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情感教育方式浅谈

2018-07-14 10:22陈灵
新课程·中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默读范读感悟

陈灵

摘 要: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这种体验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师的范读、学生的默读、有感情的朗读。

关键词:范读;默读;朗读;诱发;感悟;抒发

教學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情感参与过程,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因此,阅读教学重视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重视对学习主体的情感教育,而教师的范读,学生的默读、有感情的朗读,正好是传递情感信息、触发情感思维、引发情感共鸣最有效的途径。

一、范读,诱发情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的范读起到先行和引导的作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收编了许多名篇佳作,语言非常优美,感情十分鲜明、强烈,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欣赏性。教师在教学这类文章前,在认真备课的前期下,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采用适当的音调、语气、语速进行范读,无论对学生的朗读,还是理解课文内容将有很大帮助。课堂上给学生创设美的感受、情的感染,就必然引发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如我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自始至终以 “沉痛”的心情为主线,面庞凝重、木然,神情悲伤、凄楚,把沉痛、爱戴、崇敬、怀念之情融合在一起,用低沉、缓慢、哀伤、高亢的语气有机地结合起来范读,学生的情感不约而同地为老师的表情朗读,文章描述的意境所深深感染。这样,课堂教学就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投入的预想目的了。

除了上述所例举的语句优美、感情丰富、细腻的文章要重视范读外,教师还可利用对课文重点章节的提问、引导、适讲、讨论后进行范读,促进学生对文章重点片段的理解,也帮助提高学生掌握与之相应的朗读技能技巧。如教学《月光曲》第九自然段时,我范读把握语调的高低与语速快慢的变化。“月亮正从水天相接……洒遍了银光”描绘的景色优美而恬静,语言生动而简洁,我用适中的声调、舒缓的语气去读。当读到“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微云”时,读的声调应稍稍提高,“忽然,海面刮起……卷起巨浪。”读这一句时,应该声调高昂,语速加快。

二、默读,感悟情感

默读是一种默不出声,有利于边读边想,不影响他人学习的一种阅读方式。它是一种最普遍、最通用的阅读形式。从小学三年级起,教师应该逐步重视学生的默读习惯和默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一些文章篇幅较长或语言较含蓄、寓意较为深刻的文章,通常可用默读方法。如教学《少年闰土》时,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阅读提示默读全文,逐句逐段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学生的讨论,教师的点拨,一位机智勇敢、纯真朴实、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形象便在学生的脑海中逐渐清晰明朗起来。又如《荔枝》这一课的第三自然段,作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母亲第一次吃荔枝的情景,我为学生提供这么几个阅读提示:(1)从“抚摸”“小心翼翼”“托着”“爱怜地望着”,还有此时妈妈的语言描写,这些可说明了什么?(2)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类似这样,学生学习才能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

三、朗读、抒发情感

朗读,要看是什么样的文章,对那些语言优美、感情饱满、抒情意味浓厚的文章,或声情并茂的诗篇,应以齐声诵读为好。因为朗读人数多,气势大,容易激发诵读兴趣,振奋精神,烘托课堂气氛。如教学唐诗或《再见了,亲人》《草原》这类文章,就可在教师范读或关键的词句引导下让学生齐声朗读。对文章中精彩的片段,还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如教学《草原》的第一自然段,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从而在脑海中映现出“草原……天空……一碧千里……小丘……羊群”所构成的特有的迷人画面,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当然,此类文章也可在自由读的基础上,再轻声地齐读,接着由轻声读到齐声朗读。这对多数学生来说,更是一种充分的表演和倾情表露,那浓烈的情绪、鲜明的节奏、优美的音律,似乎对学生是一种超脱自我的表现。当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建立在对课文的感知、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根据不同文体及不同的情感基调,读出不同的节奏、不同的风格,表达不同的情感,这必须加深学生对课文更深层次的理解。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验文本的情感,真正做到“以文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

参考文献:

[1]章志光.小学教育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03.

[2]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2.

[3]陈万柏.教育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默读范读感悟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