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生成、句思维与语文教学

2018-08-24 10:50周瑞敏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语句建构主义学习者

周瑞敏

2017年全国小学生和初中生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第一课的内容不再是拼音字母,而是六个汉字“天地人、你我他”。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中央台的电视采访中解释说,这是因为,针对小学生来说,刚入学就学拼音太困难。其实,这一看似简单的改变,是一种遵循人的语言学习规律的改革,可以说是对语言生成原理和语言与人之间的存在关系的正确理解和实际运用。这一原理是:语言生成是句生成,人的语言认知思维的基本单位是语句,句思维是人与语言关系的根本。

语言起源的本质是句生成

西方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就不断涌现关于语言产生的各种学说,有自然产生说,约定俗成说,模声说,智慧、理智力量说,突然生成说,行为、身势说,上帝创造说等。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也流传着关于对于汉语起源的各种说法,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汉字的创造说。不过在汉字产生之前,应该已经有以发音为载体的语言存在,结绳记事也早于汉字出现。关于汉字的产生有契刻说,仓颉造字说,神赐说等。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然而没有一种说法可以作为最终的定论。虽然没有定论,但科学的推理是可信的。恩格斯说,语言是人们“从劳动当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的。”[1]可以推断:1.劳动中的互助合作、生活中的需求都需要人们用声音表达出来,于是语言开始产生。2.创造语言的人一定是具有了劳动能力的人,起码是接近成年、能够参与狩猎或养殖、种植的人。不过有人会问,孩子就没有语言创造能力吗?我们只能说,有。但是不得不承认,孩子的咿呀一般达不到约定俗成的程度,不具备社会性。而社会性恰是语言的根本特性之一。3.既然语言是在劳动这个急需交流的环境中产生的,那么语言从产生之初,就是以交流的形式出现的。4.另外,根据洪堡特所说,语言是人类本质的组成部分,语言的萌发是基于人类的内在需要,而不是仅仅产生于维系外部交际的需要[2]。也就是说,除了交际需要,语言更是内心表达的需要。他还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创造,两者同时产生,密切相关,构成人类智力发展的两个方面[3]。人的思和想都是过程性的,这个过程如果有语言参与,那所参与的语言肯定是要形成语流的。众所周知,语句是语言交流和思维的基本单位,那么是否语言一经出现就是成串的语句呢,当然不是。一种语言的产生一定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渐丰富起来的。语言应该随着人类的进化而进化,而人类的进化主要是劳动能力和智力相辅相成的发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语言在产生之初,它的发音形式都是相对简单的,而且主要以模仿自然界的声音来形成语音。冯宜全研究指出,今天我们使用的8000多汉字中有2000余子的读音恰与动植物等客观物体的发声相同,由此构成象声语字音。每一个音族(同音字条)都含有一个或多个声源字,其余的为衍声字[4]。例如,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蝈蝈、鸭子、鹅、鸡、布谷鸟的叫声同其名,狗叫声狗,羊叫声羊,猫叫声喵等。衍声字则是根据某个意思与发声之间的关系所形成。例如:羊普通叫声羊→羊总是仰着头→人仰头看高高的杨树→就像看天上的太阳。于是我们看到杨树、仰头、太阳这些词里面“yang”这个发音的字都是羊的衍声字。

原初话语发声虽然简单,甚至很多音会由于发音器官进化的不完善而发不出来,但是却能起到同我们今天所说语句同样的表意功能。,远古时凶猛的动物豹子很多,人们见到豹子,就发出与豹子吼叫时一样的声音:豹,豹!以便通报其他人紧急躲避。由此可见,对豹子吼声的模仿所表达的意思相当于一句话:“凶猛的豹子来了,大家赶紧躲避”。如此简单的一个发音把发声者和自己所看到的对象——豹子,人遇到豹子将会发生的危险,以及警告人们躲避危险等事实情况联系在一起,起到了复杂的传递信息的作用。由此也说明,人使用语言之初,尽管所发出的语音相对简单,但却是用作话语来传递信息的。可见,语言的生成是句生成,人是通过句思维模式来认知世界的。一个“豹”的发音,不是对豹子这种动物的命名(尽管它后来固定为这种动物的名称),而是建立在人与外界关系基础上、某个具体情境下的语句。儿童语言能力的获取也是这样,他(她)一开始有意识地称呼的“爸爸”“妈妈”“馍馍”“拜拜”等简单的词语都与具体人物、事物或情境相关,具有句子所特有的述谓性。利用图片可以教会孩子许多事物的名称,也是因为孩子可以马上把名称和事物联系起来。成长过程中,每个人在遇到不了解或不知道的事物时总是要寻问清楚才可以的。询问的过程和记忆的过程,当然都是用语句在进行。即使是最简单的问句“这是什么?”或者最简单的解释“这是……。”

