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硝散在四肢闭合性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2018-08-15 00:55郑明慧
关键词:芒硝冰片冷敷

郑明慧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贵州 贵阳 550001)

1 冰硝散外敷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1.1 冰硝散外敷的研究历史

在《医林纂要》中,对冰片有如下记载:“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热,治惊痫、痰迷、喉痹,舌胀、牙痛、耳聋、鼻息、目赤浮翳、痘毒内陷、杀虫、痔疮、催生,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然散而易竭,是终归阴寒也。”在古代伤科领域,冰片、芒硝因具有清热解毒、防腐生肌作用,主要用于疮疡肿痛,溃后不敛。有医者将冰片与银朱、香油制成红褐色药膏外用,可治烫火伤;与象皮、血竭、乳香等同用,治疗疮疡溃后不敛,如生肌散。近代随着口服及外用药物剂型的改善,冰硼散在五官科、内科的应用在不断减少,但在外科、骨伤科的应用仍然较为广泛,因为疗效显著、副作用小而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1.2 冰硝散的临床运用

冰硝散是将芒硝和冰片按照200:1的比例混合后,装入特制的布袋进行外敷治疗。进行外敷时芒硝以硫酸根离子形式存在,成为高渗状态,除了吸收部分空气外,还能大量促进组织水份渗出体外。从而减轻肿胀,组织对血管的压迫,减少静脉血流阻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冰片能促进药物透过皮肤粘膜,改善上皮细胞通透性。现在临床上多种原因引起的肢体及躯体肿胀都在使用冰硝散进行中药外敷治疗。

2 冰硝散在肢体肿胀护理中的应用

2.1 外敷冰硝散前密切观察患者肢体

在外敷冰硝散前,应明确患肢是否存在活动性感染、是否为开放性创口、软组织情况损伤是否存在。患肢肿胀和疼痛是四肢骨折术后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肢体的肿胀和疼痛可相互影响加重。在外敷冰硝散之前,护士应该密切观察患者肢体的情况。询问患者的本体感觉。包括患者感觉患者肿胀时间及运动时的感觉。患者肢端的皮温变化、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必要时可根据患者病情定时进行测量。及时发现患者肢体肿胀情况变化。

2.2 外敷前情志护理

积极对患者进行宣教,告知患者肢体术后肿胀发生的原因及后果,帮助患者消除一些不良情绪。告知冰硝散的基本功效,消除患者的疑虑,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时,在外敷冰硝散的同时,鼓励患者术后按照医护的指导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让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及康复锻炼,消除或减轻肢体肿胀的发生。

2.3 外敷冰硝散配合肢体制动

在外敷冰硝散后,要将患肢抬高。在双重作用下,可有效减轻患者肢体肿胀情况。抬高患肢同时,要保持肢体的功能位,以避免发生足下垂或者爪型手。冰硝散则可以通过高渗,促进局部的肿胀。结合体位的科学摆放、患肢制动,可以明显促进患肢肿胀的消退。

2.4 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冰硝散外敷的另一优点在于组合式治疗,冰硝散外用后经包扎,并不影响患者的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促进骨折的愈合[1]。功能锻炼包括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主动锻炼主要是肌力的训练和适当的关节活动。通过功能锻炼可提高患肢肌力,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正常,恢复血运,促进骨折愈合。

2.5 冰硝散外敷

冰硝散外敷是通过患者皮肤进行药物吸收,来调节人体的气血津液, 经络脏腑等功能的一种外治方法。芒硝外用有解毒消肿的功效。冰片和芒硝有较好的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作用。可将冰片和芒硝按200:1的比例混合后,碾碎,装于特制的布袋内,对肿胀的肢体进行外敷。

2.6 冷敷

冷敷是利用比人体温度低的物理因子,刺激机体而减慢神经传导速率,麻痹局部末梢神经,降低组织温度及细胞代谢的一种治疗方法。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肿胀及出血。在外用冰硝散的同时,配合冷敷,可以缓解肿胀的继续扩大。

2.7 肢体按摩

肢体按摩可以可以促进肢体的静脉回流,同样有助于消肿和止痛。按摩可采取轻柔、向心按摩手法操作。避免粗暴,增加患者痛苦。

3 小 结

骨折肿胀和疼痛是患者常常出现的症状。患肢的肿胀引起组织静脉回流受阻,加剧患者疼痛。如肿胀得不到有效及时治疗,还会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及引起肢体的功能障碍,甚至造成手术后灾难性后果,使手术前功尽弃。冰硝散中药外敷技术,应用于临床的很多疾病治疗,如恶性肿瘤的双下肢水肿[2]、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对于骨折后肢体的肿胀的护理也有明显疗效。关于冰硝散的临床运用还在持续研究中,中医中药外敷疗法历史悠久,较其他治疗方法,中药外敷疗法通过皮肤吸收药物,较其他给药方法毒副作用较小。这也是冰硝散对四肢闭合性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消肿止痛的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芒硝冰片冷敷
芒硝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冰片衍生物对血脑屏障通透性影响的研究
中国芒硝矿特征与成因简介
何时热敷何时冷敷
含冰片丹参制剂对胃黏膜损伤作用的影响
鼻舒朗冷敷凝露
冷敷热敷,各有奇效
天然冰片(天然右旋龙脑)在眼科应用优于合成冰片
大黄、芒硝外敷防治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疗效观察
中药芒硝治疗急性湿疹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