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磨砺中成长

2018-08-26 20:33段丽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赛课文字教材

段丽

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一堂好课要引导学生得到智慧并收获快乐,需要反复的磨课和一次又一次的尝试。2017年9月中旬,我开始着手准备10月下旬举行的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一路走来,留给我的不仅仅是一堂堂课的记忆,还有从选课到设计,从理论到实践,一次次的试讲、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更新所得的收获。“磨课”的滋味,有泪水、有欢笑,有思考、有迷惑,还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一次比赛,一次历练,或许更多的是思想的碰撞、理念的洗礼,以及那些无形的浸润。一路走,一路想,一路艰辛一路歌,一路上的点点滴滴,足以让我慢慢感悟……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

9月中旬,我从吴主任那里接到关于赛课的通知,这对于刚接触小学语文教学两年的我来说,无疑是一次挑战,但也是一个成长的机会。为了圆满地完成学校交给的这项任务,不辜负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期望,抱着学习的心态,我赶紧开始准备。

首先是选课。我本就缺乏经验,作文教学不敢尝试,经典篇目更是有很多大师级名师早已打磨出了优秀的教学设计,在综合了教研组多位老师的意见后,我选择了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通讯”主题的第一篇课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这是一篇说明文,语言质朴无华,结构清晰,具体介绍了创造文字之前人类所采用的记事和通信的方法。本文题目强调“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作者虽然写的是结绳、贝壳、死鸟、箭等事物,但用意却是突出文字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因此,我想让学生们通过对文本的学习,能够体会到文字的重要性,认识到文字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发明。

紧接着,我匆忙地解读教材,并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资料不多且大多雷同,我粗略地浏览了一番便开始着手设计教学和课件,以便能赶快试讲。也许就是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情导致了我在教学设计中忽略了很多问题。

9月27日,我進行了第一次试讲。然而在试讲过程中,我感觉到有些教学环节进行得很吃力,学生思维总是发散不开,我的教学目标也未能达到。试讲结束后,吴主任组织听课老师对我的这节课进行了点评。

可以说我被批得体无完肤,但不能否认的是,前辈们的意见都很中肯,有的甚至一针见血地指出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症结:教师指令不明确,学生学得云里雾里;未能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且问题的设计没有梯度;教师讲得太多,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知道,我们的课堂是“生本课堂”;教学局限于教教材,未能更好地激活学生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所以在备课时,设计本节课教学的切入点非常重要。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而课堂提问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我在思考:问题怎么设计、怎么问,学生才能理解,才能根据提问深入浅出地解决这堂课的重点难点呢?在设计每一个问题时,我都要问一下自己,通过这一问题要让学生解决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还是引导他们获得新的知识……教师必须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一次次的修改,一次次的否定,一次次的试讲,我有些不知所措,陷入一片迷茫之中,毫无头绪,疑惑、彷徨、痛苦让我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修改我的教案……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几次试讲后让我深知自己在教学设计上距离优秀还有很大的差距,怎么办?只有一个字:磨!磨课,磨的是思考,磨的是耐性,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缺乏思考,磨出的教学设计就会只是简单华丽的堆砌。因此,我仔细地琢磨前辈们给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她们对我说:“一定要多钻研教材和教参。”“一堂课,不仅要有确定的目标及重点、难点,还要有达成目标和解决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要懂得启发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于是我反复研读教材、教参,认真揣摩教学设计中的每一句话,试讲、反思,再试讲、再反思。每一次的试讲,我都有困惑的地方,都有磕磕绊绊的时候,种种的煎熬促使我不断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艰难地跋涉。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迷茫,但我也在不断地重新认识、思索真正的生本课堂应该是怎样的,每一次的修改,哪怕只是一小处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收获。渐渐地,课堂教学程序的结构和线索逐渐清晰起来,我也懂得了推敲教学用语,力求每一句话精练、准确、到位,既不拖泥带水,又要概念清晰,该说的说透,不需要说的不啰唆一句,每一个问题该怎样问,过渡语该怎样讲,我都一遍又一遍地抠,争取在下一次讲课时不再含糊。

三、余韵未尽待成长

10月26日,“2017年新都区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赛课(农村片区)暨‘生本课堂活动”在马家小学拉开了序幕。比赛前,吴主任还特意叮嘱我要保持微笑,不要紧张,学校的同事们也不断地鼓励我。我带着众人的希冀和一份份沉甸甸的爱,顺利完成了比赛。但由于内心的小紧张,上课时间超了几分钟,上课时的表情也太过严肃,多少还是有点遗憾。

但,教学本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是既不能“浮”的,也不能“虚”的,它是实实在在的,需要我们智慧地预设,智慧地反馈。所以,虽然有点遗憾,但我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赛课结果如何,并不那么重要了。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还会继续努力,在教书育人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升,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情趣”的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新都区天元小学)

猜你喜欢
赛课文字教材
教材精读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梦中的文字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别让赛课流于形式
全员赛课的实施要略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