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视野下文本深层理解渠道

2018-07-27 14:10顾园园
江西教育C 2018年6期
关键词:洞察樟树课文

顾园园

自新课标明确提出“语用”理念以来,阅读教学紧扣文本的范例价值,以立足语用、聚焦表达为己任。但纵观几年来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究其原因,在于阅读教学始终拘泥于低层次、浅表化的理解维度,这就需要教师促发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认知,强化“理解”与“表达”之间的自然融通。

一、猜测创作意图,深入明晰“为何写”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与宣泄、信息的传递与交融。写出来的文章要有广泛的读者,这就意味着写作必须有着鲜明的目的性和目标意图,这是对文本进行感知和理解的重要依据。在文本初读的过程中,我们就需要重新回到文章形成的起点,对文本所展现出来的主题情感、观念内涵形成整体性感知与思考。很多时候,作者绝不会轻易将自己表达的初衷直接呈现出来,这就需要读者在与文本语言亲密接触的过程中自主探源、推想,甚至是重新构建。

以《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为例,我们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了樟树外形的“蓬蓬勃勃”,洞察了其“长期拒虫”的内在品质,就可以组织学生深入思考:来到宋庆龄故居,有如此丰富的文物古迹,作者为什么偏偏要描写这两株樟树呢?教师并没有急于揭示“借物喻人”的写法,而是给予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引领他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或许是樟树的枝繁叶茂吸引了作者的注意,或许是樟树特殊的香味让作者浮想联翩,或许是樟树与宋庆龄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关联……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相机出示有关宋庆龄的生平资料,组织学生探寻樟树与宋庆龄之间存在的共性,为后续深入感知“借物喻人”的写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在整体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將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创作的源头,通过有根据的猜测,激发了学生对作者“为何要写”的揣摩,这就需要学生从文本自身出发,推断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这也是学生进行深层理解必须打通的关口。

二、洞察文本内容,理性揣摩“写什么”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所谓天下之文,其实就包含了一览无余的“客观事实”和隐现交替的“看法”两大部分。但是,不同的创作目的和核心主题,对作者进行内容选择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文本内容在意图的驱使之下,作者对所选择的素材都会进行精心选择与处理。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文本写了什么,而很少能够进行深入一步的理性探索: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让学生对文本的关注从内容维度迈向深层次的理解洞察。

教学孙友田《月光启蒙》这篇散文时,笔者在引领学生整体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创新方式:唱歌谣、讲故事、猜谜语。笔者相机指导学生理性思考:为了展现母亲的和蔼可亲,尤其是对自己文学之路的影响,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四个素材?可以选择母亲白天辛苦劳动或者是操持家务的事例吗?为什么?学生紧扣课文可以发现,作者是从感恩母亲的角度,觉得自己的成长之路与母亲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课文中选择的四个素材,既是母亲和蔼可亲特点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母亲浸润作者文学之心的重要手段,这就与作者最终的成长路径完全相同。

这样的洞察与感思,学生的思维就不再停留在理解、概括等传输、接收的浅表状态,而是在与作者进行深入对话的基础上,完成了对材料意义的全面展现。

三、聚焦写作方法,多维考量“怎么写”

语用教学理念决定了阅读教学必须摈弃传统教学对文本内容过度关注的弊端,而要将思维聚焦在文本的言语形式和作者的写作策略上,要从作者是“怎么写”的视角完成对教材文本的深入解构。其实,关注作者怎么写,其实就是两个维度:首先,从语言运用的遣词造句入手,引领学生感受语言运用的表达智慧;其次,洞察文本素材的巧妙构思,真正关注学生内在认知能力的高效发展。

以《大江保卫战》一文为例,作者围绕人民子弟兵抗洪救灾的过程,选择“保大堤”和“救群众”两个核心事例展开描写。很显然,作者对这两个事例的选择绝不会完全一样,教师引领学生洞察作者规划与构思发现:首先,作者对这两个事例并没有平均用力,而是详写了“保大堤”,略写了“救群众”,因为“保大堤”比“救群众”更具危险性,更能彰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骨的英雄本色;其次,作者在重点描写“保大堤”的内容时,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加以展现,让读者从多维度、立体化的层次感知文本的表达内容,起到了较好的表达效果。教师就是在引领学生了解作者选材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思维力聚焦在作者是如何构思、处理这两个素材的,这正是对作者“如何写”的一种认知与体悟。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紧扣作者对典型素材进行构思与处理的智慧,深入洞察了文本表达的内在结构,更以巧妙对比的方式,感受了文本语言独具的表达魅力,全面了解了作者语言的表达智慧,更好地促进了学生言语能力的不断发展。

教材文本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蕴藏着丰富的价值资源。我们需要以自身的专业视野充分开掘课文中的资源价值,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高。(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胡波波

猜你喜欢
洞察樟树课文
洞察雁荡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洞察号”在火星
香樟树,樟树香
樟树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善洞察 巧分类 妙解题
命制历史试题要强调科学性和洞察性
樟树木化学成分研究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