起到一定作用。同时,能减缓西药对肾脏的毒性,延缓肾功能损害尤其是肌酐的升高,对肾脏保护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这与文献[15-16]结果类似。“补肾滋阴,化瘀通络”方法治疗LN效果颇佳,不仅从临床角度验证了“久病必瘀”“血不利则为水”的中医经典理论,同时也为活血补肾法治疗LN提供了一定的临床基础。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首先,采用中西药结合的试验组患者的ds-DNA,SLEDA评分及补体C3虽有降低,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其次,活血补肾方并未在补体C4及血沉2个指标方面起到改善作用,其原因可能有活血补肾方未改善补体C4及血沉的功能;样本量太小,无法体现出差异。未来应加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研究,并进行相关动物试验,继续探讨活血补肾方治疗LN的具体作用机制。

[1]董德长.实用肾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91-998.

[2]黎磊石,刘志红.中国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495-522.

[3]Morovic-Vergles J,Salamon.Lupus nephritis[J].Reumatizam,2009,56(2):34-40.

[4]董玉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及治疗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4):8711-8712.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1-115,162.

[6]朱云利,李强盛,黄慧敏,等.清热活血方对狼疮性肾炎热毒血瘀证患者血清PAF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3):58-59.

[7]赵宏丽,李桂珍,赵俊芳,等.抗心磷脂抗体、抗核小体抗体、补体联合检测在狼疮肾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11(3):146-148.

[8]叶任商,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1994:204.

[9]梁一鸣.中医药辨证论治狼疮性肾炎的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0):155-157.

[10]苏 晓,夏 嘉,杨旭鸣,等.养阴清热活血利水中药组方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2):2413-2415.

[11]陈德君.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8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0,1(1):32-33.

[12]李乃谦.熟地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处方药,2017,15(1):14-15.

[13]魏 娜.山药块茎多糖生物活性及其机理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

[14]赵晨翔,张雅敏,刘宏胜,等.山茱萸总苷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7,34(2):120-124.

[15]戴凤洁,宋卫国,祝小波,等.益肾祛瘀化湿汤治疗肾气亏虚、湿瘀内阻型狼疮性肾炎临床观察[J].中医药通报,2017,16(2):52-54.

[16]张细凤.调节免疫中成药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D].济南:山东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补体活血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丹芎活血片对瘀血型膝痹病的效应研究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不同疾病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肌酐、白蛋白、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基于“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的慢性肾脏病3期病人的转归分析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