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域践行情况调查研究
——以安徽部分地区为例

2018-07-06 03:16王玉蓉
皖西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总数问卷价值观

王玉蓉,夏 果

(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2.安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一、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1](P163),“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向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1](P165)。从党的十八大明确以24个字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到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安徽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大力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

目前,国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主要基于定性分析的方法,少数定量分析主要集中于对在校学生的实证研究,对社会群体的定量分析较少。本文以定量分析为方法,在安徽部分地区采用随机抽样与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城市、县镇和农村群众进行问卷调查,深入分析,以期反映安徽部分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现状,总结成绩,发现不足,为安徽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提供参考,为建设美好安徽贡献一份力量。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们于2017年8月至2017年9月,在安徽省十多个市、数十个县、镇、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调查和调研,发出问卷2600份,回收问卷2573份,其中有效问卷2491份,有效问卷比例95.81%。

有效调查问卷参与者中,男性1297人,女性1194人;14岁至17岁502人,18~38岁1253人,39~59岁554人,60岁以上182人;有效调查问卷参与者中,所在地是城市的1133人,县镇795人,农村563人;学历为小学及以下257人,初中469人,高中705人,大专322人,本科661人,硕士77人;无固定收入1051人,1999元以下241人,2000~3999元636人,4000元以上563人。

(二)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和重点访谈等方式。调查问卷使用epidata3.1软件录入,并进行双录入纠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已见明显成效

据调查,在2491份有效调查问卷中,1228份问卷显示参与调查人认为其所在的学校、工作单位、社区街道、村委会或其他地方机构经常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活动,占有效调查问卷总数49.30%;1041份有效问卷显示参与调查人认为当地开展过少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活动,占问卷总数41.79%;222份问卷显示参与调查人认为当地没有开展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活动,占问卷总数8.91%。

图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频率图

调查显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覆盖面已超过九成,普及面大,惠及人数多。

在有效问卷中,1275份问卷显示参与调查人认为当地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占有效问卷总数51.18%;479份问卷显示参与调查人认为当地不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占有效问卷总数19.23%;737份问卷显示参与调查人不知道当地是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占有效问卷总数29.59%。

图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程度比例图

可见,超过半数的参与调查人认为当地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仅不到两成的参与调查人认为当地不重视。

根据调查,1434份问卷显示,参与调查人认为,本部门或地区对好人好事、道德模范、精神标兵等先进人物或先进事迹,有激励表彰制度,占问卷总数57.57%;436份问卷显示参与调查人认为本部门或当地没有激励表彰制度,占问卷总数17.51%;621份问卷显示参与调查人不知道本部门或当地是否有激励表彰制度,占问卷总数24.92%。

可见,超过半数参与调查人明确指出当地有激励表彰制度,不足两成参与调查人认为当地没有激励表彰制度。

据调查,1469份问卷显示参与调查人认为当地有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元素的建筑,占问卷总数58.97%;432份问卷显示参与调查人认为当地没有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元素的建筑,占问卷总数17.34%;590份问卷显示参与调查人不知道当地是否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元素的建筑,占问卷总数23.69%。

调查显示,参与调查人明确认为当地没有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元素建筑的人数不足总人数的二成。可见,大多数城市、城镇和农村都有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元素的建筑。

总之,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开展情况、地方的重视程度、激励表彰制度和建筑文化元素看,安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已见明显成效。

(二)城市、县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成效比农村更明显

我们以所在地(城市、县镇、农村)为因变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问题为自变量,以农村为参照,城市、县镇与农村分别作比较,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如表1所示。

城市与农村比较,在当地是否经常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活动的回归分析中,城市参与调查人选择经常开展的人数相对多,农村参与调查人选择经常开展的人数相对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查显示,城市参与调查人比农村参与调查人更多的选择当地经常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活动。可见,城市比农村更多的经常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

城市与农村比较,在当地是否开展过城市文化下乡或者农村文化进城等文化普及宣传活动的回归分析中,城市参与调查人多数选择“有”,农村参与调查人多选择“不知道”,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调查显示,城市比农村更多的开展文化普及宣传活动。

县镇与农村比较,在当地是否经常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活动的回归分析中,县镇参与调查人多数选择经常开展,农村参与调查人多数选择不知道,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调查显示,县镇比农村更多的经常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

表1 与农村比较,城市、县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成效表

县镇与农村比较,在当地是否做到了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回归分析中,选择“做到了”的问卷参与调查人多数来自县镇,选择“没想过”的问卷参与调查人多数来自农村。

