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风险管控织就智慧城市“一张网”

2018-07-24 03:01韩瑜
中国安全生产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太和县网格化管控

文、图/本刊记者 韩瑜

毛建飞,安徽省太和县胡总镇安监办主任。这天一大早,他就赶到了办公室,为上午的会议做准备。会议内容是太和县安监局人员带领相关专家到胡总镇培训智慧安监风险管控系统相关内容。相关专家从新系统的安装、登录、使用,风险点的查找、研判等方面对镇安监办人员、一村一警和镇直单位网格员以及辖区内相关企业的负责人进行培训。胡总镇党委书记、镇长也参加了此次培训。

太和县安监局局长阮传宇向记者介绍说,智慧安监安全风险管控信息管理系统是太和县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落实“六项机制”,实现风险预控、关口前移、重心下沉而着力打造的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为确保全县各部门、单位和企业全面掌握该平台使用方法,此次培训从7月2日开始,持续到7月18日,为期17天。经过此番轮训,全县各行业主管部门,乡镇安监办、镇直单位,经开区安监局、区直单位,村负责人和村级网格员,一区两园内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各镇级企业,约2800余名风险管控人员全部完成培训。通过培训,受训人员可熟练操作,实现风险点空间分布、等级分布、责任人员、风险等级、治理方案、处置预案、执法监管等工作的在线管理,从而加强过程监管、动态监管,有效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和长期向好。

谋而后动,“网格化”打造风险管控新模式

阮传宇告诉记者,太和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尤其重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建立县乡村三级安全风险网格化管控体系。

据介绍,早在2017年初,太和县就开始谋划建设太和县智慧城市信息平台,筹划推进云中心、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使安全生产、城管、综治、消防、公安等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全县信息化“一张网”。太和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利用“智慧城市”信息平台,投入600万元建设“智慧安监”管理系统。

深化细化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安全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是我县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防范转变的重要抓手。”阮传宇说。为此,太和县安监局深入学习研究了安徽省、阜阳市有关文件精神,组织人员调研学习外地经验,经过部门讨论和专家论证,紧密结合太和实际,相继出台了《太和县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实施方案》《网格员工作手册》《安全风险点查找指导手册》《关于规范设置安全风险管控告示牌的通知》,研究制作了53类巡查检查表及风险报告反馈文书。同时,加强网格员管理责任落实,研究制定了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网格员安全巡查工作制度等6项制度,规定了风险管控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和工作要求,初步形成了安全风险管控“六项机制”的标准、规范和制度,以及相关基础台账资料。

太和县安监局组织召开智慧安监风险管控信息系统生产经营单位培训会

科学划分三级网格。太和县安监局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结合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规定,把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划分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并在第三级网格下,细分了基层网格单元、基层区域网格单元。“每个网格层级内部,按照安全生产‘三必须’原则,落实了党委政府、有关行业和领域部门、单位的安全职责,并明确了县级、乡镇级、村(社区)级以及各网格负责人和网格员的安全责任以及防控措施。”阮传宇说。目前,全县共划分行业网格23个、区域网格32个、村(社区)级网格341个、基层网格单元8500多个。

搭建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网格已划定,如何运用“互联网+”构建风险管控网格化监管新模式是接下来的重头戏。对此,太和县安监局按照安徽省政府、省安委会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太和县网格化管理实际,在实施安全生产风险三级网格化管控、四级管理架构、积累安全风险管控台账资料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大数据分析处理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会同县政府信息办与开发单位,研究制定了《太和县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阮传宇告诉记者,《实施方案》在统一设计与分层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原则下,坚持统筹规划、需求主导、资源整合、以用促建的原则,全面考虑系统软硬件和网络需求,充分满足与省、市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以及在建的太和县综治、消防等相关信息化平台的数据互联互通,同时重点考虑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体系建设需要,紧密结合基层网格员工作实际需求,统一业务标准、统一数据架构、统一技术实现,打造出符合基层实际需求的安全风险点分级别、分角色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系统根据各行业主管部门与属地政府机构监管职能、责任不同,分别设置太和县风险管控移动端APP的行业部门、乡镇(开发区)、社区(村)网格员以及生产经营单位登陆端口;依据生产经营单位监管所属管理级别这一核心要素,实现风险点精准翔实的信息采集、责任清晰的逐级审核上报、过程可追溯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同时,为解决基层网格员安全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以及风险点查找研判难度较大的问题,系统依据前期梳理的各行业安全风险点查找指导手册,并结合安全生产常用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规范,以及相关行业标准开发出安全风险点巡查表、分级分类判定标准、风险预防管控措施等知识库,辅助基层网格员进行风险点辨识与巡查,实现了菜单式、导航式风险查找、分级管控。

