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发生类固醇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2018-08-23 10:10王长贵施丽丹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血小板

王长贵 施丽丹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在临床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减少并发类固醇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6年2月—2017年12月到该院接受治疗的124例血小板减少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有24例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类固醇糖尿病,作为观察组;其余100例未并发类固醇糖尿病的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C反应蛋白情况、复发率、并发症发生几率、治疗以及转归情况。结果 所选择的的124例血小板减少患者,有24例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类固醇糖尿病。观察组体质量指数、C反应蛋白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的发生几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22例血糖情况恢复正常,2例死亡。结论 在临床中,对血小板减少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在过程中很容易并发类固醇糖尿病,因此需要加强对各种可能会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与此同时并严密监测其血糖情况,从而改善预后以及及时诊断与治疗。

[关键词] 血小板;糖皮质激素;类固醇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2(b)-0062-02

血小板减少在临床中的主要症状是皮肤出血、皮肤黏膜紫癜等,病情严重者则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出血、泌尿系统出血等[1]。临床上通常对此类患者采取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但是在治疗过程需要对其血糖情况严密监测,必要时需要使用降糖类药物配合治疗等[2]。有研究显示糖皮质激素还能够对免疫方面产生作用,可抑制吞噬功能,增加感染风险。但是作为血小板减少疾病治疗的首选方式,长期或者超剂量的使用此方式治疗,很可能会并发类固醇糖尿病,所以需要对其诱发机制、相关危险因素等进行有效分析[3]。该文选择该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4例血小板減少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临床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减少并发类固醇糖尿病的效果,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到该院接受治疗的124例血小板减少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有24例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类固醇糖尿病,作为观察组;其余100例未并发类固醇糖尿病的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35~85岁,平均年龄(58.3±10.6)岁,病程4~7年,平均病程(5.7±0.9)年;观察组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36~85岁,平均年龄(59.4±11.1)岁,病程5~7年,平均病程(6.3±0.6)年。纳入标准:①经过多项检查符合血小板减少的诊断标准;②无精神疾病者;③主动接受与配合治疗。排除标准:①存在家族遗传史;②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③哺乳期妇女;④妊娠期妇女;⑤中途退出实验者。均由自己签署或者其家属代为签署知情同意书,组间性别、年龄等多项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国药准字H20030727),1 g/d,一共治疗3 d。并对其进行血糖检查,如果在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存在吃得多、尿的多、饮得多、人消瘦的“三多一少”症状,则需要每日定时测量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情况。若存在轻度异常,则需要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进行检测,确诊为并发类固醇糖尿病者则采用激素、静脉注射、服用降血糖类药物进行治疗。

1.3 评判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C反应蛋白情况、复发率、并发症发生几率、治疗以及转归情况。并发症采用泌尿系统感染、溃疡、感冒以及皮炎进行评判。

1.4 统计方法

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选择(x±s)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选择(%)表示,并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C反应蛋白情况比较

观察组体质量指数、C反应蛋白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复发几率比较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复发血小板减少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比较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并发类固醇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以及转归情况

对于并发类固醇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应当干预期阴式情况,保证低糖饮食,根据治疗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与减少使用激素的剂量,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中有11例患者使用二甲双胍等降糖类药物治疗,其对于血糖的控制效果较好,其余的患者均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一共连续治疗3周,最终22例血糖情况恢复正常,2例死亡。

3 讨论

血小板是从骨骼中已经发育成熟的巨核细胞中的胞浆脱落出来的小块胞质,虽然其数量在骨髓造血细胞中很少,但是其产生血小板的作用却非常重要,能够有效的止血,因此其是人体凝血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血小板主要作用为凝血以及止血、修复破损血管等[4]。

如果人机体内的血小板计数<<50×109/L,很可能会导致出现皮肤黏膜紫癜,术后较大量出血;血小板计数<20×109/L,很可能会自发性出血。临床普遍认为当血小板计数<20×109/L的时候,则需要输入血小板从而预防疾病。

血小板减少使指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时候,很容易引发风湿免疫疾病、血液病等,常见的有血小板生成受到阻碍,例如:急性放射疾病、急性白血病等。血小板受到破坏的时候则多发紫癜、戈谢病等。临床中多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且效果确切,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出现不良反应,例如并发类固醇糖尿病,如果不能够及时对其控制,会对生命健康构成威胁[5]。糖皮质激素在注射之后,会促进肝糖原进行分解,此时会产生葡萄糖,一方面能够阻碍其他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另一方面还会增加糖异生途径[6]。也有大量资料显示,如果长期使用超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很容易会诱发糖尿病,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对其血糖进行有效控制,加之糖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对于白细胞而言,能够抑制其吞噬功能,与此同时,可能会使感染病情加重或者诱发感染,所以在治疗的时候需要严格把握药品的使用剂量等[7]。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所选择的的124例血小板减少患者,有24例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类固醇糖尿病。观察组体质量指数、C反应蛋白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的发生几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血糖具体情况,如果存在异常,则需要对其采用将糖类药物、胰岛素等治疗。C反应蛋白是一种炎症指标,如果患者存在感染的可能或者受到损伤时,其C反应蛋白指标很可能会增加,进而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所以也需要对此项指标引起足够的重视。糖皮质激素对于胰岛素具有反调节功能,所以会带其机体胰岛功能带来一定程度的损伤,此时如果伴有类固醇糖尿病,便很可能发生感染,最终加重病情严重程度[8]。

综上所述,临床中对于血小板减少患者若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很可能会伴发类固醇糖尿病,所以在治疗期间需要对其血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如果患者已经确诊为类固醇糖尿病,则需要采用胰岛素、二甲双胍等降糖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减少复发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 李锦华.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减少并发类固醇糖尿病臨床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2016,17(4):520-523.

[2] 刘欣,武金文.糖皮质激素在血小板减少并发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79):86.

[3] 盛爱芹,涂远茂,郭锦洲,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发生类固醇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7,26(3):223-228.

[4] 刘文,黄晓悫.鼓室内注入类固醇激素治疗伴糖尿病的突发性聋Meta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7,24(6):291-295.

[5] 曹旭源.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使用激素后合并高血糖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9):276-277.

[6] 曹静,黄琨,徐敏.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6,39(1):4-8.

[7] 刘贝妮,石鑫淼,钟旭辉,等.肾移植患儿术后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现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7,12(2):152-158.

[8] 李丹.鼓室注射甲强龙联合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重度与极重度突发性耳聋的临床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6,22(3):244-246.

(收稿日期:2018-01-22)

猜你喜欢
糖皮质激素血小板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慢阻肺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阿托伐他汀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吉西他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血小板活化因子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性研究
血小板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