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景观提质改造设计

2018-07-13 16:59谭意
当代旅游(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校园景观更新整治

谭意

摘要:校园景观环境作为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重新整治与更新。本项目以永州东安县天成学校为例,分析了目前大多数校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不足,遵循一系列设计原则,营建一个服务与教学,具有生态良好、富有校园特色人文景观的中学校园环境。

关键词:校园景观;整治;更新

现今,我国的校园景观建设过分注重公园化、而忽略了校园个性的塑造、校园文化的体现和师生员工等校园使用者的直接需求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校园景观建设仍然局限于绿化美化的层面。笔者认为,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校园景观的潜在价值及当地地域特色,让校园景观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推动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以遵循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原则及明确流畅的交通流线组织为出发点,以满足教学、办公、运动等多方面要求为基本原则,将校园分为:“一轴—两园—四区”的景观结构模式,体现其设计方法的实用性和普遍性,以便为进行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北东安县,接县城舜皇路、南面东安大道与火车站、东邻汽车总站,,与党校相邻。东安县天成学校是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含高复)于一体的全日制民办学校。学校筹建于2010年,2012年9月正式开始招生,校园占地面积200.38亩,建筑面积78000平方米,总投入2.55亿多元。学校已完成的一、二期工程,建有实验综合大楼一栋,教学楼四栋,学生宿舍四栋,教职工公寓楼三栋,大型食堂一栋,幼儿园一栋;建成了文化广场、围墙、400米的塑胶田径场、篮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及灯光球场;对校园进行了高标准的绿化美化。学校第三期工程计划投资1亿元,计划建设高标准的高中部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和体育馆,三期工程完成后,学校办学规模达到140个教学班,8000名以上学生。

二、提质改造总体思路

积极营造校园文化气息,通过校园文化景石与文化长廊,体现当地的文化底蕴,从不同的造景角度体现校风、校训。依据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人文景观所创造的精神氛围和辐射功能,于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构建出一个具有教育性、文化性、优美、和谐、恬静、舒适的校园环境。

三、改造原则

(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设计方案;(2)制定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确保工程质量;(3)合理安排设计进展;(4)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优选经济合理和技术先进的设计方案;(5)设计目标应符合国家有关行业规定和行业标准,严格执行国家各种规范和标准。

四、改造设计方案

经过现场勘查,改造内容从三方面入手,①道路方面:由于人车混流,转弯半径不足,存在安全隐患,故道路白改黑,扩大转弯半径,增加人行道。②植物方面:植物生长不良,季性变化不明显,替换原有植物,围墙边增加绿化带及乔木。③停车位方面:由于学校内车辆存在乱停车现象,且停车位缺乏,改造中区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停放位置,确保足够的停车位。

(一)入口广场

校园入口是学校与外部联系的重要中介,是展示校园特色的重要区域。从功能上讲,入口广场起到引导学校人流集散的重要作用。

改造前:入口转弯半径不符合规定要求,人车混流,绿化单一,缺乏多样性及季向变化。

改造后:在入口两侧新增停车位,增大转弯半径;延树阵广场做一圈环形人行道,达到人车分流;斜坡绿化地,增加花灌木,地被草花,增加美观性,在广场两侧斜坡分别增加楼梯,减少挡土墙砌体,形成原生态、自然式的斜坡绿化。保留大门入口草地上的景观石,“天道酬勤”恢弘大气,文化底蕴深厚,适当修缮,提升学校品味。

(二)教学区

教学区是提供师生学习,文化交流 的场所,在改造设计中不做过多的改造。

改造前:植被生长良好,综合楼前后乱停车,人車混流。

改造后:保留原有树种,综合楼前增加绿地面积,并在综合楼前后分别增加停车位,改善交通条件,在建筑物西侧增加人行道,达到人车分流的效果,增加安全性。

(三)休闲运动区

休闲运动区是提供师生进行小憩、户外活动、学习交流的场所,是缓解师生在学习、工作、研究中的紧张情绪的镇静剂。

改造前:植被缺乏,景观效果不佳;没有休闲条件,人车混流。

方案一:

改造后:新增停车位,改造车行道人行道,增加小园路,景观亭,阳光草地、早读坐凳等,满足学生小憩、早读功能。新增风雨连廊,运动场水泥路面改硅PU塑胶地面,新增花灌木地被,美化斜坡绿化。

方案二:

改造后:新增停车场,人行道及满足休闲功能的景观亭,休闲广场等。运动场水泥路面改塑胶地面,新增花灌木地被,美化斜坡绿化。

(四)围墙设计

校园的围墙是学校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校园的墙壁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校园文化精神的外在反映。让墙壁“说话”,它是利用学校所有墙壁因素去陶冶感染学生,是一幅有“主体的画”,是一首“无声的诗”,但情深意切,融知识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目的。

(五)现状植被分析

综合考虑绿地的多样性功能,便于后期的经营管理维护。巧妙利用植物的“形”,引申其特有的“神”,达到“情景交融”,从而激发芊芊学子的求知欲,加速学习的步伐,烘托校园文化气氛。

改造前:植物生长良好,教学楼后大面积缺乏植物。

改造后:①将入口处树池乔木移植改为中东海枣,并对斜坡边缘的乔木进行移植,新增草花地被植物,保留其它珍贵乔木。②新增色叶乔木和花灌木形成景观视觉焦点,同时对一些品质很差的球灌木及绿篱进行挖除。③并对东面围墙边绿化带新增乔木,西面围墙边新增绿化带。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琴,黄亮.校园景观改造更新[J].山西建筑.2009(35):25-26

[2]王宜军,曹磊.中学校园景观改造设计与实践探索—以南京市紫东实验学校为例[J].林业科技开发.2015(6):163-167.

猜你喜欢
校园景观更新整治
撮粮之术(下)
大学校园景观改造设计与研究
中学校园景观设计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现代校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