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本的角度谈公司治理

2018-08-22 07:48邢潇丹张芦华徐晶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1期
关键词:公司治理

邢潇丹 张芦华 徐晶

摘要:文章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谈到公司治理问题中投资者与经营者及管理层与公司员工之间的代理问题,并从会计成本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最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公司治理;第一类代理问题;管理层与员工代理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公司治理理论研究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在公司治理成本问题的研究上,如何才能做到使公司治理绩效最大化而使公司治理成本最小化,已经成为一个难题。鉴于此,本文从成本的角度对公司治理问题进行研究。

一、公司治理的含义和分类

公司治理是指公司制的企业制定关于决策、激励、约束、监督等方面的制度,意在分配、制衡利益相关者在经营效率和科学决策等方面的权利和责任,以规范公司有关各方的责、权、利关系。它的实现通过一系列制度搭建成的公司治理框架, 然后企业通过制度的落实来实现利益相关者权益与义务的落实,最终使得企业实现自己的目标。公司治理机制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制度构架。

从上述公司治理的含义来看,公司治理必须要通过一定治理结构才能发挥作用。这里的治理结构既可以抽象地理解为一种制度安排,也可以理解为,为解决公司治理问题设置的具体机构所进行的治理活动。

从公司治理的设计或实施所利用资源的来源,本文将它分为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控制系统。其中,外部治理机制除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外,各个市场机制对公司的监控和约束,包括:产品和要素市场竞争、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公司治理的法律和政治途径、声誉市场与职业关注等;其对应的成本包括市场治理成本、服从成本、政府的治理成本及制度摩擦成本等。内部控制系统指的是在企业的资源计划范围内,通过机制的设计或实施来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各种治理机制的总称;它包括董事会(外部董事)及大股东治理、激励合约设计、债务融资等;所对应的成本包括治理主体的交易成本、第一类代理成本(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第二类代理成本(投资者之间)、治理结构的组织成本等等。

本文主要考察内部控制系统中第一类代理成本(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和公司管理层与公司员工之间的治理成本。

二、第一类代理成本(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对策

(一)第一类代理成本产生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企业规模逐渐扩大,股东数量日益增多,企业所有者逐渐脱离日常经营管理,开始聘用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知识、超常决策能力并且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代理企业的所有者行使经营管理权,从而形成了“所有权与资产控制权相分离”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由此而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

实际上, 所有组织中都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并它通过契约的形式表现出来。委托人与代理人签订契约,代理人从契约中获得一定的权利,同时,委托人使用契约来激励和约束代理人的行为以此获取相应的收益,从而代理关系形成,对应的产生代理成本与代理收益。由于契约的存在就会产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的不对称又分为事前的信息不对称和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前者表现为逆向选择问题,后者表现为道德风险问题。

(二)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道德风险在实际中表现为:经营者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尽力去实现企业的目标。他们并没有把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经营目标,不会卖力的去提高企业的净利润。因为股价上涨的好处只归于股东,他们没有必要为提高股价而冒险,相反如若失败,则会影响他们的“身价”。他们并没有做什么错事,只是没有竭尽全力工作而已。这样的不作为并不构成法律和行政责任问题,只是道德问题,股东也很难掌握证据来追究他们的责任。

逆向选择表现在实际中表现为:经营者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背离股东目标。例如,购置高档汽车、装修豪华的办公室等增加企业的管理费用;或者通过盈余管理的调整,使得报表上企业净利润减少,导致企业价值被低估,股票价格压低,自己借款买回,最终使得股东财富受损。

(三)应对信息不对称的对策

产生第一类代理问题的原因在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经营者对企业信息的了解程度胜过股东。所以,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股东获取更多的企业信息,来对经营者进行监督。但事实上,全面的监督是不可行的,原因在于:经营者比股东具有更大的优势以及全面监督的成本已经超过它所带来的收益。所以,股东往往只能通过财务报表来审视经营者的经营。想要企业的财务报表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投资者就必须要和管理者签订一定的契约来约束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其实,会计制度就是一种契约。从成本管理会计的角度来说,选择合理的成本分配方法可以使每件产品消耗的材料和人工得到量化,可以对每批产品之间和本期与上期之间的产品成本差异是进行比较并找出原因的,这样可以使经营者付出努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率。同时,从对间接费用的计量,可以看出有多少间接费用是产品消耗的,是可以通过产品进行收回的,也能看出有多少间接费用是经营者管理所消耗的。从这些方面,投资者可能获得更加真实的财务报表以及加强对管理者的监督。另一方面,投资者可以采用激励计划,使经营者能够分享企业增加的财富,鼓励他们采取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行动。而且,投资者在采用激励计划时,都必须要从会计成本的角度来考虑。因为在计划激励阶段,投资者无法衡量机会成本,只能从会计成本衡量在考虑,比如,用什么激励工具、激励工具的数量以及激励成本是否超过激励的收益等等,只有会计的成本才能找出使得激励成本和经营者偏离股东目标的损失的最佳平衡点。

