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针小卷蛾防治试验初报

2018-06-29 02:33聂书海张恩生宋洪普李桂兰蔡胜国
中国森林病虫 2018年1期
关键词:甲维盐针叶松针

聂书海,张恩生,宋洪普,李桂兰,蔡胜国

(1.河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河北 石家庄 050081; 2.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河北 围场 068150; 3.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县林业局,河北 围场 068150)

松针小卷蛾EpinotiarubiginosanaHerrich-Schaffermuller,隶属鳞翅目卷蛾科,又名松针卷叶蛾。国外主要分布于欧洲和俄罗斯,国内分布于陕西、河北、甘肃、北京、内蒙古、辽宁、河南等地。2013—2014年,该虫在河北省北部较高海拔的承德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丰宁满族自治县等区域严重发生。围场县境内国道两侧,围场县城周边,木兰林管局龙头山林场等各个分场,油松Pinustabuliformis林八成以上树木的树冠被害发黄,严重地段远望一片枯黄[1]。各龄级油松林中,以地势开阔,10~25 a生、林缘和稀疏林地上的油松、绿化大苗基地为高发、重发区。

松针小卷蛾是危害油松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取食针叶叶肉。因其虫体小,幼虫钻入松针内隐蔽性强,测报和防治难度较大。油松又是河北省森林构成和绿化美化的主要树种之一。作者在参考其他地区防治研究的基础上[2-3],于2015—2016年在围场县和木兰林管局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防治松针小卷蛾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E116°32′~118°14′,N 41°35′~42°40′)位于滦河上游,南临京津地区,北接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海拔高度约为750~1 829 m。气候属于中温带向寒温带、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的山地气候,具有水热同季、冬长夏短、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的特征。平均气温-1.4~4.7 ℃,极端最高气温38.9 ℃,极端最低气温-42.9 ℃。年降水量为300~560 mm,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8%~72%。土壤有棕壤、褐土、风砂土、草甸土、沼泽土、灰色森林土和黑土7类。植被主要乔木树种有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油松、白桦Betulaplatyphylla、山杨Populusdavidiana等;主要灌木有毛榛Corylusmandshurica、照山白Rhododendronmicranthum、土庄绣线菊Spiraeapubescens等;草本植物主要有披针薹草Carexlancifolia、糙苏Phlomisumbrosa、东亚唐松草Thalictrumminusvar.hypoleucum等。

试验地点为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龙头山林场、北沟林场。具体地点为县城东、西两山、种苗场西山和北沟林场榆林子苗圃。海拔800~1 000 m,坡度为平坡至20度,坡向为阳坡半阳坡,土壤类型为风沙土、森林褐土。人工油松林,林龄8~35 a,郁闭度0.6。

1.2 试验药剂 1%甲维盐乳油(EC)、4.5%高效氯氰菊酯EC、3%苯氧威EC、40%氧化乐果EC、25%甲维灭幼脲悬浮剂(SC),均为赤峰中农大生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3 试验方法

1.3.1 树下松土防治 2015年4月20—21日,春季土壤解冻15 cm后,采用人工松土作业方式,破坏松针小卷蛾蛹的生存环境,即在松针小卷蛾蛹羽化前,破坏其越冬场所。选择上年发生严重的绿化大苗地块7个,总面积20 hm2,其中4块用铁耙在树冠投影范围内松土,松土深度10~15 cm,破坏松针小卷蛾蛹态自然环境,作业面积13 hm2,另3块面积7 hm2,作对照,不松土。试验地块与对照地块间隔距离100 m以上。

1.3.2 喷雾防治

1.3.2.1 羽化始盛期至盛期 2015年5月15日即松针小卷蛾羽化始盛期(此时虫态是蛹、成虫),采用残效期较长的触杀剂4.5%高效氯氰菊酯EC 1 000,1 100,1 200,1 300,1 400,1 500倍液6个浓度梯度地面、树冠喷雾。一周以后(5月23日)在近盛期再喷雾1次。

1.3.2.2 羽化末期 2016年6月5日,在松针小卷蛾羽化末期(此期的虫态是成虫、卵、幼虫共存),采用既杀成虫又杀卵和幼虫的3%苯氧威EC 1 000,1 200,1 400,1 600,1 800,2 000倍液6个浓度梯度地面、树冠喷雾。