正由于语言的生成是句生成,才可以说,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张鹏鹏指出:构成话语的基本单位是“句子”。因为只有“句子”是在话语中可以独立存在的、最小的音义实体。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说明了:儿童生活在说“句子”的语言环境中,儿童先获得了听“句子”的能力,后获得了说“句子”的能力,儿童是在大量地听说“句子”的过程中逐渐认知了句子的结构和成分或者说句子之间的关系,逐渐获得了听说大量句子的能力,因此,“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5]。句生成理论给出了以上观点成立的原理。

体验观与句生成、句思维

语言的过程必然伴随思维的过程。没有体验的东西就不可能在头脑中形成观念,也不可能有随之而来的语句。既然如此,孩子开始学习汉字之初,当我们把他们熟知的事物用汉字教给他们时,他们就很容易将事物和符号联系起来,并且对这种联系产生兴趣,从而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相应地,等孩子们接触一段时间的字词之后,再教给他们拼音字母,引导他们学会读不认识的字词。如此形成连续的知识链,教与学的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

既然人使用语言之初,是通过句思维模式来认知世界的,那么,兒童从认识汉字的读音到了解拼音字母,也能够自然地将拼音的发音、拼读法引入句思维当中。例如,在拼读“山”的时候,把声母“sh”和韵母“an”联系起来,能够拼读出孩子们认识的“山”字,这种联系一方面使孩子们了解了拼音的功能,另一方面,这种关系很容易以句子的结构形式呈现在孩子的思维过程中。相反,如果直接领着读声母“sh”和韵母“an”,在没有指称对象存在、不了解其为何意的情况下,单独的声母或韵母的发音很难快速得到孩子们观念的认可,不仅不能形成句思维,而且容易形成生硬的填鸭式教学,不容易被接受也可想而知。

建构主义与句生成、句思维

句生成和句思维关照下的语言原理,同建构主义理论有不谋而合之处。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内化为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皮亚杰称其为“图式”。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图式是动态的,它的形成和变化的实质是认知的形成和发展。心里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无论是怎样的图式,只能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由神經系统或其他生理系统参与的活动,要想得到图式的外部表征,可以通过图画、身势或音乐等手段,但对于语言表征,就应该是或完整或残缺的语句。因为,只有语句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或相对完整的意思。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意义的建构其实要落实在语句的建构上。

建构主义提出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同化、顺化(或顺应)和平衡。这一理论同体验哲学的体验观不谋而合,都关注认知过程中个体同外部刺激的作用和关系。

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6]。这三个过程转移到语言的获得方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同化的过程主要是用已掌握的语词解释新语词,顺化的过程中新语词得以进入理解者的话语储备中,理解和能够使用所理解的语词进行表述保证理解者同周围环境达至平衡,当理解者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新语词时,更能说明他的认知结构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和发展。

