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患者神经功能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效果*

2018-07-23 09:24付新鸽
关键词:锥颅血肿微创

付新鸽

(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河南 三门峡 472300)

脑出血是指病理性脑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起病快、病情重、病情进展迅速、高致残致死率等特点,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同时患者常伴有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出现语言、运动、认知及吞咽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由于较多脑出血患者年龄较高,出血位置较深,采用直接开颅或颅骨钻孔风险较高,临床则常选择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但由于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差,并发症较多,影响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因此需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发生[2]。本研究为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患者神经功能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效果,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详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出血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患者80例。纳入标准:①参照《实用血管外科》均确诊为脑出血;②排除硬膜外血肿,二次引流及术后死亡患者;③患者知晓本研究并签署自愿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②精神症状及神志不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0例。其中研究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4.17±4.54)岁,出血量30~75 ml,平均(60.21±10.36)ml;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52.65±5.28)岁,出血量35~90 ml,平均(64.79±11.48)ml。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外科护理,包括入院宣教、饮食及运动指导,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出院时进行康复指导,并指导家属做好基础护理;做好引流管护理,密切观察引流管状态,保持清洁,避免感染。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术前准备:给予患者卧床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安排饮食,减少搬动次数,并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每隔0.5 h对患者血压及瞳孔等常规指标进行测量;②器官功能保护:对患者液体出入量包括:饮水量、输液量、引流量及尿量等进行监测,当出现异常时进行药物或护理干预治疗。入院早期对患者给予胃保护及减少胃酸分泌,同时给予高蛋白食物。对患者给予甘露醇脱水治疗,降低肾脏负荷,同时减少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以减少对肾脏的损害,并进行尿常规检查,若提示肾脏功能异常时,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③术后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通畅,防止痰液在呼吸道及肺部积累,必要时可采用震动排痰机排痰,对痰液进行实验室检查,若出现感染及时对症治疗;密切观察患者消化道情况,尽早进食,对呕吐物及大便进行送检,采用H2受体拮抗剂进行应激性溃疡预防;早期使用抗利尿激素,纠正低蛋白血症,预防电解质紊乱;术后密切检测患者体温,可采用冰敷腋窝、颈部对高体温者进行物理降温,防治中枢神经高热;给予患者间隔2 h翻身1次,用温水擦洗全身,并检查皮肤受损情况,对瘫痪者取舒适体位,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疮。④口腔、皮肤及尿道护理:每日清洁患者口腔及皮肤,保持湿润,并可采用气垫床,将患者翻身并进行全身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确保对导尿管进行无菌操作,并及时更换尿袋。⑤药物饮食护理:术后对患者给予的降颅压、补液、抗炎等药物需严格控制使用剂量,遵医嘱进行使用,并妥善保存。同时术后1 d应采取流质进食,主要以高蛋白、粗纤维类食物为主[3]。

1.3评价指标 采用GCS昏迷评分法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包括:睁眼、语言及运动反应,分值3~15分,分值越低,神经功能越差。分析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应激性溃疡、电解质紊乱、中枢神经高热及压疮。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学资料都采用SPSS21.0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所有的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GCS昏迷评分比较 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GCS昏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GCS昏迷评分比较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近年来,伴随着人口结构老年化加重,以及各种诱发因素发病增加,脑出血发病率呈逐渐上升之势。研究表明,脑出血发病病因较多,主要因脑部血管疾病所致,糖尿病、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吸烟等是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脑出血是颅内微小血管出血后所引起的血肿,可压迫周围脑组织供血血管,导致血流供应不足出现缺血半暗带,甚至可导致远端皮质或对侧脑组织血供减少,造成脑组织一些列缺血性损伤,其病情凶险且发病急骤,具有极高的临床致残、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4]。临床常采用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耗时短、安全可靠等有点。但由于脑出血患者年龄一般较大,身体机能差、同时出血位置深等原因,易造成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差及一系列并发症,从而对患者康复及预后造成影响[5]。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恢复及降低并发症具有促进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GCS昏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术后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综合护理干预通过术前、术后护理、器官保护及口腔尿道清洁等护理措施,提高了手术有效率,采用甘露醇脱水治疗降低了颅内血压,并给予合理膳食,提高了患者机体能力,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易产生的并发症作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评估其发病风险,从而大大降低了其发病率。

综上所述,对脑出血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猜你喜欢
锥颅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的手术治疗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高血压脑出血锥颅穿刺外引流术方面的治疗体会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