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教育”特色办学的实践探索

2018-08-02 15:07郭锦锡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

摘 要:广州市南沙区南涌小学在倡导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教育潮流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在传承艺术特色项目的基础上,学校提出“灵动教育”特色办学之路。“灵动教育”主张要办真正触动学生心灵,激发其灵动之气的教育。在教育活动中让学生朝气蓬勃,保持愉快的情绪,对周围的人、事物都抱有积极的态度;通过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其自愿学习并乐在其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从问题出发,自主学习。

关键词:灵动教育;特色办学;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郭锦锡,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南涌小学教师。(广东 广州 510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研究院STEM专项课题“STEM课程实施与学校特色发展整合模式的研究”(项目批准号:GZJY2017-1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6-0006-04

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利于真正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为所有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特色学校的建设是学校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其定位必须考虑学校文化传统、学校资源优势、教师整体素质、生源状况等基本因素,并对这些基本因素进行客观分析,充分认清本校的优势和劣势,从师资、设备、现有基础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创建特色学校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特色学校应该将一种规定变成一种习惯,进而升华为一种精神,并一直延续下去,用精神点缀特色学校的特殊文化。

一、传承学校文化,提炼学校办学特色

1. 以人为本,回归教育本质。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期盼孩子们能够成长得更好。但是,很多时候这种高要求变成了束缚。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教育的本质不应该仅仅是对人以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让人发现人性的本质,激发人的灵魂和心智,使其成为一个独特的、无可替代、充满创造力、有生命激情的人。基于此,广州市南沙区南涌小学(以下简称“我校”)提出建设“灵动教育”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追寻。

2. 活力创新,体现区域文化。我校位于广州市特色名镇——东涌镇,东涌镇位于珠江三角洲腹部,这里是岭南水乡文化之都。水——纯净澄澈,灵动飘逸,机敏善变,包容进取,是智慧的象征与文化载体。水的灵动,再加上绿的生机,焕发了整个特色名镇的活力与激情。岭南水乡是珠三角地区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最完美的结合,一切纯真自然,生态原始、水网交织、河道纵横、民风淳朴,让人又返璞归真之感,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乡人总是满载着一个个希望,摇荡着对美好明天的憧憬,融入大自然中,如此恬静,如此朴实。岭南水乡的传统风貌与现代化大都市的改革创新在这里相得益彰。基于此,“灵动教育”的提出一方面植根于东涌镇的“水乡文化”,强调教育需要回归自然,唤醒人内心的纯真与活力,另一方面也非常符合南沙新区的城市文化生态。

3. 多样灵动,切合学校实际。素质教育强调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重视学校体艺教育,配备专职教师,定期开展科组教研活动,组建毽球队、田径队、书法绘画兴趣小组、象棋兴趣小组、合唱队、舞蹈队等。校园文化艺术节、田径运动会、各类体艺竞赛,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现自我、释放天性的舞台。在我校生活的学生是开心的、愉快的、充满灵气与活力的,这也是“灵动教育”所追求的。

二、彰显核心理念,打造特色文化

1. 构建基于“灵动教育”特色品牌的办学理念和“一训三风”。在“灵动教育”特色办学之路的引领下,学校提出了“营造活力生态,蕴育灵动生命”的办学理念。主张通过舒适安全的环境建设、科学丰富的课程文化建设、快乐自主的课堂文化建设、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暖心的人性化管理,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精神文化,营造出活力的教育生态。“灵动教育”旨在培养出有健康的体魄,保持愉快乐观、开朗并积极向上的灵动学子。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勇于战胜困难,有创造的欲望,对生活、对学习、对工作有热情,有责任感。

