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外活动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

2018-08-21 10:10李佳红
当代教育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

李佳红

【摘要】在心理健康成为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内容的今天,作为以身体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学校,体育必须承担起促进学生心理健的重要作,它不仅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自信心的增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它还是治疗和辅助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 中学生心 理健康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体、心理、个性快速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伴随着个性心理的形成,中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得异常突出,外在为顶撞老师、破坏公物、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为此,学校加大管理力度。中学生这种心理疾病的长期存在,但影响其身心健康,而且为教学质量的提高设置了不少的障碍特别是给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分析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以及体育课外活动对学生治疗心理疾病有积极作用,并建议通过丰富课外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来促进对中学生心理健康。

1新课改中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

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有独特的作用,不同的体育项目有着不同的作用。体育锻炼有各种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它消除学生紧张情绪、发泄内心冲动潜意识、郁闷和单调,并提高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满足心理需求,还能磨练性格、锻炼意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显著松弛人的紧张神经,改善人们的自我感觉,消除失落和诅丧情绪,是保持增进心理健康、消除心理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体育作为一种心理治疗和康复手已

经被广泛应用。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课外活动,能够满足各类学生的心理需要,这对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新课改中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课的继续和延伸,它不仅对提高体育教学质方面有积极影响,并对学校实施新课改、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身心素质有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對目前提高中学生体育健康课程的构成、内容体系、方式方法、校本教材开发等方面有一定作用。第二、对提高中学生素质教育有重大促进为提高中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提高。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课外体育活动有宽松的环境,自由地选择体育锻炼项目,对于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和自学体育锻炼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2课外体育活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1促进智力发展

心理学KG.Bmwn认为,智力是学习能力、保持知识、推理和应付新环境的能力,我国较多的心理学家任为,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其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体育锻炼对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改善中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

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发展,并使思维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反应速度等得到改善和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并使中学生能够有更好的精力去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手段。

2.2培养良好的情绪

心理疾病与人长期情绪低落、烦躁、压抑等有关,但体育运动可以调节中学生的情绪、改善心理的不良反应。中学生由于持续、紧张学习,极易造成身心疲劳和神经衰弱,而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调节情绪、发展乐趣,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身体锻炼的参与者能体验到运动愉快感,即个体锻炼后能产生满足、愉悦、舒畅、积极参与活动感,使得能力感加强,这是与个体积极的感觉相联系的最优化的心理状态。所以经常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参加那些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体育活动,可以使他们从中得到乐趣,振奋精神,陶冶情操,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2.3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课外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具有重要作用。课外体育活动能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并可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坚毅和拼搏等优良个性心理品质。有关研究和体育实践表明,身体练习可以改自我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能带来流畅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活泼愉快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课外体育活动又可使学生不良情绪得到合理形式的渲泄,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达到平稳而取得缓和,从而消除学生心理的疲劳,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2.4增进师生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课外活动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会吸引师生的共同参与,从而为师生的交流提供广阔的空问。一方面老师可以体察学生的心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了解学生学习背后的故事,为日后的谈话积累资料;另一方面使学生感觉老师的平易近人,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直接避免往后意见的分歧而导致的师生冲突。由于课外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它总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因此,可以通过课外体育活动来提高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走人社会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的节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5课外体育锻炼能治疗心理疾病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竞争的激烈和生活压力的加大可能会使许多学生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进而导致忧郁、孤独等各种心理障碍的产生。心理学研究表明经常参加有氧锻炼可以减少自我反应引起的心理和生活上的紧张。

美国科克凯尔迪等人1990年指出:体育锻炼已成为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3结论

中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形成是中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环境因素和家庭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体育课外活动为中学生心理疾病的消除和治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不仅对中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对教师的教学也是很好的促进,体育课外活动使得教学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中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和和谐校园的建设。

4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表明体育课外活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是积极的,因此,建议通过以下形式来丰富体育课外活动,目的在于进一步正确引导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①开展学校传统的体育课外活动,并根据各年龄层学生的特点设计体育课外活动;

②开设体育课外活动课程选修课并记录学分;

③定期开展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及拓展运动以及师生共同参与的各项比赛。

猜你喜欢
课外体育活动
教育病理学视角下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研究
美国纽约州罗伯特小学“健康的投资组合”课外体育活动分析与启示
继承发展 提高质量
关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临翔区一中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中学生课外体育学习指导的网络化初探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新模式探究
高校俱乐部式课外体育活动模式的实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