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课堂

2018-08-26 20:33钱敏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苏珊交流文本

钱敏

著名语文教育家顾黄初教授在《科学与人文的语文教育》座谈会上讲过一句话——把语文还给语文。这是顾老对语文课堂教学脱离本位现象的忧虑及拷问,提醒我们应回归语文的本真,用学语文的视角去解读文本,创设种种教学情境,用语文的方式教出浓浓的语文味。那么,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富有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就能陪伴学生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等,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的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我的影子》这篇课文时,先在投影前做许多动物的影子,学生兴奋极了。随后我让学生上台体验,他们个个兴趣盎然。让学生感受影子的奇妙后,接着朗读体验,读出“我”看见影子时的兴奋、惊奇。我请了一个学生边读边演,台下的学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当看见学生学得快乐、玩得开心时,我就幸福无比,感到教学的真正乐趣就在这里。“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变苦为乐”。同时,教学活动中,还应注重“溶情”,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境之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阅读与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师几乎包办一切,学生只是倾听者,谈不上阅读、交流,也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和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阅读与交流的课堂,实现“生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阅读课上,教师的第一要务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交流对话,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涵泳其丰富内涵,进而学会阅读。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从学生对文本的初步感悟出发,精心设计对话的切入点。通过引领学生亲历文本,多角度、多层次地读和听,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每次的读和听以及生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都伴随着解读文本的有价值的思考和交流:有把握整体的思,有感知细节、发现细节的思等,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想象、视觉去感受词语的色彩、气息,触摸文字背后的情感,聆听来自教师、同学的见解和来自词句深处的声音。只有闪烁着思想光泽的读和听及相互交流,才能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感悟语言,培养语感,领悟情意,发展思维,这才是有效的、厚实的语文阅读

教学。

如我在教学《苏珊的帽子》一课时,让学生充分体会“残酷”一词是这样教学的。

师:这么可爱的一个小女

孩竟然得了癌症,你们觉得是件什么样的事?文中有个词最能概括。(板书:残酷 可怕)

师:我们觉得小苏珊得了

癌症多么残酷、可怕,但是,她是这样认为的吗?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生汇报)

师:对于苏珊来说,什么事是最残酷的?

生:得了癌症、落下功课并不是最残酷的。

师:那什么是最残酷的?(创设情境)看,苏珊来了,她顶着光秃秃的脑袋,同学们看见往日活泼可爱的小苏珊,现在变成这个样子会谈论些什么呢?

生:她好难看;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她好可怜……

师:如果你是她,面对同学们的嘲笑、好奇、可怜,你会想些什么?你需要什么?

生:我需要平等的关爱,让

我感到自在、舒服。

师:是呀,身体上的病痛是可以战胜的,但是,面对别人像看怪物一样的眼光,心灵上的伤痛才是最残酷的。

师:面对癌症她是那样坚

强,可是,当真的要顶着光秃秃的脑袋去上学,她又是那样胆怯。相信你们会读得很好。愿

意读的站起来读读,读出你的

体会。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教学不仅是一種告诉,更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学生的创造力是难以想象的。如《乌鸦喝水》一课中,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至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有学生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

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

水旁。

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

同时,我们还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一直以来,我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学生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学生识字的好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教学中,我们要逐渐培养学生把别人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如《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写的一篇美文,如何让学生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我通过图片、影像资料展示美丽的榕树,而后引导学生体会鸟的天堂。这样,学生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深深地感动了自己。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也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

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层出不穷的先进教育理念,如何既从实际出发,尊重教学规律,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地做好新课程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路子,的确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先进的理念不但给了我们种种不同审视世界的角度,也让我们逐步学会了用这些角度去审视生活、审视教育,同时也审视我们自己的生命不断展开的鲜活过程。我们只有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才能走出迷茫,不断创新,真正融入新课程,与课程改革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新都区谕亭小学)

猜你喜欢
苏珊交流文本
如此交流,太暖!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最高贵的导盲犬
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谁来付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