围绕办学理念,学校提出独具特色的“一训三风”。“用活泼的心灵看世界”的校训,一方面主张在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保持一颗活泼的心对待这个世界,学会以愉快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面对周围的一切,通过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给予其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的能力,学会并愿意与这个世界相处。另一方面倡导教师们要努力让自己具有儿童般的情感、兴趣、思维、纯真,以及用活泼的心灵看世界。“三风”即“畅思 乐究”的校风、“睿思 敏行”的教风、“灵思 活用”的学风。“畅思 乐究”的校风,学校应该多鼓励、多引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对这个世界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愿意认真地去观察和思考,有产生各种奇思妙想的欲望,并且乐于去探索和实践,享受体验的快乐与激情。“睿思 敏行”的教风,强调教师需要有自由开放的思想和深刻的洞察力,能够灵活反应、及时思考、机智变通。同时,也能紧跟教育潮流,敢于打破常规,脚踏实地进行实践与探索,从而能够更深入了解学生需求,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灵思 活用”的学风,学生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外,还要具备有效吸收知识并加以运用的能力,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愿意主动思考,多尝试、多发现,并且能够利用已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我校旨在通过创建“灵动教育”特色,让学生发展成为慧思、灵雅、进取的现代小公民,其整体框架如图1。

现代小公民要慧思,聪慧爱思考,对这个世界有求知欲和好奇心;灵雅,灵动雅趣,保持一颗灵动活泼的心,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份雅趣;進取,养成积极向上,愉快乐观的心态,勇于战胜困难,挑战自我。

2. 基于学校理念体系,打造学校特色文化

(1)环境文化的建设——打造优美、活力、舒适的灵动环境。学校围绕“灵动教育”的品牌特色,对学校文化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打造出环境优美、生机勃发、舒适安全、学生热爱并乐在其中的校园环境,将学校的教育思想融入校园内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中,滋养灵动的生命。例如,运动会上的奋力一搏、艺术节中的精彩展示、日常生活中的魅力一笑,等等,这是学校文化的小展馆,是学校的一张名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课程文化的建设——开发“灵动韵彩”特色课程。学校文化是在学校的办学历史过程中积淀出来的,是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创新出来的,必须通过建设学校特色课程,形成学校特色,从而不断去挖掘、去传承、去发扬、去创新。因此,学校特色课程具有体现和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功能。通过特色课程建设,在传承学校文化、区域文化的同时,能够调动学生的爱好、专长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高效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围绕“营造活力生态,蕴育灵动生命”这一办学理念,我校成立了专门的课程研发小组进行开发与推进实施,对其中的内容与实施形式进行了深入探究,旨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真正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在体验中收获知识。整个“灵动韵彩”特色课程包含三大系列,分别是《灵思妙趣》生活课程、《灵机一动》思维锻炼课程、《灵韵风情》乡土课程,其整体框架如图2。

(3)课堂文化的建设——构建活泼有效、自主创新的灵动课堂。关注儿童精神生活,赋予教育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已成为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我校结合国家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提出了“灵动课堂”的课堂教学理念,其基本内涵是“让课堂活起来”。从课堂表现形式上看,要求课堂呈现出“和谐宽松、生动活泼”的满意场;从课堂教学构成上看,要求教学能让课堂成为“将教与学有机组合”的生态场。

(4)德育文化的建设——策划丰富多彩、展示学生个性与灵性的德育系列活动。德育关乎人的品德和心灵世界,重在培“德”育“心”,而活动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灵动教育”特色品牌的引领下,精心策划能够充分展示学生个性与灵性的德育系列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是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成长和成才起着重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我校主张让学生成为班级的小主人,让他们自主布置教室环境,自主决策《班级公约》,积极参与书香阅读活动、体育大课间、好习惯训练营、“灵机一动”大战帖等班级小活动。

四大特色节日。以季度为单位,每一季度举办一个特色节日,节日期间学校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让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共享欢乐,同时部分活动也邀请家长参与,增强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

春之欢乐艺术节。除传统的社团展示、文艺表演外,学校还根据主题安排各种特殊活动,例如,跳蚤市场、吉尼斯大擂台、畅玩日等,让学生能够在活动期间自主选择、自由结伴,欢乐游玩。

