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教学设计

2018-08-26 20:33胡熙瑶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歇后语课件学生

胡熙瑶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懂得歇后语的特点和几种构成方式;较多地认识歇后语,积累并能记住更多的歇后语。

2.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灵活、恰当地运用歇后语。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歇后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懂得歇后语的特点和几种构成方式,积累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难点】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灵活、恰当地运用歇后语。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学了哪些历史故事或是神话传说?讲的都是什么内容呢?比方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2.总结学生的回答情况。(课件出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体会歇后语传承的丰富的历史文化。)

3.总结:像这样的话就叫歇后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人们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通过前半截领会和猜想出句子的本意,所以称为歇后语。有时也叫“俏皮话”。

二、探索歇后语的特点

1.(课件出示歇后语)说说你的发现,可以是形式上的,也可以是内容上的。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李逵上阵——身先士卒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2.学生讨论交流歇后语的特点。

(1)首先,歇后语是由两部分组成。其次,前后的意思是有联系的。前半截是说事,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第三,歇后语大都来源于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

(2)总结:歇后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人们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通过前半截领会和猜想句子的本意,所以称为歇后语。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板书:形象或事例——解释、说明)

3.体会歇后语的特点。

许多知识都可以说成歇后语,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部分歇后语)

井底之蛙——目光短浅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对牛弹琴——白费劲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指名读课件中所展示的歇后语,让学生细细体会歇后语的特点。

4.给歇后语找朋友。

(课件出示几个歇后语让学生填空)

秋后的蚂蚱——( )

公鸡戴帽子——( )

鳄鱼的眼泪——( )

天下乌鸦——( )

铁公鸡——( )

( )——都一样

( )——节节高

( )——胆子大

( )——一清二白

三、联系生活,巧妙运用

1.学生汇报刚刚积累的歇后语,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歇后语说句话。

同学们,刚刚大家认识并学会了许多歇后语,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看哪个组积累的歇后语最多。(小组派代表背诵不同的歇后语)

是的,我们祖国的语言博大精深。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体会歇后语蕴含的魅力吧。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歇后语来说句话。

2.学生自读歇后语,教师指导学生怎么用。

如,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简直就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3.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用歇后语说话。

(预设)有一次,我在家里偷看电视,正看得起劲,妈妈回来了,我可真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再找几位学生说说,让学生在运用中体会歇后语的妙处。

4.教師评价学生,用上歇后语 “一连三座庙——妙妙妙”。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搜集歇后语,背诵至少30句自己喜欢的歇后语。

2.细细体会每一句歇后语的妙处,试着运用歇后语造句子。

3.讲讲关于歇后语的故事。

八仙过海的故事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说的是八个神仙过海的故事。有一天,八仙要去东海游玩,他们一起乘着船过海。可东海龙王的儿子喜欢上了何仙姑,就把船给弄沉了。张果老翻身爬到了毛驴的背上,曹国舅脚踏笏板,没有掉到海里。韩湘子骑在仙笛上,汉钟离站在了蒲扇上,也没有掉到海里。蓝采和攀住了花篮边,铁拐李抱着葫芦,浮在了海上。只有吕洞宾被弄得浑身湿透,而何仙姑却被抢到了海底龙宫中。龙王儿子一会变成巨鲸,一会又变成海蛇,和七仙打了起来。七仙用各自的宝贝大显神通,最后把龙王儿子打死了,救出了何仙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是说,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办法和本领去做事。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前半截是形象

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它是谁呢?(歇

后语。)

2.课件出示练习,考查学生课后复习情况。(生分小组竞赛抢答)

蚊虫咬牛角——(岂耐我何)

虾公钓鲤鱼——(本小利大)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吕布见貂蝉 ——(迷上了)

戏台上的朋友 —— (虚情

假意)

和影子交朋友 —— (十分孤单)

(三个臭皮匠) —— 顶个诸葛亮

(春天的萝卜) —— 心虚

(武松看鸭子) —— 英雄无用武之地

(百尺竿头挂剪刀) —— 高才(裁)

(广东人说北京话) —— 南腔北调

(海底打捞绣花针)——难办

3.看来我们班的学生在课后都下了很大功夫,积累了很多歇后语,可谓是“半天云中拍巴掌——高手”。

4.今天我们继续深入了解“歇后语”这个朋友,相信大家在这堂课中会有更大的收获。

二、了解歇后语的形式

1.课件出示部分歇后语。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夜猫子进屋——准没有好事

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墙头上种白菜——难浇(交)

打柴的下山——担薪(心)

2.生反复朗诵课件中展示的歇后语,思考怎样分类。(生分组讨论交流,师引导说出歇后语的构成方式。)

3.生汇报自学成果,师适时引导小结。

4.(总结歇后语的分类)歇后语的构成方式有三类:一类是故事,一类是比喻,一类是谐音双关。(板书:故事 比喻 谐音双关)

5.生结合文中的歇后语,自

主探讨每种歇后语的特点。

(课件补充展示)

(1)故事类一般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作比方。

(2)比喻类又分为:喻事类——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喻物类——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

(3)谐音双关类利用同音字

或音近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句子的意思,因而更饶有趣味。

6.根据歇后语的构成方式,说出相同类的歇后语。(生自主发言)

三、积累并展示歇后语

1.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搜集的课外歇后语。

2.师课件展示更多歇后语。

(1)看图猜歇后语。出示图画,即歇后语的前部分,让学生猜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并说出属于哪一类。

(猫哭耗子——假慈悲。门缝里瞧人——看不起。小葱拌豆腐—— 一清二白。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2)出示与十二生肖有关的歇后语。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牛角抹油——又尖又滑

老虎嘴里拔牙——冒险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龙王跳海——回老家

打蛇七寸——找要害

马尾搓绳——不合股

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

猴子照镜子——得意忘形

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3.同桌互读,采用多种方式背诵、积累。

4.课件出示歇后语的趣味

故事。

歇后语的趣味故事

刚进教室,我就气不打一处来,三三两两的学生,全在那八仙聚会——神聊。我大喝一声:“各位少爷小姐,你们已面临毕业,迫在眉睫之时,竟然在这聊天,真是和尚打傘——无法无天!难道你们想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还不快快把书拿出!”竟然没人理我,聊天继续进行。我暗自伤神,想我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竟虎落平阳——被犬欺,惭愧啊惭愧!看来这帮家伙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又寻思:莫非我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对付这帮“劣徒”,或许只能智取,不可强攻,千万不能钉头碰钉子——硬碰硬!我把脸一抹,满脸堆笑:“各位兄弟姐妹,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现在的形势可是百米赛跑——分秒必争啊!这学习可是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拜托各位还是上心一点吧。”没想到我这一番话也是对牛弹琴——白费劲,有几个懒懒地抬了抬眼皮,仍旧沉浸在聊天中。我大怒,这不明摆了是背鼓上门——讨打嘛!我恨恨地在心里说了一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5.教师总结:听了歇后语的故事,我们感受到了歇后语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在这快乐之余,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好的歇后语记录到积累本上去,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更多地灵活运用这些歇后语。这节课,咱们班学生的表现真是“狗撵鸭子——呱呱叫”!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读背歇后语。

2.制作歇后语的积累卡片。

3.和同桌合作,挑选自己喜欢的歇后语说话。

4.写一段话,试着用上适当的歇后语。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三原外国语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歇后语课件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歇后语知多少
学生写话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聪明的学生等
“鸡当了官”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