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乳杆菌对腹痛儿童幽门螺杆菌根除的临床研究*

2018-07-23 09:23
关键词:酸乳批准文号螺杆菌

王 昱

(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广东 惠州 516001)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容易引起胃溃疡、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肺炎等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极易引起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儿童是幽门螺杆菌的易感群体,很多儿童首次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年龄都不足10岁。相关研究表明,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有效根治,能够明显降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发病机率,实现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有效治疗,缓解和消除患儿腹痛等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腹痛患儿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纳入患儿44例,其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在2~12岁,平均年龄为(7.2±2.1)岁;观察组中纳入患儿44例,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在3~13岁,平均年龄为(7.7±2.3)岁。纳入标准:实验室检查幽门螺杆菌阳性,均具有明显腹痛的症状,所有病例选取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近期使用过H2受体阻滞剂、抗生素、铋剂、质子泵抑制剂的患儿,治疗前接受过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患儿,不配合检查和治疗的患儿。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三联疗法治疗,奥美拉唑(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309),按患儿体重每日0.9 mg/kg;阿莫西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3021880),按患儿体重每日30~50 mg/kg;克拉霉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3513),按患儿体重每日15 mg/kg。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嗜酸乳杆菌治疗,复方嗜酸乳杆菌(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40114),剂量1天2~3次,每次250~500 mg,至少15天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不良反应、腹痛消失时间等指标。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症状体征均恢复正常,腹痛消失;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腹痛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未好转,腹痛未缓解。幽门螺杆菌根除判定标准:治疗后停药1个月,实验室检查超基准值(DOB)<2.5%。

2 结 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2.73%(P<0.05)。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n(%)](n=44)

注:*表示相比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0.45%(P<0.05)。

表2 两组患儿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对比[n(%)](n=44)

注:*表示相比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小于对照组患儿的20.45%(P<0.05)。

表 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对比[n(%)](n=44)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腹痛消失时间为(1.5±0.4)d,少于对照组患儿的(3.9±1.2)d(P<0.05)。

表4 两组患儿腹痛消失时间对比

注:*表示相比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微需氧、螺旋状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生长条件具有苛刻的要求,一般在胃黏膜上定植。目前,幽门螺杆菌全球感染率约在50%左右,在我国其感染率可达40%~80%。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密切联系,同时与口腔、皮肤、免疫、血液、心脑血管等胃肠道外疾病也存在一定联系[2]。幽门螺杆菌是生长在人体胃内的细菌,近年来儿童感染者的数量正在上升。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慢性胃炎和胃溃疡,对儿童来说,最常引起的症状就是慢性腹痛。实现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是缓解患儿症状、保证患儿健康的重要措施。以往临床上采用三联疗法、四联疗法等根治幽门螺杆菌,但近年来甲硝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药物耐药性不断增长,因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治疗中需要联合使用2种大剂量的抗生素,容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或艰难梭菌感染,进而造成伪膜性肠炎等疾病。另外,患儿由于年龄小,药物不良反应较为严重,有时不得不停止治疗,因而效果不佳。研究表明,益生菌能够直接或间接抑制幽门螺杆菌,其指的是具有一定生物活性,摄入后能够对宿主发挥积极作用的微生物。嗜酸乳杆菌是一种常用的益生菌,临床上使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由枯草杆菌、粪链球菌、日本株嗜酸乳杆菌、中国株嗜酸乳杆菌等成分构成。将其与传统三联疗法合并使用,通过抑制幽门螺杆菌炎性反应、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竞争性抑制幽门螺杆菌级胃黏膜上皮细胞黏附等,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和疾病治疗效果[3]。另外,使用益生菌能够使胃肠道微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进而降低抗菌药造成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腹痛患儿的治疗中,加用嗜酸乳杆菌可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缩短腹痛消失时间,减少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较为理想。

猜你喜欢
酸乳批准文号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附表6 2021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
附表6 2021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
附表6 2020 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
附表4:2019 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酪蛋白磷酸肽-钙络合物对酸乳贮藏特性的影响
5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嗜酸乳杆菌NX2-6冻干发酵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