夏之活力体育节。在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夏之活力体育节,将全校师生、家长聚集起来,开展主题巡游入场、各类特色创新项目竞技活动,一方面释放学生的手脚,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以期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为师生、亲子的交流合作提供平台,增强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紧密联系。

秋之书香阅读节。每一次书香阅读节的开展都是学校的一次文化盛宴,学生是活动的小主人,在活动中他们能够围绕自己所在年级的主题,发挥创意,尽情地展现自我。并享有投票权选出自己的最爱书籍;他们能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进行辩论。

冬之暖心感恩节。冬之暖心感恩节的设立为师生提供一个表达感恩之情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强调感恩并不是一天的行动,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在这个活动中,开展感恩知恩系列活动、积累感恩玻璃瓶、进行南涌年度评选活动,鼓励全校师生用心生活,友善待人,学会留意身边的一事一物,常怀感恩之心。

学校主张通过各式各样的德育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让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在活动体验中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满满的幸福。

(5)活力缤纷的学生社团活动。学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学生体艺方面的发展,而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成立了合唱社、舞蹈社、书法社、绘画社、科技社、仪仗队等多个社团,每个社团都由师生自主编写课程纲要和教材,并且大力发动学校内部的师资力量以及家长资源,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开设更多学生喜欢的课程。

3. 教师队伍的建设,组建一支活力创新的学习型教师队伍。学校要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为教师搭建成长的阶梯,提供机会,唤醒教师发展的自觉,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让他们主动发展、自觉发展、卓越发展。

(1)要求每一位教师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明确成长目标,每一学期针对自己的计划进行总结,然后自我调整。

(2)开展教育通识培训和学科教学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教改科研活动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水平,增强内在功力,同时努力为教师提供公开课机会,鼓励教师互相听课、互相借鉴和研讨;鼓励教师担任培训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这些理论性的知识以新的方式进行呈现,给教师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

(3)鼓励教师进行校本科研,要求教师结合课程改革以及自身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研究反思,鼓励进行课题研究与申报。

(4)改善阅读环境,保障阅读时间,搭建阅读平台,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励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 家校合作,维护家校关系,形成学校—家长教育无缝对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我校有80%以上的学生来自外来务工子女,由于家长忙于生计而导致家庭教育较为缺乏,基于这一现实因素,学校通过家长手册、学校网站、QQ共享或短信平台等媒介,普及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另外,学校鼓励班主任精心设计学生表现联系卡,在每周或每月将卡送给家长评阅,请家长反馈意见。而考虑到家长的工作时间,增加家长会的质量与效率,学校也对家长会形式进行创新,通过家庭教育工作坊、鼓励学生自我总结、微信网络平台等新形式,增加家长的参与积极性,更好地配合学校工作。

綜上所述,学校紧紧围绕“灵动教育”特色主题,打造优美、活力、舒适的灵动环境,开发“灵动韵彩”特色课程,构建活泼有效、自主创新的灵动课堂,策划丰富多彩、展示学生个性与灵性的德育系列活动,能够培养出朝气与蓬勃、活力与激情的灵动学子。“灵动教育”主张要办真正触动学生心灵,能激发其灵动之气的教育,学校通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构建,回归自然生活,营造活力生态,尊重孩子的天性,唤醒孩子的潜能,体验生命的成长。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我校成为南沙区特色学校和广州市义务教育特色学校。

参考文献:

[1] 李勤.有爱无碍,彰显办学特色——福建省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快乐教育”办学实践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2018,(1):12-13.

[2] 苏惠燕.和风喻晓,美好校园——浅谈晓园小学“和美教育”办学特色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6):42-44.

[3] 马峰.高中实施教育活动课程的学校个案研究——基于美国格罗顿学校和上海市上海中学国际部的分析[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7,26(2):43-50.

[4] 陈育新.创建特色化精品型学校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研论坛(教师版),2005,(9):74-75.

责任编辑 黄 晶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汽车专业学生创业孵化园提升职业能力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分析系统及其在抽水蓄能电厂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