可见,城市、县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成效比农村更明显。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有效问卷中,1324份问卷显示参与调查人认为当地做到了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问卷总数53.2%;624份问卷显示参与调查人认为当地没有做到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问卷总数25.1%;543份问卷显示参与调查人不知道当地是否做到了,占问卷总数21.8%。

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参与调查人认为当地做到了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据调查,1385份问卷显示参与调查人认为当地传统民居、历史遗迹、革命文化纪念地、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等有专人维护,占问卷总数55.6%;457份问卷显示调查者认为当地没有专人维护文化遗产等,占问卷总数18.3%;649份问卷显示调查者不知道当地是否有专人维护文化遗产等,占问卷总数26.1%。

图3 文物维护情况比例图

可见,仅不足二成的参与调查人认为当地文化遗产没有专人维护,大部分地区的文化遗产和文物有专人维护。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力度还应进一步加强

有效问卷中,742份问卷显示参与调查人认为在当地经常能听到人们谈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话题,占有效问卷总数29.79%;1055份问卷显示,参与调查人认为在当地很少能听到人们谈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有效问卷总数42.35%;694份问卷显示参与调查人没有注意当地是否有人谈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问卷总数27.86%。

图4 舆论氛围比例图

调查显示,仅不足三成的参与调查人认为在当地人们经常谈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超四成的参与调查人认为当地人们很少谈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三成参与调查人没注意到人们是否谈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话题。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氛围还没有完全融入民众生活,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据调查,有效问卷2491份中,1132份问卷显示参与调查人认为开展过城市文化下乡或者农村文化进城等文化普及宣传活动,占问卷总数45.44%;404份问卷显示参与调查人认为当地没有开展过城市文化下乡或者农村文化进城等文化普及宣传活动,占问卷总数16.22%;955份问卷显示参与调查人选择不知道,占问卷总数38.34%。

图5 文化普及活动开展情况

调查显示,不足一半的参与调查人认为当地开展过城市文化下乡或者农村文化进城等文化普及活动,一成多参与调查人明确说没有开展过城市文化下乡或者农村文化进城等文化普及活动,近四成参与调查人不知道当地是否开展过城市文化下乡或者农村文化进城等文化普及活动。不知道可能是因为年龄、学历、阅历等因素导致的消息闭塞,但至少也反映了这近四成参与调查人没有参与当地的文化普及活动,当地开展的文化普及活动没有惠及这近四成参与调查人。

据调查,1243名参与调查人认为当地经常组织劳模讲堂、道德讲堂、优秀先进人物报告会、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等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占49.90%;488名参与调查人认为当地没有经常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占19.59%;760名参与调查人选择不知道,占30.51%。

调查显示,认为当地有开展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参与调查人人数与认为当地没有开展或不知道是否开展的参与调查人人数基本持平。可见,达到半数的参与调查人没有参与当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当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没有惠及这近半数的人群。

(五)公共文化机构利用度有待提高

据有效调查问卷显示,1001名参与调查人认为当地公共文化机构利用充分,占40.21%;988名参与调查人认为当地公共文化机构利用度低,占39.63%;502名参与调查人不知道当地公共文化机构的利用度,占20.16%。近四成参与调查人认为当地公共文化机构利用度低,两成参与调查人不知道公共文化机构的利用度。

可见,群众对当地公共文化机构的满意度较低,公共文化机构利用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群众不认可当地公共文化机构的利用度,从侧面反映了当地公共文化机构的宣传力和发挥作用有限,群众受益面不宽,满意度不高。少数群众可能因为文化程度、年龄、阅历等因素,不了解公共文化机构的利用度,但这也反映了他们几乎没有参与当地公共文化机构的活动。公共文化机构不应只惠及文化程度高的群众,而应该惠及全民。这也是公共文化机构利用度有待提高的体现。

