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敏:善良是她的名字

2018-08-01 05:43离咲
至爱 2018年7期
关键词:受助者助人助学

文|离咲

13年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护士胡晓敏和她的爸爸反哺社会,坚持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习梦想的善举感动了不少 人。

10岁以前,在晓敏的记忆里,一家人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危房、仅能容下一张床的阁楼……最窘迫的时候,全家人甚至睡过工厂的操作台。担心年幼的女儿睡觉时从操作台跌落到水泥地,晓敏爸爸就用一根绳把她拴在自己腰上。但生活的艰苦并没有打垮这一家人,相反,父母的坚强滋养出晓敏坚韧、感恩的性格。聊起那听起来心酸的睡觉方式,她会打趣说这就是传说中的“一根绳上的蚂蚱”。

成绩优异的她在初中毕业时选择护理专业,试图分担家庭重担,可命运似乎要给这个家庭更多考验。1998年,晓敏妈妈经历了一场大手术,巨额医药费让贫困交迫的家庭再也凑不出晓敏的学费了。苦苦支撑1年后,面对病弱的妻子和快辍学的幼女,晓敏爸爸不得已向社会求助。

正是那年,离休老干部张宽甫夫妇向晓敏伸出援助之手。“通过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爷爷奶奶开始帮助我。这份不计回报的付出,我感恩铭记一辈子!”得知还能继续上学后,她喜极而泣。

面对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晓敏倍加珍惜。2001年考上大专后,懂事的她毫不犹豫地让出了助学机会,申请助学贷款。“爷爷奶奶的身体都不好,用钱的地方也很多,我应该把这份助学爱心让给更需要的人。”她说得很朴实。

梅花香自苦寒来。晓敏踏上了工作岗位后,家境开始好转,但全家依然维持最低标准的日常消费,因为“要回报社会”的念头一直记在他们心头。还清助学贷款后,全家开了一次主题是“传承与回报”的家庭会议,“大家全票通过,一致决定要把这份沉甸甸的恩情传承下去。就这样,我们从受助者成为助人者。”

此后的每年5月,晓敏爸爸总会骑辆老旧的自行车,替工作繁忙的女儿按时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送上助学金。13年过去了,看着助学对象从少不更事成长为政法学院的高材生,晓敏说仿佛就像看见当年的自己,“一点小小的善意帮助就能让家庭看见希望,让孩子赢得未来!”

如今,晓敏拥有了幸福美满的小家庭,并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小葡萄”“小花生”。说起和丈夫邱先生的结合,她笑称是慈善牵的红线,原来得知晓敏多年的爱心助学行为后,邱先生便认定了这个善良的姑娘是自己的人生伴侣。婚后,琴瑟相和的两人在慈善路上彼此扶持,走得更加坚定。虽然有孩子后的家庭支出变得更大,但这并没有影响晓敏的善举。她说最希望的就是两个女儿在慈善力量的感召下,长大后成为乐于奉献、胸怀宽广、内心富足的人。“惭愧惭愧,我的能力有限,每年只能捐助1500元,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更希望‘小葡萄’‘小花生’也能跟着我的脚步继续走下去。”

十几年来,低调的晓敏婉拒不少采访。在她看来,作为受助者,反哺社会是应该的,“我始终记得爷爷奶奶的精神: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不需要其他形式的任何褒扬与证明,拥有内心的宁静与助人的满足,足矣!”

众人拾材火焰高,凡人善举的爱心助力能激发更多民间慈善的热情,正如晓敏说的:“慈善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文明。只要人人都有善心,社会就有更多真善 美。”

猜你喜欢
受助者助人助学
“受助者”助人,好样的!
人人都该学点心理急救
助人无需等待
人人都该学点心理急救
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
如何看待之“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