“基层网格员在安全风险点采集与巡查时,系统可现场实时定位、拍摄风险点现场照片,形象直观地记录风险点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的状态。”阮传宇告诉记者,“对出现异常情况的风险点,基层网格员能依据系统提示,自主及时处理分级、报送工作。对不能自主处理解决的问题,由系统自动识别,对应上报到上级政府及相应的行业主管部门,实现风险管控的全过程闭环管理。”目前,经过测试运行、收集改进意见和完善提升,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了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长效机制的目的。县、乡镇、村(社区)以及各网格单元(生产经营单位、村民组)的网格员,可分别利用手机APP终端和电脑PC终端,将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各类安全风险点的信息和图片资料,实现风险管控信息化、数据化上报,传输和处理,大大提升了安全监管效能。

强化支撑,确保风险管控系统稳步推进

“历经半年多的建设和两个多月测试运行,目前该平台已基本具备投入正式运行的条件。”阮传宇告诉记者。同时,为确保智慧安监风险管控系统稳步推进,太和县多措并举,从队伍建设、资金、考核等各方面强化支撑保障。

太和县智慧安监综合监管服务平台风险管控管理系统

加强队伍建设。太和县政府明确了县安监局为行政执法部门,强化人员、经费等要素保障。内设机构由4个增加到5个,执法监察大队人员由10人增加到18人(安监局和执法大队编制27人),专门成立了风险管控办公室、信息化办公室。安委会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对安全监管机构进行了调整,充实人员。各乡镇设立乡镇安监办,根据实际情况配置2~3人。经济开发区设立安监局,编制5人。利用综治聘用的341名“一村一辅警”人员为村级网格员,负责本辖区内风险点查找、信息报送和安全巡查工作。

落实执法津贴。太和县将安全专项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乡镇安监办的在岗人员,每人每月220元岗位津贴。全县314名“一村一辅警”每人每月补贴100元。“这些费用全部由县安监局统一发放。”阮传宇说。同时,注重加大装备投入。为相关执法人员,配备执法手机APP终端,用于风险点查找和安全生产相关工作;新购置2辆执法车辆;办公场所由7间增加到17间,大大改善了办公条件。

强化考核督查。为推进风险管控信息系统应用,把工作落到实处,2018年以来,太和县领导每季度带队开展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和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督查考核。在安全生产年度目标管理和安全重点工作考核中,均加大了信息系统和风险管控工作的分值。同时,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进行约谈,并把约谈和通报情况计入考核结果。

企业设置的危险化学品告知牌

成效初显,立体网格体系风险管控全覆盖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智慧安监风险管控平台的成效初现,已逐步实现了风险点查找信息化管理。阮传宇告诉记者,通过乡镇、企业和有关部门网格员的大量排查、统计、录入,平台对上报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级,并直接报送到有执法权限的监管网格和层级,监管网格人员及时进行处理,有效促进了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高效落实。目前已有370家单位,2420处风险点得到有效管控。

实施了标准化、规范化风险评级划分。依托智慧安监平台,参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合理设计风险点分级标准和报送审核流程。通过网络三级审核,促进标准化、规范化风险评级。截至目前,已上报备案风险点2420个,红色级别160个,占6.61%;橙色级别740个,占30.58%;黄色级别680个,占28.1%;蓝色级别840个,占34.71%。

同时,利用先进的“云技术”打造安全生产“云数据中心”,改变监管手段落后的现状,打通与企业围绕隐患排查治理的沟通渠道,实现与省、市安全生产信息平台有效对接。县乡村三级网格员的执法检查信息可以实时上传至管理平台,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本辖区内每天的执法检查记录情况做到全透明,安全隐患排查实现闭环可追溯管理,全县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实现实时、动态掌握。

“通过移动执法终端系统的使用,实现了规范执法信息、执法行为、执法过程的目的,确立了隐患排查、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监管新模式。”阮传宇说。目前,已形成“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无死角”立体管控网格体系,初步实现了动态管控及时、分析预警准确、执法监督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各乡镇安监办、村及行业主管部门可通过平台,有效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风险管控、移动执法检查、档案管理等业务,实现县乡村监管一体化,做到职责明确,工作有落实,资料有存档,责任可追查。

最后,阮传宇告诉记者,通过试运行他们发现,当前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虽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信息化系统不完整、操作复杂、数据分析不精准、等级评定有误差、专业技术和系统维护人员缺乏等问题。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们将继续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完善智慧安监信息平台,加大应用考核力度,推动安全生产信息采集录入和动态更新、风险预警、信息报送、现场处置、结果反馈、治理复查等事项的信息化管理,利用风险管控PC终端和手机移动终端,实现监管方式不断升级,加快提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努力开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新局面。

猜你喜欢
太和县网格化管控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排堵保畅良策:共享汽车+网格化智能立体停车库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梧州市:环境监管“网格化”助力环境治理“长效化”
太和县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设计
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乌兰浩特市和平街为例
建房审批一站式服务 治违控违网格化管理
“勤廉双优公仆”倒在石榴裙下(下)——安徽省太和县原县委书记刘家坤受贿案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