图6 公共文化机构利用度图

四、讨论与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激励制度,加强政策保障,提高群众践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调查显示,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地区过半,经常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活动的地区也基本达一半,但70.21%的参与调查人认为很少能听到或者没有听到人们谈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题。这种状况似有曲高和寡之嫌。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不少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反映日常很少谈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时间用于生产生活,谈论价值观的时间不多,关注不够。42.43%的参与调查人认为当地没有或者不知道当地是否有对道德模范、先进人物的激励表彰制度。可见,激励表彰制度在一些地区似乎没有实现全覆盖,或实现了但是没有惠及全体民众。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利益基础。激励制度能从政策上保障群众利益,从而调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任何价值认同不是纯粹的精神享受或者精神境界,也不能与物质利益脱离,满足物质利益是认同的基础和保障[2]。例如新农村建设、拆迁工作中群众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再红火,群众也无心参与践行。践行,不应是政策,自上而下的推行,也不似一场剧目,主办方登台群众围观,似乎更应像一场马拉松,政府“振臂一呼”,群众“应者云集”、接踵而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与每一个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地方对群众利益诉求的关注和解决,能极大促进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进一步完整激励表彰制度能体现地方重视群众的利益诉求,从而强化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愿。因此,地方应进一步正视和尊重群众的正当利益,进一步完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激励保障制度,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惠及更多群众。

(二)进一步推广运用新媒体,加强舆论保障,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效果

调查显示,近四成参与调查人不知道当地是否开展过文化下乡或者文化进城等文化普及活动。可见,从整体看文化下乡或进城等文化普及活动媒体宣传还不完善。在城市与农村的回归分析中,城市参与调查人多数认为当地开展过文化普及宣传活动,农村参与调查人多选择“不知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农村比城市更需要加强舆论宣传。

媒体是时代的传声筒,新媒体更是时代的大喇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媒体营造文化氛围。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年画、公益广告,包含价值观或传统文化元素的建筑,弘扬主旋律的戏曲、影视作品等都是传统媒体的宣传阵地。网络媒体、移动端、数字报纸杂志等新媒体拓宽了文化宣传空间,丰富了文化宣传形式,也增强了文化宣传效果。新媒体为群众提供信息发布平台,越来越多的群众成了网络主播,并发挥很强的宣传影响力。这就迫使主流媒体必须要及时占领新媒体的广大宣传阵地,发挥着积极舆论宣传作用,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文化氛围。安徽共青团、安徽先锋网、江淮正道等传播正能量的微信公众号正发挥着良好的宣传作用。

农村地区尤其需要新媒体传递正能量,凸显榜样效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生活。地方要充分利用新媒体重新浸润民众的日常生活,依靠文化的渗透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育[3]。安徽好人文化氛围浓厚,历史悠久,好人人数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好人文化主要集中于城市,在农村影响力还有限。在农村一些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主要还集中在传统媒体,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简单套用上级思路,不分对象,敷衍走过场的现象,急需新媒体改进宣传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力度、广度和效果。

从形式上,地方各部门还可以组织人文讲坛、文化沙龙、城市文化下乡,农村文化进城等宣传活动,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实体空间。宣传时应充分考虑城乡、文化程度、年龄等差异,在宣传中加强人文关怀,多采取和风细雨具有亲和力的宣传方式,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从内容上,媒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应“另起炉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感人肺腑的名言典故,深得国人喜爱的诗词、戏曲、绘画等,无疑都是培育、诠释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途径[4]。新媒体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冲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媒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源泉和动力,是不可缺少的宣传内容之一。

(三)进一步加强对公共文化机构的管理,提高公共文化机构的利用度,提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底蕴

调查显示,近四成参与调查人认为当地公共文化机构利用度低。回归分析还显示,学历的高低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注度和认同度都有联系。可见如果公共文化机构的利用度提升了,国民素质提升了,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就更高了。

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和纪念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提供的服务具有普惠性、共享性和基本性,是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丰厚的文化底蕴。公共文化机构不仅应惠及知识分子,而且应惠及全民,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城市乡村,有教无类。调查情况的不乐观,督促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管理,加强对现有公共文化机构的利用度,另一方面要新建更多更实用的公共文化机构,尤其在偏远地区和落后地区。公共文化机构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面向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层次的群众应有不同的服务功能,体现多样化、多载体、多形态、多方式,以适应各类人群的不同精神需求,惠及全民,实现全覆盖。

2017年9月,中宣部文化部等7部门联合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实施方案》,转变职能,政事分开,提升公益服务质量,提高群众对公共文化机构的满意度。可见,国家已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机构的利用度问题,不断更新管理方法,提升公共文化机构的利用度,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机构的效率,提升群众文化素养,为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魏亚光,赵水民.高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高校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10):25-29.

[3]薛志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区域化践行探索——以江苏区域文化精神为例[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4):58-62.

[4]张建忠.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结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5):31-35.

猜你喜欢
总数问卷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一半”与“总数”
问卷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