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针刺足三里结合大承气汤对急性腹膜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2018-07-26 01:16肖超秀曾光谢绍多龚清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3期
关键词:承气汤腹膜炎内毒素

肖超秀 曾光 谢绍多 龚清环

急性腹膜炎为临床中急危重症, 为感染、化学等因素引起腹腔内急性炎症反应, 常继发于胃肠穿孔、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1]。急性腹膜炎以腹腔感染为主要病理特征, 表现为腹部疼痛、发热、呕吐等, 如不能及时治疗可出现全身炎症反应、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研究指出, 急性腹膜炎患者胃肠蠕动慢, 同时可合并充血、水肿、渗透压升高, 炎症反应产生内毒素可通过肠管壁进入血液循环中, 引起全身炎症反应[2]。因此,在积极抗感染治疗同时还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中医在急性腹膜炎中治疗具有独特优势, 采用针刺、中药灌肠等多种方式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腹膜炎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 各28例。纳入标准: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体征,结合腹部数字X摄影系统(DR)片、腹部超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患者诊断均符合《黄家驷外科学》中急性腹膜炎诊断标准[3];患者及家属均在医师告知下自愿配合完成本次治疗和研究。排除标准:采取低位肠吻合或造瘘者;免疫功能障碍、其他系统严重感染者;妊娠和哺乳期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障碍者。干预组中男16例, 女12例;年龄26~74岁, 平均年龄(48.2±9.3)岁;病因:急性阑尾炎13例,胃肠穿孔6例, 急性肠梗阻5例, 急性胰腺炎4例。常规组中男15例, 女13例;年龄23~72岁, 平均年龄(48.1±8.7)岁;病因:急性阑尾炎11例, 胃肠穿孔7例, 急性肠梗阻5例,急性胰腺炎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采用常规治疗, 积极完善手术治疗, 清除原发病灶和腹腔内感染病灶, 术后禁食、禁水、腹腔引流、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 维持患者生命体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给予抗生素抗感染, 预防全身炎症反应和相关并发症发生。

1.2.2 干预组 在常规治基础上采用针刺足三里结合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①取患者双侧足三里用毫针针刺, 得气后保留20 min, 1次/d。②大承气汤药方组成:大黄、枳壳、赤芍各15g, 炒莱菔子30 g, 厚朴20 g, 桃仁9 g, 水煎, 取250 ml药汁, 冷却到35~38℃时将药汁装入灌肠袋中, 灌肠袋插入肠道40~50 cm, 将药汁缓慢注入肠道内, 嘱患者安静休息30 min, 将药汁在肠道内保留30 min, 1次/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后肠鸣音恢时复间、肛门排气时间评定疗效。显效:肠鸣音恢复时间<24 h, 肛门排气时间<36 h;有效:肠鸣音恢复时间24~72 h,肛门排气时间36~120 h;无效:肠鸣音恢复时间>72 h, 肛门排气时间>120 h[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的炎症因子水平, 包括IL-10、TNF-α、内毒素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 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1.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 d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IL-10、TNF-α、内毒素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 干预组患者IL-10、TNF-α、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

注:与常规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IL-10(ng/L) TNF-α(ng/L) 内毒素(EU/L)治疗前 治疗7 d 治疗前 治疗7 d 治疗前 治疗7 d干预组 28 75.8±12.1 23.4±6.7a 136.4±13.8 84.6±11.7a 19.6±3.4 10.1±1.3a常规组 28 75.3±10.9 38.7±7.1 132.9±21.3 113.4±16.4 19.1±4.0 15.4±2.0 t 0.1625 8.2932 0.7297 7.5647 0.5040 11.7571 P 0.8716 0.0000 0.4687 0.0000 0.6163 0.0000

3 讨论

急性腹膜炎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发病率, 为腹腔内感染、化学等多因素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腹腔内肠管在炎症因子刺激下, 可引起肠麻痹、肠腔充血水肿、渗透压增高等, 如不能及时干预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5]。手术为治疗急性腹膜炎主要方法, 通过手术将原发病灶切除, 并对腹腔内渗出物质清除, 以减轻炎症反应[6]。但手术同样为创伤性治疗措施, 部分患者术后可加重胃肠功能麻痹, 表现为肠梗阻、肠腔内积气积液, 肠道内厌氧菌快速繁殖, 进而加重患者感染, 影响患者疗效。

我国中医在急性腹膜炎中治疗具有独特优势, 辨证认为急性腹膜炎属里热实证、阳阴腑实证, 通过“热者寒之”、“六腑以通为用”、“塞者通之”辨证理论, 认为应给予通里攻下、清热解毒方法治疗[7]。足三里主胃肠蠕动功能, 针刺足三里能刺胃肠功能蠕动、促进患者消化。大承气汤方中大黄具有祛瘀通便、荡涤胃肠功效, 枳壳、莱菔子具有消痞除满、行气散结功效, 芒硝具有软坚润燥作用, 通过药物灌肠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现代药理学研究指出, 大承气汤能刺激胃肠平滑肌兴奋,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同时兼备活血化瘀作用[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 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1.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IL-10、TNF-α、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 干预组患者IL-10、TNF-α、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指出, 急性腹膜炎患者患者胃肠功能麻痹后可形成“炎症瀑布反应”, 促进围生功能恢复、改善肠管充血水肿为减轻炎症反应, 改善患者预后关键[9]。针刺足三里和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均为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中医独特治疗方法, 相对常规禁食、抗感染治疗, 能快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 改善患者预后[10]。

综上所述, 针刺足三里结合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在急性腹膜炎患者中治疗, 通过不同中医治疗方法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可显著减轻患者炎症反应, 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承气汤腹膜炎内毒素
四承气汤思辨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间甲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腹膜炎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张仲景在阳明病中运用大承气汤的辨证要点简析
NGAL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