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地塞米松在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18-07-23 09:23
关键词:肺泡体征细胞因子

刘 丽

(鄄城县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山东 菏泽 274600)

胎粪吸入性肺炎又称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由于导致缺氧,出生后除肺炎外常伴有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多系统损害。有研究表明[1],胎龄35周时迷走神经开始活跃,故约90%以上的MAS见于足月儿和过期产儿。相关文献报道[2],MAS时患儿血清IL-6、IL-8等炎症因子升高,可加重机体炎症反应及感染扩散。近年来我院在常规综合治疗MAS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地塞米松可有效改善患儿机体炎症水平,有助于改善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胎粪吸入性肺炎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选取病例均符合MAS临床诊断标准[3]。治疗组40例患儿中,男23例,女17例;胎龄(39.4±2.3)周;Apgar评分(4.4±1.2)分;出生体重(3.4±1.3)kg。对照组40例患儿中,男24例,女16例;胎龄(39.2±3.1)周;Apgar评分(4.3±1.5)分;出生体重(3.5±1.5)kg。两组患儿从年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抗感染,及时处理并发症。给予气管插管吸净胎粪、保暖、吸氧、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抗感染药物常用氨苄西林100~150 mg/kg、哌拉西林100~200 mg/kg或头孢噻肟钠100 mg/kg,持续肺动脉高压给予酚妥拉明0.3~0.5 mg/kg或硫酸镁首剂200 mg/kg静脉滴注。治疗组患儿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按治疗天数顺次静脉滴注,剂量分别为0.5 mg/kg、0.25 mg/kg、0.1 mg/kg,连续治疗3 d。

1.3观察指标

①于治疗前、治疗5 d后测定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②观察记录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恢复时间、紫绀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改善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吸痰次数及住院时间;③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比较

注:①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

治疗组各项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

2.3不良反应

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 论

有研究表明[4],MAS患儿血清中TNF-α、IL-6及IL-8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分析原因可能为细胞因子在增强机体抵抗力的同时,也参与了整个机体炎症反应过程,诱导活性氧产生,引起中性粒细胞介导的毒性损伤,加重了肺组织炎症和免疫损伤。患儿肺泡上皮细胞受损、屏障破坏、生成表面活性物质(PS)减少,以及从肺泡腔运出离子和液体的能力降低,是引起肺泡水肿的重要因素,而上皮损伤则又导致易发生细菌性肺炎,还可产生细胞因子放大炎症反应。PS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如IL-1、IL-6和TNF-α等,因此认为PS具有增强肺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肺抗感染能力作用。但MAS时患儿PS屏障遭到破坏,间接诱发了上述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有研究报道[5],促炎细胞因子中TNF-α可在MAS早期即诱发释放,由其刺激生成其他细胞因子,增加细胞黏附以及促进更多炎性介质生成,引发级联反应而破坏肺泡-毛细血管膜。有研究表明[6],重度MAS患儿中血清IL-6浓度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认为IL-6是促炎因子,但近年有报道其可对高氧引起的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可减轻气管内炎症反应,通过对IL-6基因敲除的小鼠进行研究,提示其还具有抑炎作用[7]。目前认为IL-8是MAS急性肺损伤中的主要趋化因子,它不能被血清中肽酶灭活,因此具有持续效应。其不仅在肺损伤渗出期起作用,在增生与纤维化期调节新生血管生成与纤维增生中也有作用。

MAS时严重机体炎症反应可加重机体损伤,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肺部湿啰音、血氧持续降低等,此时给予抗炎、抗免疫治疗有助于消除过量炎症细胞因子,缓解自身免疫性损伤,从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及缩短病程的效果。本研究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持续应用3 d,结果不论从症状、体征改善还是吸痰次数、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均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发现,治疗前两组患儿水平类似,但治疗5 d后治疗组患儿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合炎症细胞因子在MAS中的表达作用可推断,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可能通过降低机体炎症细胞因子、消除炎症反应来发挥作用。地塞米松是临床常用的皮质激素,近年来研究认为[8],其可减少肺部炎症期间的补体激活,抑制内毒素激活内皮细胞所致的黏附分子表达,防止内皮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过多黏附;更重要的是其能够抑制前炎症细胞因子(PIC)包括TNF-α、IL-1、IL-6、IL-8的升高,同时使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明显增加,明显降低肺部炎症反应,有利于减轻MAS症状体征、缩短病程。地塞米松还可减轻已存在PIC进一步激活多核白细胞(PMNs)、肺泡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等效应细胞,并抑制氧自由基(OR)、蛋白酶等代谢产生释放,从而减轻肺部炎症引起的机体反应[9]。

综上,临床加用小剂量地塞米松可有效改善MAS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机体炎症反应状态,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肺泡体征细胞因子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钙结合蛋白S100A8、S100A9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类肺炎表现的肺泡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