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的金融创新

2018-08-22 07:48兰惠英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1期
关键词:实体经济任务金融创新

兰惠英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必然需要各领域不断创新,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领域必然责无旁贷。当前,金融创新的产品和服务要助力实体经济。与此同时,抑制资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也是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金融创新;方向;任务;实体经济

一、引言

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的瓦解,全球金融体系发生了巨变。包括实行浮动汇率制,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出现等。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市场国际化、国际融资证券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

关于金融创新有多种表述。例如,有观点认为金融创新是TRLCK+理性的自利=金融创新。其中,TRLCK是资本充足率、监管、关技术、利率风险和客户等,这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货币金融大辞典》(帕尔格雷夫编著)解释金融创新:由需求派生的利润驱动,并且使得那些有创造力的经济主体能够从金融创新中获益;将金融创新分为产生信贷、转移风险、扩大流动性和产生股权,是国际清算银行对金融创新的划分;由于金融创新来自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总是根据金融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探索盈利性的创新。因此,根据金融创新的原因,划分为适应需求变化的金融创新、适应供给变化的金融创新和规避管制的金融创新。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然需要各领域不断创新,于是随着“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兴起,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热情被激发,金融创新再次成为理论界讨论的问题。而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新常态时期,研究当前金融创新的主要方向和基本任务势在必行。

二、金融创新的基本方向和任务

尽管金融领域的创新所涉及内容和范围多而广泛,但在当前,可以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创新这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进行金融创新

社会财富的基础来自于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发展的结果就成为立国、强国和富民的根本。因此,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就成为中国金融创新的主要方向和任务。尽管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的范围非常广泛,但当前的重点是解决规范发展民间金融、中小企业贷款难和贷款贵问题,以及发展融资租赁等多样化的融资方式。

第一、中小企业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并且能够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如何开拓中小企业的贷款渠道和增加贷款数量,既是金融机构履行其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组成的共同体就应运而生。在这个三方组成的共同体中,由政府牵头将工商和税务等政府职能部门,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组成一个金融信息服务的平台。政府用这一个平台来提供公共服務,中小企业借这个平台发布借贷资金的信息,金融机构依据中小企业提供的借贷需求,以及其信用状况等通过综合评价,最终做出是否提供贷款的决策。

如何保证金融机构可持续地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非常重要。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福建省财政厅、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等,对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农村金融机构按贷款月均余额的5%进行奖励;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贷款约的基准利率的20%进行奖励补偿;对涉农贷款新增额的2%给予奖励;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的风险补偿,福建省财政厅按所提风险准备金的20%给予补偿,按月均担保余额的5‰进行风险补偿;天津市2015年就开始由市、区两级财政筹措60多亿元作为中小企业经认定为坏账的50%~70%进行补偿同时,在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引导下,促使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新模式,主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农村信用社作为直接为满足农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务,以及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的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发挥自己的优势,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例如,福建省农村信用社全省布设小额支付便民点13464家,小额支付便民点总交易笔数630万笔。其中,武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共布设小额支付便民点240家,实现了全县行政村100%的覆盖。便民点在服务“三农”,推进金融服务进万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截至2017年年底,全县小额支付便民点总交易笔数约9.7万笔,其中在领取社保金和缴存社保金方面,交易笔数占比分别达到45%和20.5%。

第二、拓宽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需要规范发展民间金融。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统计报告显示,在2015年的人民币存款中,城乡居民存款就增加了4.40万亿元。货币的“利息选高”特性或者说是货币的逐利特性,内在的具有强烈的意愿去寻求增值。不过,这恰好与民间资金助力实体经济的要求相吻合。如若不然,这些民间资金就去炒生姜和大蒜这一类农产品,去炒房地产等这些不动产。这样不但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带来某些领域的混乱,以至于扰乱金融市场秩序。

第三、加快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是中央政府的正确决策。中央政府的这一决策既有利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又能够拉动企业设备投资。融资租赁在已经实行“融资租赁聚集区”的经济效果已经不断地显现出来。不过,也要认真对待融资租赁本身可能存在的风险。为了保证融资租赁健康发展,政府或者行业协会要制定行业规则和强化风险防范。

