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协调搭平台 多措并举强科普
——关于安全生产科普工作的思考

2018-07-24 03:01刘耀峰
中国安全生产 2018年10期
关键词:科普活动科普生产

刘耀峰

安全生产科普是我国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科普就是利用各种媒介向社会公众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倡导安全生产科学方法、推广安全生产技术、普及安全科技、弘扬安全文化,从而切实提升全民尤其是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科学素质,促进全社会和谐稳定、安全发展。

安全生产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是科普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健全安全宣传教育体系,把安全知识普及纳入国民教育,着力完善中小学安全教育和高危行业职业安全教育体系,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生产科普工作对于提升全民安全素质意义重大,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可以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动员全社会力量维护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凝聚全社会安全发展共识,提升全民安全文明水平,防范或遏制重特大事故,增强全民安全感和幸福感。

北京市安全生产科普工作成效

近年来,北京市安全监管局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创新引领、共享发展”的工作方针,以提升公民安全素质为目标,认真落实《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部署,弘扬“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大力宣贯《安全生产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推进安全生产科普工作,集中开展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从业人员、贴近社会公众的安全生产宣教活动,旨在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社会公众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有效预防事故。

树立品牌意识,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生产月”活动已经成为安全生产领域的一项品牌活动,2016年围绕“筑牢安全基础,促进协同发展”的主题、2017年围绕“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主题、2018年围绕“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主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有力推动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的普及,增强了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生产的影响力。“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是北京市“安全生产月”的一项品牌活动。近几年,北京市安全监管局联合行业部门、企业集团,围绕“交通、燃气、电气安全”等热点主体,通过发放宣传品、有奖竞猜、游戏互动、警示教育、体验式活动等形式,通俗易懂地向广大群众传播安全理念、措施和行为规范。

推进“双百工程”,扎实做好安全生产服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增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服务行业发展规模较快,但社会公众整体安全素质不高,用气、用电问题导致的事故频发,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北京市2015年开始实施“双百工程”活动,充分发挥安监干部、安全生产专家的积极作用,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知识,助推安全生产工作持续稳定好转。在“百名安全监管干部与万家企业主要负责人对话谈心”活动中,创新活动形式,通过“八步法”与企业主要负责人开展对话谈心,取得良好效果。在“百名安全生产专家服务万家企业”活动中,引入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参与服务,重点对小微企业、社区、养老机构、实验室等服务活动,通过“五步法”开展安全宣传教育,针对各领域特点,分类指导、重点攻关,取得良好成效。“双百工程”活动,花小钱、办大事,统筹兼顾一大(规模以上企业)一小(小微企业),体现出多层级参与、多维度宣传、多角度推进等特点,助推企业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将服务和宣传有效融为一体,是安全生产科普的重要举措。

安全生产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多个层面来看,无论是形式丰富多样的宣教活动,还是各类安全体验馆的建设,都体现出对安全生产科普工作的重视。但是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社会公众安全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科普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安全生产科普工作系统化不足。2014年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批准,北京市安全监管局成立科学技术协会,但是安全生产科普机构还是不够健全、体系不够完善,与市科协的对接还有待加强,科普人才相对匮乏,而且安全生产科普工作者基本都是兼职的,未能对安全生产科普工作进行系统性统筹。

安全生产科普资源待进一步整合。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各级微信公众号的运行,各类安全体验场馆的建成,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大力发展,科普资源、科普渠道逐渐丰富。但是主体不同、资源分散,没有统筹形成安全生产科普大资源平台,没有形成安全生产“大科普”理念,安全生产科普基础设施规模与社会发展需求尚不匹配。安全生产科普资源共享程度还不高,社会影响力还不够,还需通过“交流、合作、共建”等机制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安全生产科普资源效益最大化。

安全生产科普效果评估需要加强。安监系统组织了大量的安全生产宣教、科普活动,普及了大量的安全生产知识,受众数量大、范围广。但是受众对安全生产知识了解掌握到什么程度、哪些方面还有需求、哪些活动受群众欢迎,都有待进一步的评估、调研、了解。通过效果评估,推动安全生产科普工作的精准化、有效性,提高科普工作质量。

2018年安全生产咨询日,各企业集团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

安全生产科普工作的建议

加强安全生产科普工作,有利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生产科技的宣传,提升全民安全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发挥科协统筹作用,做好科普工作的设计联络指导。科学技术协会是国家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科协作为科普工作的统筹协调机构,要充分发挥作为科普主要力量、主要组织者的职责。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落实《全面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结合北京市安全生产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科普规划,明确工作任务;二是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与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科普力量的联系协作,统筹联动社会科普力量;三是要发挥联络作用,加强与市科协的联络联动,争取获得支持;四是要积极承担起指导职责,对社会开展科普工作实施专业化指导。