所以,不论是监督还是激励机制,都需要在依赖会计成本的基础上做出,力求找到使監督成本、激励成本和经营者偏离股东利益的损失这三者之和最小的解决办法。

三、公司管理人员与公司员工之间的治理成本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一)公司管理人员与公司员工之间的治理成本产生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的分工日益精细化、专业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产品的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合作生产和任务相互依存的团队活动,这样就导致监督难度的加大;在缺乏监督的条件下,管理层很难客观地衡量出员工业绩水平的高低,同时导致团队工作的串谋。

事实上,管理层与员工之间也是一种合约关系。从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来说,合约是当事人(兩个个体以上)在地位平等、意志自由的前提下各方同时为改进自己的经济状况(至少理性预期)而在交易过程中确立的一种权利流转关系。同时,现代合约理论将合约分为完全合约与不完全合约。完全合约是指能够在事前预期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对各种情况下缔约当事人的责权利和违约处罚等都做出明确规定的合约。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出现不完全合约。不完全合约是指包含缺口和遗漏条款的合约。导致合约不完全的原因主要有:表述得不明确;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订立某一条款的成本高于其收益;人的有限理性。笔者认为,管理层对员工的工作情况不是完全了解的,同时由于员工人性本质的有限理性就导致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契约成为不完全契约,于是产生了公司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治理成本。

(二)对策

在企业现实的生产活动中,采用固定效益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价会导致员工偷懒和舞弊行为,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势必要采取相对绩效的评价。相对绩效的评价的方法中,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锦标赛制度。Lazear和Rosen(1981)在文章《Rank-order Tournaments as Optimum Labor Contracts》通过使用锦标赛激励理论来解决企业管理中的激励问题。他们假设,委托人可以事先设置一个奖项,这个奖项可以是职位的晋升,也可以是一笔丰厚的奖金,或者其他可以增加经营者利益的东西。设置奖项就是一种激励手段。在企业经营中,相对绩效高的某个或某些代理人才能赢取这个奖项;而相对绩效低的代理人则得到较少的奖金或者被解雇作为惩罚。不论是使用奖金的方式还是使用职位的晋升作为激励工具,这一激励工具的成本都可以通过会计成本进行有效地量化。而且通过会计成本的量化与团队绩效的提高,管理层能够比较激励成本与激励所产生的绩效能明确看出激励所带来的收益的增加,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同时,通过大量学者的分析性研究和实证研究,企业如果采用锦标赛制度,它的相对绩效的激励比固定绩效更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使得整个团队有更好的产出,以便能更好地解决公司管理层和公司员工之间的代理问题。

四、结语

从以上分析来看,由于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很难具体的量化,公司治理中代理成本的问题必须要通过一种方式量化和解决,会计成本则不失为具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但是本文只分析了代理成本问题中的两类问题,并没有对其他类型的代理问题进行分析,公司治理中所有代理成本问题是否能通过会计成本得到有效地解决,还有待考察。

参考文献:

[1]科斯,等.契约经济学[M].李圣风,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严若森.公司治理成本的构成与公司治理效率的最优化研究[J].会计研究,2005(02).

[3]严若森.公司治理的成本与绩效分析:一个一般性框架[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4(06).

[4]桑士俊,等.公司治理机制与公司治理效率——基于公司治理成本的分析[J].会计研究,2007(06).

(作者单位:邢潇丹,云南省审计厅;张芦华,中国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营业部;徐晶,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

猜你喜欢
公司治理
内控建设、公司治理和产权性质
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协调
财务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室内装潢宜俭朴宜居宜习宜养生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双重股权结构的利弊分析与立法建议
我国家族信托的法律研究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关系探究
浅析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