1.3.2.3 单叶危害期 2015年6月8—10日,在松针小卷蛾卵孵化末期到幼虫蛀入针叶危害期(此期的虫态是成虫、卵、幼虫共存),采用触杀、渗透或内吸性强的1%甲维盐EC 2 000倍液、25%甲维灭幼脲SC 2 000倍液、40%氧化乐果EC 1 000倍液树冠喷雾[4]。

1.3.2.4 粘叶危害期 2015年9月22—25日,在松针小卷蛾粘叶期(9月下旬,幼虫从单个针叶内移出,将5~7根当年生针叶从中下部吐丝粘连,在里边继续取食针叶,导致成束针叶枯黄。此期的虫态为幼虫),采用1%甲维盐EC 2 000倍液、25%甲维灭幼脲SC 2 000倍液、40%氧化乐果EC 1 000倍液树冠喷雾。

每项试验作业面积4 hm2,对照面积1 hm2,试验区与对照区间隔100 m以上作为隔离区。

喷雾作业一般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后。

1.3.3 烟雾剂防治 对于郁闭度0.5以上,林木较高(3 m以上)的林分,2015年6月11日,在单叶危害期(此期的虫态是成虫、卵、幼虫共存),采用触杀、渗透或内吸性强的1%甲维盐EC或25%甲维灭幼脲SC按与柴油1∶5~1∶10的比例混合喷烟进行防治,用药量750,900 mL/hm2。喷烟也是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后进行,而且风力不能超过3级。每块试验地面积3 hm2,试验林分与对照林分间隔距离100 m以上作为隔离区。

1.3.4 干基注射 对稀疏、高大的树木,2016年6月20日,单叶危害期采用40%氧化乐果EC 1倍液干基注射防治幼虫。胸径12 cm以下,15 mL/株;胸径12~14 cm,20 mL /株;胸径14~16 cm,25 mL/株;胸径16 cm以上,30 mL/株。

采用干基打孔注药的方式,用钻头在树干基部以上约50 cm处分3~4个方向均匀排列打孔注药,注药孔与树干呈45度角向下至木质部,深度3~5 cm,每孔注药约7 mL。试验面积4 hm2,试验林分与对照林分间隔距离50 m以上作为隔离区。

1.4 试验效果调查

1.4.1 调查时间 粘叶期防治试验在翌年调查防治效果,其余防治试验当年调查防治效果。在8月调查上年生针叶被害情况,在10月下旬调查当年生针叶被害情况。

1.4.2 调查方法 每个试验处理各设防治、对照样地1块(根据林分密度,样地面积可为33~66 m2,长方形3 m×11 m或6 m×11 m)。在每块样地内沿对角线随机选取标准株3株作为调查样株,分别在调查样株树冠中部、下部的东、南、西、北各方向采集调查样枝。8月调查上年度生长枝(单叶危害情况调查)单叶被害情况,每个部位抽取样枝2个,3株样株共调查上年度样枝48个。10月调查当年生样枝(粘叶危害情况调查)针叶被害情况,每个部位抽取样枝4个,3株样株共调查样枝96个。

1.4.3 防治效果计算

危害率(%)=(单叶针叶危害根数+粘叶针叶危害根数)/(上年生针叶根数+当年生针叶根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样地危害率-防治样地危害率)/对照样地危害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树下松土防治效果 人工松土作业方式,破坏了松针小卷蛾蛹和土茧的生存环境,降低其羽化率,有效减少成虫密度,控制灾害发生。在春季土壤解冻15 cm后,树下松土作业对松针小卷蛾的防治效果达75%左右,林分受害程度由重度转为轻度,基本可以保证林分健康(表1)。

表1 树下松土作业防治松针小卷蛾试验效果

2.2 喷雾防治效果

2.2.1 羽化始盛期至盛期 在松针小卷蛾羽化始盛期,4.5%高效氯氰菊酯EC 1 000~1 500倍液地面、树冠喷雾,在近盛期再喷雾1次;触杀成虫和初孵化幼虫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其中1 000倍液防效最好,为88.1%(表2)。

表2 蛹羽化始盛至盛期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喷雾防治松针小卷蛾试验效果

2.2.2 羽化末期 在松针小卷蛾羽化末期,采用3%苯氧威EC 1 000~2 000倍液地面、树冠喷雾,取得了80.3%~86.2%的防治效果(表3)。

表3 蛹羽化末期3%苯氧威乳油喷雾防治松针小卷蛾试验效果

2.2.3 单叶危害期 在松针小卷蛾卵孵化末期至幼虫蛀入针叶危害期,采用1%甲维盐EC 2 000倍液、25%甲维灭幼脲SC 2 000倍液、40%氧化乐果EC 1 000倍液树冠喷雾,防治效果均为85%左右,能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目标(表4)。

