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论治咳嗽用药规律

2018-08-20 09:56李文怡
吉林中医药 2018年8期
关键词:临证指南叶氏沙参

李文怡

(苏州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明清温病学大家叶天士是吴门医派极具代表性的杰出医家,一代温病大家。不仅在温病治疗上极具成就,对内、儿、妇、外杂病的论治也颇多建树。在其《临证指南医案·咳嗽》[1]中记载有142例咳嗽论治医案,叶氏继承了前人治疗咳嗽大法,并多有创新与发挥。文章择取了叶氏治疗咳嗽的142个医案,笔者从用药规律着手对其治疗咳嗽的学术思想和特色作一学习探微。

1 “咳嗽”的病因、病机与证型

《临证指南医案》记载“咳嗽”医案142例。按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分:外感咳嗽49例;内伤咳嗽93例,外感又分风、寒、湿、热、温、暑、燥之邪;内伤咳嗽主要包括肝火犯肺、肺胃阴虚、肺脾气虚、肺肾两虚。《临证指南医案》云:“咳嗽”病证“咳为气逆,嗽为有痰,内伤外感之因甚多”“确不离乎肺脏之患也”。 可见叶氏辨治咳嗽,注重“肺”,认为中医虽有“五脏六腑皆致咳”,但总不离“肺脏之患“。分析叶氏治疗咳嗽的医案,从叶氏治疗咳嗽方药中,以方测证,可归纳出主要的咳嗽证型有:1)外感风寒证;2)外感风热证;3)风燥侵肺证;4)暑温犯肺证;5)湿热困肺证;6)肝火灼肺证;7)肺胃阴虚证;8)肺脾气虚证;9)肺肾亏虚证。

2 “咳嗽“的治法、治则

《临证指南医案·咳嗽》中特别强调以“审证求因”为基本准则,针对不同病因的咳嗽使用不同的治法。从叶氏论治咳嗽的医案医论中,可以概括叶氏治疗咳嗽的主要治法有: 1)辛温解肌法;2)辛凉解表法;3)清燥养阴法;4)清暑润肺法;5)清热利湿法;6)清金制木法;7)养阴生津法;8)培土生金法;9)双补肺肾法。结合方药分析,具体如下所述。

3 叶氏论治“咳嗽”方药分析

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叶氏治疗“咳嗽”142案例,其中外感咳嗽约有49例,内伤咳嗽93例,所涉经典方剂主要有桂枝汤(《伤寒论》方: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麻杏石甘汤(《伤寒论》方: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杏苏散(《温病条辨》:杏仁、苏叶、苏梗、半夏、茯苓、前胡、橘皮、大枣、生姜、枳壳、甘草)、麦门冬汤(《金匮要略》方:麦冬、半夏、人参、甘草、大枣)、桑杏汤(《温病条辨》:桑叶、杏仁、沙参、象贝母、甘草、淡豆豉、栀子)、小青龙汤(《伤寒论》方: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五味子、生甘草、半夏)、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方:沙参、玉竹、生甘草、东桑叶、麦冬、扁豆、天花粉)、肾气丸(《金匮要略》方: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附子、桂枝)、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治疗142例咳嗽所用中药156味,用药频次最多的为甘草(77方),其次为杏仁(56方)、南北沙参(50方)、麦冬(35方)。具体见表1。

表1 叶氏治疗咳嗽药物频次统计

以上64味中药为叶氏治疗咳嗽常用药物。除此之外桃仁、射干、黄芩、苏子、火麻仁、淡豆豉、马勃、玄参、黄蜡、人乳粉、沉香、车前子、建莲、天冬、鸡子黄、女贞子、黄连出现在2方。

4 叶氏论治“咳嗽”学术特色

4.1 叶氏擅用杏仁治疗咳嗽 叶天士治疗咳嗽常常喜用杏仁,特别是治疗外感咳嗽经常以杏仁为基本配伍用药,因而形成了许多杏仁配伍药对,获得较好疗效。杏仁配伍的药对主要见表2。

