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无痛护理干预在提高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中舒适度的效果

2018-07-26 01:16刘奕婷林娴林少佳陈泳钗陈雪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3期
关键词:舒适度手术室麻醉

刘奕婷 林娴 林少佳 陈泳钗 陈雪丽

现在外科疾病都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达到治愈的目的, 术后恢复效果明显[1]。手术过程中患者遭受的痛苦是每例患者都要面对, 并且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也影响着手术的成功。非全身麻醉患者手术过程中仍意识清醒, 具有疼痛感[2]。如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非全身麻醉患者手术过程中疼痛程度和不适感, 降低患者术后不良症状, 对手术效果的提高和手术护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300例外科手术患者, 分别对照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有无采用无痛护理干预对其身体舒服程度的影响,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50例为观察组, 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5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男70例, 女80例, 年龄30~70岁, 平均年龄(49±10)岁。对照组男78例, 女72例, 年龄31~76岁, 平均年龄(45±10)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传统护理措施, 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导尿, 静脉留置针穿刺, 插胃管, 手术中维护静脉通道安全及保证所用物品均为无菌状态, 进行常规生命体征检测,比如血压、体温等。

1.2.2 观察组 采用无痛护理管理模式:手术室内组织建立术前访视小组, 尽最大可能为患者提供一个舒服的手术环境。手术前1 d到病床前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让患者不要有太大的手术心理压力。实施规范、准确的疼痛衡量标准:衡量方法应当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进行选择, 同时根据患者对自我感觉的描述, 对疼痛的心理状态、生理、功能等方面, 鼓励患者积极表达。意识不清的患者可以选择面部表情衡量表, 通过患者的神态表情来进行衡量。巩固护理人员对术前访视工作管理的培训:每月由术前访视小组的负责人策划全科访视人员对术前访视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 加深访视人员对疼痛管理的理解, 解除心中的担忧, 确保准时快速的给到患者无痛护理举措。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也能减轻患者的痛楚, 在术前为患者进行手术形式、麻醉形式、需要时间、手术痊愈的过程、缓和疼痛的方法及成功手术案例等进行解说, 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细心体贴, 切实体会患者的痛楚, 帮助患者适度活动身体。其次采用推拿按摩、音乐疗法、放松疗法、冷热敷等帮助患者减少痛苦。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采用VAS评分法分别在手术前后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判断:没有疼痛0分, 轻痛1~3分,中度痛4~6分, 重疼痛7~10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后0、1、2、3 h舒适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入术室后0、1、2、3 h的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3、14.33、24.71、69.64, 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手术当天,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1、2、3 d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比较( , 分)

表1 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比较( ,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入室后0 h 入室后1 h 入室后2 h 入室后3 h对照组 150 51.3±6.4 56.2±5.7 59.3±6.6 65.7±2.4观察组 150 60.1±6.7a 67.6±7.9a 73.1±1.8a 82.1±1.6a t 11.63 14.33 24.71 69.64 P<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 分)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当天 手术后1 d 手术后2 d 手术后3 d观察组 150 4.1±0.9 2.2±0.6a 1.8±0.6a 0.8±0.4a对照组 150 4.2±0.8 3.8±0.7 3.2±0.8 2.5±0.6 t 1.02 21.25 17.15 28.87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对于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中采用手术室无痛干预护理措施, 不仅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降低患者的痛感, 还能够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3-6]。手术室无痛干预护理措施给患者提供了人化的护理服务, 充分发挥了护士的作用,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理念[7-9]。有研究表明, 将疼痛护理知识对患者进行分析并且对患者疼痛护理进行指导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10]。

本研究表明,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手术后, 因为手术创伤, 疼痛感肯定会加重,所以两组患者疼痛评分都显著上升, 但观察组患者因为接受了无痛护理干预措施, 其护理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评分, 由此可见无痛护理措施确实能够减轻患者非全身麻醉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通过有质量的调整无痛手术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改进了无痛手术室管理的影响因素, 使无痛手术室更加标准化, 规范化。患者的疼痛得到了有效缓解, 患者的舒适度得到显著提升, 观察组患者入手术室后0、1、2、3 h的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 通过统一标准化的无痛护理干预, 减轻了患者疼痛, 使患者得到了人性化的无痛护理服。

综上所述, 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实施无痛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疼痛, 提高患者术中的舒适度, 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舒适度手术室麻醉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