建立科普工作机制,搭建社会化安全生产科普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把公共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加强安全公益宣传。安全生产宣传力量、宣传资源、宣传渠道日益丰富,对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要建立起完善的科普工作机制,发挥科协的平台作用,加大引导和投入力度,将学会、协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普力量统筹起来,调动公众参与科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加强与社会科普力量的互动,鼓励中介机构参与到科普工作中;二是要拓宽科普渠道,构建“互联网+科普”模式,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既要利用好传统的宣传媒介、宣传渠道开展安全生产科普工作,系统布局科普基础设施,推进安全生产科普基地建设;又要创新科普传播形式,构建科普信息化服务体系,发挥新媒体在科普中优势,开启科普事业崭新的篇章。

加强科普队伍建设,提供优质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安全生产科普人才是做好安全生产科普工作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北京市有特殊的优势,聚集了大量人才,安全生产人才相对比较丰富,但需要建立安全生产科普人才集聚机制,壮大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一是要加强专职安全生产科普工作者队伍建设,培养懂知识、懂方法、善组织的人才;二是要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安全生产专家、安全生产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等参与安全生产科普的积极性,形成一支规模可观、素质较高的兼职人才和志愿者队伍;三是要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参与,加强对安全生产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传播;四是要推动多领域人才的跨界合作,凝聚成强大的安全生产科普力量。

运用大数据思维,推动安全生产科普信息的精准化。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对科学知识的追求逐步个性化,对安全生产知识的需求也逐渐个性化。传统科普是自上而下的单向信息输出,以报刊、图书、广播、电视为主要媒介,方式主要是针对大众,适用范围比较广,但针对性不强。新时期安全生产科普需要精细化、精准化,细化内容、细分受众、创新载体,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结构、不同领域的受众,精准推送安全生产科普信息。创新科普方式,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积极运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应用大数据思维,推动安全生产科普由单纯灌输式向现代融入式转变、由单向运动式向双向互动式转变、由知识传输式向知识传输与能力提升并重式转变,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提高科普的吸引力和公众参与度,提高科普的精准度。这样既能提高科普资源的利用率,又能突出科普效果。

打造科普活动品牌,增强安全生产科普社会影响力。组织开展科普活动是科普工作的粘合剂,科普活动的影响力对推动科普工作意义重大。国家科技部通过“科技活动周”“科技列车行”“科学之夜”“科学重器”等品牌活动大力促进了科普工作。在安全生产领域,“安全生产月”活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重大的社会影响。北京市“双百工程”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了安全生产工作,推动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品牌活动已经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取得明显效果,需要进一步打造安全生产科普精品活动,借助北京市科协的平台,创新品牌活动,打造精品中的精品。一是要注重活动的实质内容、注重科普的精准性、注重实际效果;二是要高度关注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切实通过科普活动推动全市、全社会安全生产工作。

2018年安全生产咨询日现场,北京市安监局发放宣传材料

加大科普经费投入,保障安全生产科普活动的开展。国家和政府对科普的投入是保障科技资源科普化的刚性要求,投入是科普活动开展的有效保障。一是要将科普经费列入年度预算,通过财政保障安全生产科普基本经费;二是要积极争取市科协的科普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科普活动;三是要在安全生产科研计划课题中列支科普经费,确保安全生产科技资源科普化,推动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最新安全生产科技的普及;四是要争取社会资金的投入,主要是公益基金类的资金资助。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保障安全生产科普投入。

构建评估体系,提升安全生产科普活动的效率质量。安全生产科普效果如何,一是要看人民大众的认可度;二是需要科学的评估。科普评估是科普管理的有效方法,能够为政府、社会、公众等多方面提供服务,有助于提高科普活动的效率、科普活动的质量、社会影响力以及公众参与效果。目前,安全生产科普评估体系还未真正建立起来,需要探讨、研究安全生产科普评估的方法与技术,研究安全生产科普评估体系基本框架,构建完善的评估体系,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实施效果评估,发挥评估的成绩描述功能、问题诊断功能、团队激励功能和正向导向功能,提高安全生产科普工作的精准化、有效性,提高科普工作质量。

安全生产科普意义重大,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需要创新科普方式,需要拓宽科普渠道,需要资金和人才保障,需要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需要利用起可利用的资源。

猜你喜欢
科普活动科普生产
用旧的生产新的!
我是天文演说家——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二小星云社科普活动
科普达人养成记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科普漫画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展少年风采
全国各地开展无线电科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