2.2.4 粘叶危害期 在松针小卷蛾粘叶期,采用1%甲维盐EC 2 000倍液、25%甲维灭幼脲SC 2 000倍液、40%氧化乐果EC 1 000倍液树冠喷雾,防治效果均为80%左右,能有效降低越冬幼虫虫口密度(表4)。

2.3 烟雾剂防治效果 对于郁闭度0.5以上,林木较高的林分,在单叶危害期选用1%甲维盐EC或25%甲维灭幼脲SC喷烟防治,均能取得较好防治效果(表5)。

表4 3种药剂喷雾防治松针小卷蛾试验效果

表5 烟雾剂防治松针卷叶蛾试验效果

2.4 干基注射防治 对稀疏、高大的树木,在单叶危害期采用40%氧化乐果乳油1倍液干基注射防治幼虫,防治效果达100%(表6)。

表6 40%氧化乐果乳油1倍液干基注射防治松针小卷蛾幼虫效果

3 小结

春季土壤解冻15 cm后,即可用铁丝耙等农具,在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地面进行松土作业,破坏松针小卷蛾越冬的自然环境,有效降低越冬茧成活率和蛹的羽化率,降低松针小卷蛾虫口密度,减少灾害发生。但此法作业成本偏高,只适合松针小卷蛾发生的特殊场合和零星地块等小面积林分的防控。

对于树木较低矮,郁闭度较小的林分,可采取喷雾措施进行防治作业。一是在松针小卷蛾羽化始盛期至盛期,树冠和地面喷施4.5%高效氯氰菊酯EC 1 000~1 500倍液,1周后进行第2次喷药,防治成虫;二是在羽化末期,采用既杀成虫又杀卵的3%苯氧威EC 1 000~2 000倍液在林冠中下部和地面喷雾;三是在单叶危害期和粘叶危害期,选用1%甲维盐EC 2 000倍液或25%甲维灭幼脲SC 2 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EC 1 000倍液树冠喷雾;防治效果为80%~90%,林分的受害程度由中重度减轻为轻度危害。3%苯氧威[5]、1%甲维盐EC 和25%甲维灭幼脲SC属无公害药剂,有利于维护林分健康,提倡大面积推广应用。

对于郁闭度0.5以上、树木高大的林分,在单叶危害期或粘叶期,采用1%甲维盐EC 或25%甲维灭幼脲与柴油混合喷烟防治,也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而对于稀疏又高大的树木,可采用40%氧化乐果EC 1倍液干基注射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在探索松针小卷蛾防治技术的同时,应提倡针阔混交林模式造林,可以有效提高森林自身的抗病虫能力,从而营造不利于松针小卷蛾等害虫发生蔓延的生态环境,达到预防目的[6],是森林病虫害防控的长久之策。

参考文献:

[1] 苏梅,刘秀峰,杨奋勇,等.几种无公害农药防治松针小卷蛾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03,22(5):9-11.

[2] 李华锋,张宝芝.子午岭松针小卷蛾主要防治措施[J].甘肃科技,2005,21(3):167.

[3] 马少芹,张麦芳.松针小卷蛾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陕西林业,2010(2):40.

[4] SORIA S J,CRUZ P F N Da,MILANEZ J M.Control of cacao tree bud mite,EriophyesreyesiNuzzaci (Acari:Eriophyidae),in Bahia[J].Agrotropica(Brazil),1991,3(2):111-114.

[5] SINGH S,KUMAR K.Comparative efficacy of phenoxy derivative JHAs pyriproxyfen and diofenolan against polyphagous pestSpodopteralitura(Fabricius) (Noctuidae:Lepidoptera)[J].Phytoparasitica,2015,43(4):553-563.

[6] 徐光余,邵必发,陈可明,等.松针小卷蛾发生的环境及防治试验[J].林业实用技术,2009(1):32-34.

猜你喜欢
甲维盐针叶松针
不同林龄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针叶和根系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松针扫把
溥心畲山水画谱(九)
雪景
风雨海棠
瑞典林主协会提高工业木材和针叶锯材的价格
AS350B3防治松毛虫试验
松针是另一种时间
1%甲维盐白僵菌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的田间药效试验
松针茶风味特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