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突破对策

2018-07-27 14:10程兵华
江西教育C 2018年6期
关键词:作文题习作文学

程兵华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教师希望学生能写、会写、写好作文,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大多数学生写的作文内容空洞、条理混乱、废话连篇,写得好的屈指可数。对此,教师应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对教学内容、方法、学生实际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找到小学作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从而“对症下药”,实现作文教学的突破。

一、把握作文教学的关键点

对作文题研读的“精准度”影响着学生习作的成败。因此,教师首先要对各类体裁的文章该如何写做到心中有数,要吃透教材中的课文,才能给学生切实可行的指导,这是实现有效作文教学的关键。如:“写一件有趣的事,题目自拟。”分析作文题,可初步得出:要求写“一件事”,关键词是“有趣”。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作文题的关键词和切入点,在此基础上,还要继续研究关键词,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更深处:怎样才算是“有趣的事”?如何体现“有趣”呢?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回顾学过或看过的类似佳作,然后拟好提纲,打开写作思路。

二、作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即便弄清了习作要求,很多学生却依然无从下笔,无话可说,他们往往感到没有好的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时好词好句积累较少,而感到无所适从。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可见,教师要让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与体验生活,把生活中的人物、事物、景物转化为作文素材;要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细节的能力,使脑海里的素材越来越丰富。如:观察身边的人物,他们的外貌是什么样的,有些什么特征,他们有什么爱好等;身边每天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哪些和你有关,你看到、听到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校园里有哪些景观,你的家有什么趣事……这些都是随时可以发现、积累的素材,只要细心观察和记录,作文素材就会变得非常丰富。

(二)从阅读中开拓视野

阅读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修养、开阔人的视野,培养阅读习惯是提升写作能力的最近通道。唐代大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阅读能力低下,文学修养就不高,视野就不开阔,也很难对写作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不断丰富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悟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这样,他们的写作水平不知不觉中会逐步提高。

(三)从积累中提炼素材

生活中的事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生活中的景物更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面对如此丰富精彩的生活,学生们在习作中如何选择提炼自己想要的素材呢?

首先是选择有意义的素材。作文素材的选择目的要明确:想赞美什么、歌颂什么?想批评什么、鞭笞什么?……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习作的意义。比如同样是写“一件有趣的事”,有的学生将和同学比谁的零花钱多这样的事情写进了作文,有的学生却写了爸爸带着他去钓鱼的过程和感受。显然后一篇作文更有意义,而且文章写出了钓鱼的乐趣和自身的感受,突出了精神层面的内容,使文章一下有了精气神,让人看了觉得非常有意思而且能受到启发。

其次是提倡说真话,写真事,表真情。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作文教学应切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才能写出真实的体会,表达真情实感,引起读者共鸣。

再就是选择新颖的材料。要想作文让人耳目一新、有感染力,最好有一些新颖而且契合文章主题的素材。如写“一件有趣的事”,有学生就选取了在乡下和爷爷一起种土豆的事情,写了怎么选种、下地种土豆的经过和感受,让人读起来倍感清新。

三、加强教学实践与反思

学生作文写得好不好,也能直接反映教师的水平。因此,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决定着作文教学水平的高低。在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好书的同时,教师自身也要加强阅读,提高文学修养。教师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指导學生写作,并与学生共同进步。

(二)评价语言多元化

许多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用词空泛、简单,诸如“写得很棒!”“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开头没写好……”等等,这样的评语生硬、空洞,只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多元化,要言之有物,如:“你的文章太棒了!语言生动流畅,描写的事例具有很强的征服力和感染力。”“你的作文构思独特,人物动作细节描写恰到好处,让老师感到惊讶。”“开头这部分,老师没读懂,你能写得再详细点吗?”……

总之,要使作文教学有效,教师首先要从自己做起,静下心来认真研究,耐心摸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总结分析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使学生的习作水平迈上新的台阶。(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桃花学校)

责任编辑:万永勇

猜你喜欢
作文题习作文学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