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的作用

2018-08-21 10:10邓敏
当代教育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激励性语言评价

邓敏

【摘要】课堂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达到一系列既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而课堂教学评价则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评价对教学过程有监督和控制作用,对教师和学生则是一种促进和强化。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较高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鼓舞,同时可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即使评价较低,也能催人深思,激起师生奋进的情绪,起到推动和督促作用。

【关键词】幽默的评价语言,让课堂充满活力;委婉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乐于接受;激励性评价语言,让“关爱”洋溢课堂;针对性评价语言,让“方向”及时调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评价语单调乏味,总是不断重复“很好”“正确”“你真棒”等简单评语,久而久之,学生听了就会毫无感觉,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恰当的课堂评价语能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活跃课堂,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此,教师需要采取如下几个方式实施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幽默的评价语言,让课堂充满活力;委婉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乐于接受;激励性评价语言,让“关爱”洋溢课堂;针对性评价语言,让“方向”及时调整。

1幽默的评价语言,让课堂充满活力

幽默是一种才华,更是一种力量。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必将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巧妙地运用风趣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这样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老师与学生问的距离,让学生在轻松、活泼、充满笑声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在这方面,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就做得很成功。他在教学《统筹方法》一文时,让学生口头列举现实生活中运用统筹方法的实例,不少学生都列举的是做饭、烧水之类的事,对此,既不能简单否定,但课堂又不能滞留不前,当时魏老师便风趣地加以点评:“咱们能不能把自己从狭小的厨房里解放出来啊,把眼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呢?”学生会心一笑,课堂便被引向了深入。可见,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努力磨砺自己的教学语言,才能成为学生真正信服的“幽默大师”。

2委婉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乐于接受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我坚定地相信诱使儿童自觉地、刻苦地从事脑力劳动一种最有效有力的刺激,就是赋予他的脑力劳动以人情味儿……”学生在课堂上难免会犯错误,比如简单的问题回答不正确,或者文本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做出各种举动,打乱了教学秩序,如果老师简单地以“回答错误,请坐!”“不对!谁再来!…‘你怎么能这样呢?站起来!”等等粗暴的评价语来否定学生的回答或批评学生,势必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击学生的自尊心,慢慢地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是件非常乏味的事情,课堂也变得比较沉闷,这样,到了高年段,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教室里主动举手的学生就会寥寥无几。因此我们必须用婉转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乐于接受批评,反思错误。大家都知道《北风和太阳》的故事,凛冽呼啸的北风不能使孩子脱下棉衣,而温暖的太阳可以做到,这是因为太阳用自己的热情打动了孩子。

当学生回答得不准确,辞不达意时,这时教师应该肯定他的优点及正确的地方,并鼓励他说:“我知道你心里明白了,可就是语言还没组织好,请坐下再考虑一下。”对于没有回答出来的同学应很委婉地告诉他:“如果你再仔细考虑一下,我相信你一定会答上来,下次我再给你一个机会,你会回答的很好的!”

由此可见,评价语的委婉性,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要有亲切感,要充满感情,而不能冷冰冰,夹枪带棒。这样就能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也就乐于接受知识和完成作业了。

3激励性评价语言,让“关爱”洋溢课堂

美国教育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希望得到尊重和赞美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愿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性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新课程中的教师,应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管理者、训导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在前进的路上遇到的成功或失败,既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也可能成为新的动力,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和鼓励,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老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准备100顶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的頭上。众所周知,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赏识,人人都需要他人的鼓励。《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确加以引导。”因此,教师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如,问题提出后,鼓励孩子们发言:“小朋友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诉大家,好吗?相信你能很行。”“谁能用你的聪明才智,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又如,当学生提出一个很有见解的问题时:“这个问题提得真好,非常有价值,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太妙了,好!好!经典。”“真是巧思妙解啊!”“这样的想法只有你才想得出来,太好了。”“我又发现了一个小数学家。”“你是我见到的最聪明的学生。”“老师也没有想出来,真是后生可畏啊!”“能够教你们这样的学生真是一种幸福。”等等诸如此类的亲切明朗、热情洋溢的话语,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感染?怎么会不努力?怎么会不上进呢?

4针对性评价语言,让“方向”及时调整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他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伙伴,也是与学生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独特感受”,应该说,这是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的,也是重要的评价原则,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见解、感受和体验有时会偏离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如在学习《三克镭》时,有的学生认为:居里夫人真傻,不懂得利用自己的发明赚钱,导致自己做实验研究都没有经费,如果她能做一位利人又利己的实惠主义者,不是更好吗?;在学习《狐狸和乌鸦》一文时,有的学生认为:“狐狸很聪明、很能干、本领大、能随机应变。”针对这样偏离社会主导价值观的见解,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语的导向功能,让学生的错误观念得到有效的纠正,从而受到正确的教育。

在学习《盲孩子与他的影子》一文的过程中,一位学生在小组讨论时,颇有些怨言:盲孩子不就是一个瞎孩子吗?有什么好学习的呢?我立即提醒他说:“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出言不逊就是自辱。有的人虽然眼瞎了,但并不等于他的心就不明亮;有的人虽然眼睛明亮,但并不等于他的心就不盲。”听了教师的这一番教育后,这位学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面露愧色。

因此教师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进行恰如其分、有针对性的评价,展示评价语的魅力,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使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评价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学校教育最主要的场所是课堂,因此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发展最重要的阵地。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不仅不能使学生得到很好的发展,相反,它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某种抑制作用;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能够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还能够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使得学生充分活动,形成良好教学氛围和师生互动关系,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得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激励性语言评价
建立和实施企业激励性年金制度探讨
化学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运用与思考
浅谈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军人激励性薪酬体系优化设计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