语文教学与句生成、句思维

体验性和句思维的语言生成观及语言认知观,能够很好地指导语文教学。我们发现,在外语教学中孩子们对学习单词是比较积极或感兴趣的,但是却不喜欢学习音标。幼儿园的孩子能念出“来是come;去是go;点头yes;摇头no;我是I;你是you;见面问好说Hello!”但是如果老师告诉孩子,说“come”的发音是由辅音“k”“m”及元音“ ”拼在一起“k m”读出来的,恐怕不容易被接受。但是如果将音标变成口诀,学习起来效果就好的多。例如关于辅音的口诀:“小孩泼水p p p,拨开香蕉b b b,弹弹手指t t t。”因为口诀内不仅有孩子们要学习的音标,还有他们熟悉的事物和行为动作,单词编入儿歌的做法也一样。将孩子们熟悉的内容和需要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的朗朗上口的语句很易于背记。另外,把单词教授给学习者比起将语法教给他们显得轻松,也是因为单词是一个个学习者熟知的概念,他能够把这个概念同自己的母语词汇对照,在头脑中形成连贯性的句思维。但是如果教授一些学习者在母语里也不了解不熟悉的单词时,他的理解和记忆同样会像学习语法一样变得困难。而母语环境中的孩子虽然能够快速掌握母语的句子,但是如果不通过专门学习,同样会同面对外语一样,不能够阐述自己母语的语法结构和理论。类似的情况也早被洪堡特发现:“词是语言的主要成分,它最容易从一个民族传播到另一个民族。语法形式则不大会传播,因为它具有更微妙的智能特性,更多地依赖于物质实体;它虽然附着于语音,但足以自我解释。”[7]语法不仅依赖语义,还要组织自己各个结构要素之间的位置关系或意义关系,所以所依赖的物质实体超出词汇,没有经历某种语法的“句环境”的熏陶,传播起来当然费力。

建构主义的认知心理观指导教学,强调突出学习者的主体能动性。语文教学试图“通过剖析语言精微的意义让学习者达到意义与形式的同步把握”的做法是行不通的。阅读对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句语境”的熏陶过程。程少堂老师指出:所谓教出学生对字、词、句的敏感, 是要让学生学会通过字、词、句的字面意义或字典意义,读出字、词、句的深层含义或象征意义[8]。阅读不仅是“句语境”的熏陶,还是揣摩作者的意图,建立读者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字面意思的理解是相当浅薄的,只有琢磨出深层含义或象征意义,这一对话才能进行。理解是对话的前提,形成自己的句思维,有话可说,则是真正的解读,并且对形式和意义的把握是自然到位的。

小 结

总之,人获得语言的能力其实就是说出语句的能力。人从发声之初,想要传递或表达的就是语句的意思。思维的过程经常伴随语句的生成,尽管存在没有语句的线条、画面思维,但是只要有语言参与,那就一定是以语句为单位的思维方式。所以,句子是语言生成之初的基本形式,也是人的语言认知和思维的基本单位。

哲学和语言学两门学科都提倡语言的体验性。关注学习者的体验和感知因素的知识传授之所以能被快速接受,也是因为能够生成句思维的缘故。建构主义反对“知识”的强加,把学习者从知识的桎梏中解救出来,便于他们充分的发挥其自主性与创造性[9]。自主性与创造性的表现是学习者形成自己的句思维和句生成。

句生成和句思维说明人与语言的本质关系,能够给语言教学提供实用的操作方法,有助于克服语言(或语文)教学中的困难,使之获得理想的发展。

2017年全国小学生和初中生语文教材的改动顺应儿童学习、掌握语言的科学规律。这一举动必定增加语文教学的有趣性,提升教学效果,优化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三卷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511页.

[2][3]Тищенко К.А.Происхожде ние языка.Котанай:2012.[2017-11-25].(季先科К.А.语言的产生,科斯塔奈:2012)https://studfiles.net/preview/382699/

[4]冯宜全.汉语字音起源学说[OL],2013年3月27日.[2017-11-25].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327/15/506102_274254876.shtml

[5]张鹏鹏.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句子[J].汉字文化,2006年第三期(总第71期),20-24页。

[6]360百科 建构主义理论,2017-10-08/20. [2017-11-25].https://baike.so.com/doc/1145466-1211797.html

[7]洪堡特著,姚小平编译.论预言发展的不同时期有关的比较语音研究[A]//洪堡特语言哲学文集[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28页。

[8]程少堂.“语文味”的理论构想[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3期,6-9页。

[9]邓方.建构主义与语文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期,6-9页。

猜你喜欢
语句建构主义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基本算法语句
我喜欢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