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度”课堂的建构策略

2018-07-27 14:10蔡陈波
江西教育C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度四度宽度

蔡陈波

摘 要: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地改革尝试,试图使课堂转型。课堂转型也一直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其核心在于“将灌输式课堂转变为建构式课堂”。

关键词:温度 宽度 高度

佐藤学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写道:“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然而,在课堂改革潮流中,一些教师或故步自封,停滞不前;或把握不住课堂教学本质,跳不出传统课堂教学的框架,在教学中灌输痕迹依然较重,暴露出应试教育的弊端,具体表现在课堂缺少温度、宽度、深度与高度。笔者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询谋谘度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温度,拓宽课堂宽度,挖掘课堂深度,成就高效课堂。

一、实施人文关怀,提升课堂温度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领导者,学生是受控者,师生之间不平等的关系,造成课堂气氛冷冰冰,使得整个课堂缺乏温度和活力。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场所,应当充满活力,新时期的课堂更应该温暖如春,具有适宜学生生长的温度。

有温度的课堂充满人性关怀,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人性与发展,一切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有温度的课堂,师生感情融洽,互动积极,学习气氛浓厚。为提升课堂温度,笔者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营造温馨环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温暖学生心灵。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主动让出位置,与学生平等对话,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授予学生发言、提问、操作等各种自主学习的权利,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笔者始终做到教为学服务,一切从学生的立场考虑,教学设计基于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励他们交流情感,碰撞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跃升温。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的认识》一课中,笔者一改传统的讲授法,让学生亲手实践操作,在切身体验中建立1千克与1克的质量观念。从学生购买食品的生活情境出发,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大量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接触各种生活用品,通过看一看、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在感受中认识千克和克。在活动器材的设计中,笔者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认识上的误区,提供富有结构性的材料,使学生对1千克的认识更加充分透彻,准备了1千克铁块、沙子、棉花、面包、大米、苹果,组织学生“掂一掂”,对不同大小、体积、形状的1千克物体进行反复比较识别,在充分的体验中加深了对1千克的认识。丰富的自主实践活动让学习气氛更加浓厚,使课堂温度急剧上升。

二、开放教学时空,拓展课堂宽度

传统课堂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师以本为本,向学生讲授灌输知识,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教师为学生画好圈子,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教师立足三尺讲台,学生正襟危坐于教室方寸天地内;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少、空间小,课堂缺少一定的宽广度。

马尔科夫说:“任何一个进步的体系都是开放的,不然就会丧失其发展的可能性。”开放的课堂有宽度,开放的课堂是学生主体性学习的课堂,教师愿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为其提供自主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有宽度的课堂,环境开放,活动开放,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不作过多干预,不束缚学生手脚,不限制学生思维。有寬度的课堂具有宽广的探究天地,学生的探究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延展到课堂之外生活的每一角落。在教学中,笔者围绕“为了学生的发展”目标,开放教学时空拓展课堂宽度,努力推动数学课堂走向高效。例如,在教学《认识多位数》一课时,笔者开放性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获取数字资料,在学生认识了多位数后,布置学生课后寻找记录生活中的较大数,拓宽了他们对数的认识和应用空间。再比如,在学习了《升和毫升》之后,笔者布置学生运用课堂所学,自己制作量器,测量生活中各种器具的容量。

三、砥砺数学思维,挖掘课堂深度

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数学作为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培养学生思维是数学课程的重要价值,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传统课堂重知识轻思维,填鸭式教学中几乎见不到思维的影踪,教师喋喋不休地唠叨,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即便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也是浮光掠影,导致学生的思维相当肤浅。

英国诗人托马斯·胡德认为:“一分钟的思考抵得过一小时的唠叨。”有思考的课堂才有深度,我们要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思维培养,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和渠道,激励学生主动思考,让数学课堂闪耀思维之光。思维深度决定了课堂深度,在数学课堂中要减少浅思维,多设计有思考价值和思维含金量的问题,引领学生步入思维深水区,提高思维的深度,提升思维的品质。例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中,笔者通过“找朋友”游戏导入教学,让学生各自说出朋友的位置,学生的描述各式各样,由于个别学生的表达不够明确,导致其他同学猜错,学生在游戏中思考、争辩,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理解数对含义过程中,笔者先让学生观察形象的人物图,独立思考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行与列”,再让学生从抽象的点子图与方格图中表示数对,然后逐步提高思维难度,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渗透数学思想,拔节课堂高度

数学大师普罗克洛斯说:“数学宛如画家或诗人的创作一样——是思想的综合。”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思想的掌握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数学能力。在传统数学课堂中,教师极少关注数学思想的培养,因而导致课堂缺乏高度,学生的发展缺乏力度。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学好数学的支柱,高效课堂是有思想高度的课堂。

小学阶段常见的数学思想有类比思想、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数学思想,却因为教师没有点化,所以学生浑然不知。教师要做用心人,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想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笔者从复习长方形的特征与面积入手,引导学生比较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特征,在发现了两者有诸多相似之处后,引发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与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相关联。”从而形成“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思路,让学生动手剪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变为长方形,通过观察、比较,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接着,笔者趁机组织学生回顾反思探究过程,向学生介绍“类比思想”与“化归思想”,使学生懂得“类比”“转化”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可以用来解决多种问题。于是,学生在后面的三角形面积与梯形面积的学习中,能自发联想到“化归思想”,并自觉运用有效解决数学问题。

“课堂不变,教师不会变,教师不变,学校不会变。”让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习为中心”不改变,不断地改变自己,改变传统课堂,构建“四度”课堂,让课堂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教育研究.2004 (11).

[2]周彦芳,马维平.信息技术融合课堂教学,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谈[J].新课程(上).2016 (03).

[3]钱秋萍.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探索规律的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17 (31).(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猜你喜欢
高度四度宽度
做有“四度”的电视民生新闻
蹦床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思考
创新人才培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探析
力求“四度” 写出精品
谈评课的“四度”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