(二)创新金融衍生工具与防范金融风险

首先,金融监管的艺术在于权衡金融创新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金融衍生工具创新是金融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90年代金融衍生工具称得上五花八门。例如,投资者用来“对冲”利率风险的衍生工具,有混和浮动利率债券/欧洲债券(1986年)、超级浮动利率抵押担保债券(1987年)、固定-浮动合成债券(1990年)和联邦基金远期利率协议(1991年)等。

金融创新过度论认为,金融创新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只有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了经济效率提高的金融创新才是有价值的。因此,如果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就是过度的金融创新。尽管这种观点强调了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但并没有说明或者忽略了虚拟经济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的方面。

1992年在上海股票交易所和上海外汇交易中心分别推出了国债期货和外汇期货,2010年4月股票指数期货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与金融体系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的金融衍生工具就品种和交易量而言,的确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不管是像股票指数期货、股票市场的程序化交易、融资融券交易等舶来品,还是所谓“独创”(违反《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辦法》规定)的场外配资的HOMS系统等,都必须置于金融监管的范畴,使其发挥促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健康发展的功能。

其次,抑制资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是当务之急。在金融体系中,金融衍生工具大多数都隐含着潜在的金融风险。例如,按揭贷款方式尽管有其优点,但它能够借此制造“杠杆率”,而且其首付款越低“杠杆率”就越高。高杠杆率的后果是,违约风险的可能越大。因此,金融衍生工具创新需要警惕过度与滥用,以及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带来的金融危机,是历史留给这个创新时代的沉痛教训。在较长的时间内,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在不少方面与美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房地产市场情况有相似之处。例如,低利率和高房价,股票市场低迷,资产的泡沫在不断积聚。

美国股票市场的变化过程,不断下跌始于2000年3月,特别是2002年表现更为显著。于是,美联储就将房地产作为促进经济的新引擎,克服股票市场不能引领经济发展缺陷。于是,美联储2003年6月25日第13次下调利率,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很低的1%,目的是刺激市场对房地产的需求。

美联储下调利率的货币政策,使得低利率促使可调利率抵押贷款、资产抵押证券等这些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交易。这些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交易,使得巨额资金投入房地产,于是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诱导投资者的资金由股票市场转而投向房地产市场,结果是房地产市场获得了不菲的收益。美国的房屋价格在1997年秋季至2002年秋季期间,平均上涨了42%,很多家庭由此被戏称为“住房ATM机”。但是,如此集聚起的房地产市场泡沫,2007年惨遭破灭。恰逢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中许多大型的金融机构惨遭破产倒闭。

当前,中央政府宏观调控任务是,借助财政和货币政策手段,针对房地产等行业的泡沫化倾向,抑制资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让房价回归到合理的水平,真正做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才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实现这一目标,是对金融监管以及其他政策措施有效性的一次检验。

许多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以及进入21世纪,曾经由于放松监管,使得大量资金和金融业务游离在监管之外,尤其是流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领域,由此导致资产泡沫破灭。资产泡沫的破灭,严重的金融危机和持久的经济衰退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蔓延。为了避免这类经济悲剧的重演,中央政府做出了抑制资产泡沫的英明决策。

三、结语

综上可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更加需要金融创新。中国的金融创新,既要吸取西方国家金融创新过程中的历史教训,又要学习它们金融创新取得的经验。利用多种政策措施来激励金融机构创新的热情,通过创新驱动建立起更有效率的金融体系。

当前金融创新的金融创新的方向和任务主要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以及正确处理创新金融衍生工具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

参考文献:

[1]SinKey,Joseph F.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Management,[M]Macmillan,1992.

[2][美]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九版)[M].郑艳文,邢国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刘秀光.货币背离实体经济与回归实体经济的分析[J].西南金融,2017(07).

[4]王华庆.金融创新理性的思考[M].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

[5][美]E.雷·坎特伯里.经济学简史:处理沉闷科学的巧妙方法(第二版)[M].陈叶盛,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6]刘秀光.金融创新环境、路径和内容的国际比较[J].西南金融,2017(03).

(作者单位:福建武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猜你喜欢
实体经济任务金融创新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
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研究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与金融创新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