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期形势下谈谈如何校依法治校

2018-08-21 10:10吴继萍
当代教育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代会治校教职工

吴继萍

【摘要】依法治校,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如何强化学校法制化管理,建立法制化的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依法治校,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依法治校的实施关键在于落实,其主要做法有:成立依法治校领导组织,发挥整体功能;树立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强化依法行政;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夯实依法治校的基础;建章立制是落实依法治校的最有效的途径;依法保护学校和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最终形成和谐有序的法制化学校。

【关键词】依法治校;整体功能;管理理念;依法行政;基础;建章立制;保护;合法权益

依法治校,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有效保障。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组织和机构,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因而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实行依法治校是实施依法治教的关键,是依法治教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一個切入点和突破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管理的需要,学校如何面对和适应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笔者认为首要的问题是应当建立法制化的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依法治校。这样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开展了依法治校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绩,曾多次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和社会的肯定。在此,就我校依法治校的几点做法抛出来,恳望各界人士斧正。

1成立依法治校领导组织,发挥整体功能

学校成立依法治校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政教主任及各处室和各年级班主任为成员。认真落实校长责任制,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具体抓,成员分工负责的网络,各负其职,分工合作,责任到人。同时学校组织领导小组人员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等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增强教师法制观念,努力掌握法律基础知识以及学校管理中涉及的其他法律知识,从而能准确理解和运用法律、法规,指导学校实际工作,管理各项事务,维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把依法治校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程,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奖惩。

2树立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强化依法行政

在依法治校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能否树立明确的法制观念,认清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是学校实施法制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学校管理者应当把依法治校上升到依法治国的高度来充分认识,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改变思想作风和管理方式,改变传统的管理手段与体制,要从过去主要依靠权力、运用行政手段的“家长式”管理,逐步转变到依靠法律、法规,逐步转移到依靠法律、法规规章和学校章程实施管理,严格行政执法有序,明确执法范围,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法制水平。树立起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

3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夯实依法治校的基础

依法治校的主渠道是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我校对此项工作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教师队伍法律素质的提高,抓好法制教育队伍建设;一手抓学生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首先我们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在每学期的开学初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县里的普法考试。这些学习活动让每位教师的法律素质得以提高的同时师德素质也得到大大的提高,他们都认清了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明白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他们都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纪守法,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对学生,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法制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把法律教育作为依法治校工作的基础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首先,我们将法律知识教育列入学校教育计划,作为班会内容,做到每月班会课至少安排一节法制教育课,真正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的落实,努力使学生的法制教育规范化,课程化,更加深刻,更具效果。学校要求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法律知识。其次,我们将法制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让学生在常规管理中,适时地接受法制教育,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例如我们利用班级黑板报等平台进行普法宣传,我们组织学生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中小学生“知法守法”、“我做合格小公民”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多方面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除此以外,学校为了强化学生的法制安全意识,学校每学期还请县关工委、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到我校做法制教育报告,安全教育宣传,让学生自觉主动的接受法律安全知识教育,增强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远离网吧,远离毒品。我们还努力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的法制教育网络,让中小学生受到全方位的法制教育和熏陶。

4建章立制是落实依法治校的最有效的途径

要把依法治校落到实处,要对学校各方面的运作施行规范化、制度化,让学校的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学校就必须建章立制,因为建章立制是落实依法治校的最有效的途径。

4.1认真实施全员聘任制

学校制定全员聘任制方案,由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校内实行因须设岗,定员定编,并根据岗位工作的不同性质确定各种岗位职责,对富裕人员实行转岗,缓聘培训等措施,激发了广大教职员工遵纪守法,敬业奉献的热情。

4.2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制度,重大事项实行公示制度

为了切实增强教育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对于一些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制定了具体的校务公开实施方案,并予以执行,在干部推荐,职称评定,教职工评优等热点工作中,做到“四公开”,即:指标公开、条件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实行“阳光操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收费方面,坚决执行一费制。同时,我校还聘请学生家长和社会相关人士为“行风监督员”,对学校收费,资料订阅、师德师风等领域进行监督,并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学校管理层。坚决做到收费公开,财务收支公开,有力的推动了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的深入开展。

4.3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以下简称“教代会”)

学校以教代会为基本载体,把全面推行校务公开与加强教代会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不断补充和丰富教代会的内容,拓宽教代会工作的领域。学校在发挥教代会功能的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规章制度,同学校的重大决策,发展规划、规章制度、奖惩办法、财务收支等情况都通过教代会向教师公示。通过落实教代会参与学校决策,管理和监督干部的职权,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的进程。学校通过实施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扩大基层民主,进一步调动和发挥教职工群众的积极性,让广大教职工在获得对学校知情权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教职工民主参与权和监督权,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真正实现学校的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

4.4完善考核奖惩机制

学校制定各种相应的考核奖惩办法,坚持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定期和经常性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和群众评价相结合,根据岗位职权要求分别对行政人员,教师和后勤人员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提拔等重要參考依据,极大的调动了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规范了师生的言行。

4.5建立校内申诉制度

学校对教师、学生或职工同对学校作出的有关处理而提起的申诉案件,要根据申诉制度及时受理,并按程序处理,做到公开公正执法。

4.6建立首问负责制

学校安排领导、教师值班,对学生、家长的来访,投诉都要做好记录,严格按程序办理,限期调查核实,做出相应处理,并把结果反馈给学生或家长,随接待随负责,坚决不许推诿扯皮,坚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实有交待,有效推动依法治校工作的深入开展。5依法保护学校和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

加强教师管理,防止出现教师违法行为。加强教师的法律教育,实施教师承诺制度,建立教师师德档案,提高教师遵纪守法和规范自身行为的自觉性。建立教师违法行为的防范,警示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学校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确保教师的各项权利的实现,当教师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教师的权益,遏止违法行为的侵害。

严格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及其他各项权利,完善保护机制,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安全第一”的意识,依法维护学生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及其他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保护学生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无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和其他侵犯学生人身权利的现象。按照国家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无乱收费现象,采取各项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建立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建立和实行校内学生申诉制度,确保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学校应坚持不懈的加强对学生进行权利义务教育,自我保护教育和安全教育。

学校严严格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中小学一般不得开除未成年学生;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依据合法、符合规定程序。

古话说的好“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时代赋予了学校教育更神圣的使命,我们将一如既往、励精图治,我们在今后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不断的求索,不断的努力,继续高居素质教育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依法治校,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猜你喜欢
教代会治校教职工
南县:举办跳绳比赛
加强高职院校二级教代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未来学校的管理理念
对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再思考
中小学教代会的异化及破解
破解教代会中“假民主”需提高“五度”
高校教代会与大学民主治理的发展
以依法治校提升大学管理水平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先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