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2018-08-22 07:30邓玮瑜增胜田吴秀娟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阿托内皮细胞硬化

邓玮瑜 增胜田 吴秀娟

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老年患者,其中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激活及自体生物活性物质是常见的危险因素[1]。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普遍偏向于高脂高热量饮食,三高人群比例逐年攀升,且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患者罹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高。动脉粥样硬化是脂质沉积于动脉壁并逐渐发生病理性发展的过程而导致的一类疾病,其中最容易受累的血管是颈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血管病变硬或形成粥样斑块,而斑块脱落或破裂形成的微血栓脱落可能造成脑梗死,继而引发患者出现偏瘫、偏盲等脑局灶性损伤症状[2-3]。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发展及斑块不稳定密切相关,脂质沉积可损伤动脉内皮细胞,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炎症反应。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参与,内皮功能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首发步骤之一,其中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ndocan)与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可作为内皮细胞激活标记物之一,其合成和分泌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调节,Endocan活化可调节淋巴细胞功能,从而加速损伤修复[4]。近年来研究发现,Endocan能够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在AS斑块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机体长期过度炎症反应有关[5]。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常采用控制血压、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综合措施,合并颈部血管粥样斑块常是脑梗死反复发作和导致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稳定粥样斑块的稳定十分重要,他汀类降脂药不仅具有调脂等作用,还可改善动脉血管的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异常增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预防血栓形成、稳定粥样斑块及抵抗炎症反应等,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6]。本研究就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外周炎症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7],并经脑部磁共振成像(MRI)、CT、或脑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确诊,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心房颤动病史、脑出血和颅内占位性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腔隙性脑梗死、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痛风、营养不良、恶性肿瘤、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水平、吸烟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稳定粥样斑块、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60902,规格:10 mg),10 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 1~2 cm处内中膜厚度(IMT),于锁骨内侧端横向检查颈总动脉,前、中、后3个方向分别观察颈总动脉横轴及纵轴实时图像,测量3次取平均值即为平均颈总动脉IMT;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脂水平、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及 Endocan水平;统计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比表示的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NIHSS评分、IMT比较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IM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IMT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IMT降低程度较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2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IMT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IMT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NIHSS评分(分) IMT(mm)对照组 38 20.86±4.98 8.14±2.14 3.81±0.99 1.53±0.45观察组 42 21.78±5.01 5.42±1.04 3.75±0.94 1.07±0.13 t值 0.812 7.338 0.278 6.342 P值 0.408 <0.01 0.782 <0.01

2.3 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Endocan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FN-γ、IL-6水平及Endoca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FN-γ、IL-6水平及Endocan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 IFN-γ、IL-6水平及Endoca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4。

2.4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3 讨论

脑梗死是永久致残性疾病之一,急性起病后,多采用机械和药物溶栓等手段治疗,但由于此类方法最佳操作时间窗较小,且与医院技术水平和设备等有关,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研究认为,脑梗死发病因素较多,其中动脉粥样硬化为常见病因之一[8]。目前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研究较多,但尚无统一定论,其中脂质浸润学说是较为成熟的理论,认为该疾病是由于内皮细胞功能不全导致脂质沉积于血管内膜下继而导致机体发生氧化应激等反应,产生泡沫细胞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等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总胆固醇 三酰甘油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照组 38 6.41±1.48 3.77±1.42a 3.67±1.21 1.46±0.76a 4.07±1.23 1.96±0.89a观察组 42 6.37±1.52 3.51±1.31ab 3.74±1.07 1.28±0.22ab 4.13±1.27 1.74±0.68ab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Endocan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Endocan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IFN-γ(ng/L) IL-6(ng/L) Endocan对照组 38 1.59±0.47 1.08±0.39a 13.22±5.21 7.53±2.11a 1.42±0.31 1.18±0.29a观察组 42 1.56±0.41 0.84±0.28ab 12.42±4.91 4.89±1.38ab 1.34±0.29 0.98±0.16ab

有害产物,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抑制内源性一氧化氮(NO),使血管收缩,内皮细胞间隙增大,加快脂质物质沉积于内皮下,进一步发生氧化应激等。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的治疗原则为控制慢性基础疾病,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他汀类药物对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和预防具有积极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血脂、内皮细胞功能、稳定动脉壁粥样斑块等[9]。

表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IHSS通过意识水平、视野、面瘫等15个项目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具有简单、快速等优点,多项研究显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价具有良好价值,临床中较为常用[10-12]。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剧烈炎症反应可使动脉血管壁增厚、血管弹性减弱等,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IMT可反应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目前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研究逐渐深入,认为在内皮细胞损伤和脂质沉积的过程中会诱导机体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趋化,淋巴细胞会在损伤内皮细胞周围聚集,参与炎症反应。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可产生INF-γ等物质,INF-γ通过活化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其吞噬脂质物质和分泌趋化、黏附分子,促进泡沫细胞和粥样斑块形成,并可导致粥样斑块破裂[13]。体内大量炎症因子相互影响,IL-6能刺激T细胞和B细胞显著增殖,促进中性粒白细胞进入血管内膜,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IMT、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每天服用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有效调节血脂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FN-γ、IL-6和Endocan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大。说明阿托伐他汀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体内炎症水平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内皮细胞的修复等具有促进作用,且每天20 mg治疗剂量的疗效优于10 mg。本研究由于样本量较小,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需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相关研究加以验证。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有一定促进作用,且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且每天服用20 mg的阿托伐他汀的疗效优于10 mg。

猜你喜欢
阿托内皮细胞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原花青素B2通过Akt/FoxO4通路拮抗内皮细胞衰老的实验研究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