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语文,快乐教学

2018-07-27 14:10程文生
江西教育C 2018年6期
关键词:仙湖罗布泊笔者

程文生

诗意的语文,快乐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追求。为此,笔者以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基础,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为突破口,创新语文教学方式,让师生同享快乐语文、快乐教学。

一、课堂辩论,兴趣盎然

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学生也能从电视、网络上获得不少知识,对课文的阅读都有自己的见解,加上教科书有些课文主旨本身就是多义的,于是就形成“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鲁迅先生《风筝》一文,有兄弟之情,也有游戏对儿童的意义,还有自省精神,以及作者对小兄弟童心童趣受到“虐杀”却无怨无悔的深沉感慨等。笔者让学生各抒已见,争论一番,只要言之有理,均可给予鼓励和表扬。

有些课文带有论述性,阐明了一个观点,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提一个相对的看法,进行课堂辩论。即使课堂热闹成了一锅粥,也是其乐无穷的。如在教学韩愈《马说》时,笔者先归纳本文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再让学生说出反方观点:世有千里马,然后有伯乐。学生分为正反两队,随着一阵热烈讨论的展开,课堂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双方唇枪舌剑,各显其才,出语也颇有见地。

二、电视访谈,理解深刻

教科书上有的文章反映人物先进事迹,如《邓稼先》;有的反映环境问题,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等。这些文章都是适用电视访谈形式的好材料。学生对电视偏爱,对电视访谈节目也并不陌生,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笔者就采用了这类形式,效果不错。

在上课时,学生先预习课文,熟悉内容,再进行分工:余芳担任主持人,张明、查磊当专家,记者由占力充当,其他人呈扇形坐观众席。主持人用多媒体展示罗布泊画面:一望无边的戈壁滩,黄沙漫漫,死气沉沉。记者占力就罗布泊历史上被称为“仙湖”的依据、“仙湖”的原貌向专家请教,让学生心里产生震撼,继而转入对“仙湖”消逝原因的探索。专家查磊重点阐述了近30年来的“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几轮过后,主持人余芳作了精彩小结:人类的过度索取破坏了罗布泊的生态环境,胡杨林化作了“木乃伊”向人类无声地抗议,然而这样的悲剧还在继续。这时大屏幕展示了青海湖和月牙泉不断“瘦身”的景象,引起同学们的深思。最后,向观众有奖征答:1.如何让青海湖和月牙泉不再重演罗布泊的悲剧?2.怎样呼唤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环境恶化?3.作为学生,我们应如何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此时,课堂达到了高潮:有的说,禁止“三废”,保护母亲河;有的说,大力宣传环保,让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有的说,努力学习,将来发明无害农药,发展绿色农业。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接近了尾声,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语文、用语文,不正是新课标中提倡的“努力建设开放的语文课程”吗?

三、自编自演,其乐融融

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给学生的想象空间大,正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编剧表演。如教学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时,在疏通课文后,笔者点拨了编剧要点,便布置学生写剧本,而后挑出最好的剧本,分组进行排练。第二课时进行小组表演赛,评选最佳导演一名、演员两名。在表演过程中,学生演得惟妙惟肖,特别是王莉一组的表演,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自制了宝剑、皇冠等纸道具;学生李明饰秦王也挺逼真,先是傲慢得不可一世,当唐雎挺剑拼命时,又“扑通”一声跪地求饶;饰唐雎的李华同学阐述志士发怒一段,语气铿锵、大义凛然的神态,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学生这一节课都在掌声和笑声中度过,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动手和动口能力,收事半功倍之效。

四、借助插图,理解诗文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在古诗文教学中,借助插图教学,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理解诗歌意象。如在教学纳兰性德《长相思 》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书上插图:在密密麻麻的帐篷外,寒风呼啸,旌旗猎猎,重重叠叠的远山上,白雪皑皑,一位将军身披盔甲,手按腰间宝剑,神情凝重眺望远方的家乡,尽管夜深时分,帐篷内依然灯火通明。再来学习词句,学生很快把握住主旨,与作者的情感“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现代文教学中,插图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如教学《开国大典》时,笔者就把课文插图与文中相关段落结合起来,让精美的插图和抽象的文字进行互补,让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思维找到了支撑。如文中写道:“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的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立起天安门城楼。”在学生阅读上述文字后,笔者让他们在插图上先找到宣读公告的毛主席,然后观察白石桥,蓝天、白云下遮天蔽日的红旗,声势浩大的游行队伍,同时想象“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的情景。这样在图文共赏中,学生就能充分体验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深切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欢欣鼓舞的心情,也进一步领略了开国领袖毛泽东的风采,从而在图文的美妙意境中畅游一番。

总之,寓教于乐、学有所乐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追求诗意的语文,快乐的教学,追求师生同乐,让教育真正成為一种享受,一种洋溢幸福的享受!(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詹天佑小学)

责任编辑:胡波波

猜你喜欢
仙湖罗布泊笔者
三千年前新疆罗布泊的神秘部落
老师,别走……
巧妙提问 建构活力语文课堂——《罗布泊,消失的仙湖》课例评析
仙湖湿地
传奇罗布泊
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行仙湖路
彩云之南玉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