表2 杏仁配伍的药对

杏仁性苦、微温,归肺、大肠经,主要功效为宣肺解表散邪,行气利水,降逆平喘,化湿止咳。在叶天士治疗外感咳嗽的病案中,无论是外感风寒、外感风热、外感风温或者是风燥咳嗽、湿热咳嗽及暑湿暑热咳嗽中均出现。风寒咳嗽治以桂枝汤、麻黄辛温散寒,配伍杏仁肃肺降气止咳;风温咳嗽以薄荷、苏梗等“辛甘凉润”药物清疏上焦肺热,轻扬升浮配以杏仁肃降肺气,一升一降最宜宣肺祛邪;风燥咳嗽叶氏以润燥为主配以甘寒、益气养阴之药物,以桑叶清肺润燥,贝母止咳化痰,桔梗敛肺降气,沙参养阴清热佐以杏仁可宣泄肺气,兼润太阴解除上焦燥热;暑温咳嗽以益元散、六一散为主方清暑益气配合杏仁宣降肺气。

4.2 叶氏治疗内伤咳嗽注重湿邪 叶氏云:“吾吴湿邪害人最广”“酒客里湿素盛,外邪入里,里湿为合”。吴地因气候环境湿热之邪较甚,湿热之邪以脾胃为病变中心,脾胃为生痰之源,脾胃不和,痰气上逆,肺失肃降而咳。脾失健运者易感受湿热之邪,同时长期咳嗽肺气亏虚又反过来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叶天士在治疗咳嗽时非常重视湿热之邪为患所致的种种病证,在咳嗽药物频次上可以看出针对“湿郁温邪,阻遏肺气”所致肺气不利,气逆不降致的咳嗽,治疗上大量运用贝母、薏苡仁、杏仁、茯苓、滑石等清热化湿药物。

4.3 叶氏擅用培土生金法治疗咳嗽 叶氏在辨治慢性咳嗽时十分重视脾胃,对于脾胃气虚,脾阳不足而所致的咳嗽,常用培土生金法,大量运用健脾益气与温补脾阳之方药如异功散加味(9方)及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加味(14方)。叶天士以健脾益气,温补脾阳,行气除滞,健脾补母,佐以化湿祛痰药物使得脾得健运,水谷精微得以转输,则痰液无从而生,咳嗽自愈。

4.4 叶氏治疗久咳善用养肺胃阴液 《临证指南医案·咳嗽》中大量运用了沙参、麦冬、玉竹、扁豆、天花粉等养阴药物。叶氏认为咳嗽后期,长期久咳,肺虚及母,咳嗽后期常常伴有胃阴亏虚,对于胃阴亏虚,津液不足者,叶氏常常以甘凉养阴之方药,以金匮麦门冬方及沙参麦冬汤为主并佐以天花粉、玉竹、石斛、鸡子白等养阴清肺之药,特别对于胃阴亏虚,自创和胃养阴清热法。同时因“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金水互生。肺病日久必然影响到肾,所谓“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咳嗽一证也不例外。同时,肾精不足,水不生金,又使咳嗽迁延反复,久治不愈,因此叶天士对于一些慢性咳嗽后期常常运用六味地黄丸、都气丸加味(11方),佐以紫河车、人乳粉、胡桃肉等填补肾精,肺肾双补。

5 结语

通过对叶氏《临证指南医案》“咳嗽”医案的学习、研究,使我们可以对叶氏治疗“咳嗽”的学术思想、辨治方法等有初步的了解,并且对当今的中医咳嗽特别是慢性咳嗽临床治疗有很大的启迪,特别是叶氏治疗咳嗽医案中涉及肺、脾、肝、肾、胃等多脏器,对于各个不同的病机,强调治本而很少使用专业治疗咳嗽的“镇咳药”。叶氏特别善于化裁古方,对于经方如桂枝汤、麦门冬汤、肾气丸、建中汤、异功散等加减运用师古而不泥古。在治疗咳嗽的方药中善用杏仁,重视对肺气的宣发肃降,重视脾肾及胃阴。

猜你喜欢
临证指南叶氏沙参
肺热肺燥 喝点冰糖沙参粥
A New Leaf Litter Toad of Leptobrachella Smith,1925 (Anura,Megophryidae) from Sichuan Province,China with Supplementary Description of L.oshanensis
Network Pharmacology Investigation in the Mechanism of Radix Pseudostellariae-Rhizoma Anemarrhenae Therapy for Diabetes Mellitus
关于南沙参的品种问题
《临证指南医案》中“四时节律”运用探析❋
鸣鹤叶氏诗人与白湖诗社
沙参麦冬汤缓解老慢支
基于中国知网的《临证指南医案》研究概况分析※
坐拥金山却穷死的袁世凯六姨太
做人要逗,才华要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