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区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8-27 06:29程海峰
安徽林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祭祖火灾森林

程海峰

(屯溪区林业局,安徽 黄山 245000)

森林火灾是危害生态安全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已成为制约林业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森林火灾防不胜防。处于中心城区的黄山市屯溪区,数十年来发生的森林火灾,经证实均是人为原因引起的,因此,森林防火作为林业长期的重要工作,不容片刻的疏忽大意。为保障屯溪区生态和森林资源安全,保持山区经济繁荣、林农生活富裕,必须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1 屯溪区森林资源现状及火灾统计

1.1 森林资源现状

屯溪区属于黄山市中心城区,全区土地总面积13 940 hm2。其中林地面积5 735.7 hm2,占41.1%;森林面积5 580 hm2,森林覆盖率40.26%,林木绿化率43.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9.6%,城市绿地率46.8%。近年来,全区以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绿色质量提升、提质增效行动为抓手,大力植树造林,结合退耕还林、公益林管护等项目的实施,完成人工造林415.4 hm2,森林抚育2 920 hm2,封山育林2 033.3 hm2,新建绿色质量提升点201个。由于受地形、土壤及人为活动等影响,屯溪区山场以低丘冈地为主,资源结构呈现森林资源偏少、分布不均的特点,森林覆盖率在黄山市三区四县中最低,人均占有林地面积约为0.028 hm2。树种结构中,松、杉类针叶树面积3 858.9 hm2,占森林面积的87.1%,阔叶树面积573.9 hm2,占12.9%。近年来,虽阔叶等其他树种造林比重有所加大,但总体比重偏小,不利于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且从森林生态效益考究,其生态效益发挥亦欠佳。同时,屯溪区地处中心城区,交通便利,人为活动频繁,森林资源管理难度大。周边农民基本在城里务工,上山砍柴清灌已经成为历史,导致林下植被生长茂盛,枯枝落叶堆积。遇到干旱、高温、大风天气,加之清明、冬至和除夕有上坟祭祖的风俗,发生森林火灾的几率很大。

1.2 火灾统计

根据统计数据和立案报告,全区46.2%的森林火灾是由于上坟祭祖烧纸引起,26.9%的森林火灾为烧田埂积肥引起,7.7%的森林火灾为防火意识不强、随地丢烟头引起,19.2%的森林火灾起火原因未查明(有可能是痴呆人员、儿童玩火,随意燃放烟花爆竹等原因)。近年来,全区主要发生的是一般森林火灾,无人员伤亡,人民生命财产没有受到损失,对森林资源破坏较小。但是,2013年4月10号在奕棋镇发生较大森林火灾,过火面积9.64 hm2,经森林公安立案调查发现是人为故意纵火所致,具体见表1。

表1 屯溪区森林火灾(违规野外用火)统计

屯溪区林业工作重点是森林资源保护。区域内森林资源受森林病虫害的威胁较多,通过不断防治,基本控制不成灾;通过查阅资料,近年基本无盗伐、滥伐林木行为发生。因此,当前危害区域内森林生态安全的第一杀手当属森林火灾。近年来不断采取措施,仍不能有效地控制,森林防火形势仍很严峻。

2 屯溪区森林火灾主要原因

2.1 森林可燃物增多

随着退耕还林成果初见成效,长防林和屯黄、徽杭生态示范线等工程的深入实施,森林资源得到长足增长,不少坡耕地变成了林地,多年来山场无人清理,杂草丛生,成了森林火灾的导火索[1]。农村的生活能源从植被燃料改为燃气能源,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外输出,对山林植被物的索取大为减少。加之近年的封山育林、绿色提升及千万亩森林增长和增绿增效工程的实施,林下植被物非常丰富,枯枝落叶层厚达20~30 cm,连林间山路都长满了灌草。丰富的可燃物成为森林火灾的严重隐患。

2.2 火种、火源复杂

一是游人。由于屯溪区旅游业发达,交通便利,人为活动频繁,山场以低丘冈地为主,进山游客多,游客在林区吸烟、乱丢烟蒂现象较普遍。二是老人。周边农村年轻人均在市区或外地务工,从事农事工作的基本是留守老人,他们大多体力不足,选择烧田埂的方式除草,烧田埂随意性和隐蔽性强。三是祭祀。90%的当地人在清明、冬至和除夕上坟祭祖时选择传统方式进行祭奠,焚香烧纸、燃放鞭炮,极易引燃茅草并引起走火烧山。四是孩童。寒暑假时周边农村小孩基本上是爷爷奶奶看护,老人精力有限、看护不力,很容易导致三五成群小孩上山点茅草玩耍,特别是过年期间,在山边燃放小爆竹很难被发现制止。五是智障人群。2013年4月在奕棋镇发生较大的森林火灾,纵火人存在严重精神疾病。

2.3 群众森林防火意识不强

屯溪区作为黄山市中心城区,山场面积只有5 735.7 hm2,人多地少,而随着市区经济不断发展,周边90%以上的农民已经不依靠务农,而是前往市区务工获取收入,林业收入基本不是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周边农村100%使用电和气,薪炭使用率为0,不论是集体山场还是自留山,山上茅草和落叶长年累月无人打理。由于地形地貌因素,本地农田边界和山场相连的比较多,部分农民不愿农田流转进行规模化生产,自留地或责任田均为留守老人进行种植,老年人因体力原因图方便对自留地或责任田大多采取火烧的方式清理田地周边茅草,往往容易引发走火烧山。走火烧山后由于山场上多年的茅草积淀,给扑救带来不小的难度[2]。

根据当地习俗,每年清明、冬至甚至是除夕均需上坟祭祖,祭祖燃放的鞭炮多少及祭祖用品如纸张金银份量多少是体现自己收入以及在村庄的地位高低。政府大力提倡文明祭祖,本区域内的静颐城公墓、徽陵公墓、小茅山路口等地在祭祖时节均设置鲜花摊点,主动搞好服务,引导人们以鲜花祭祖。城区的市民慢慢按照政府引导的方向改变祭祖方式,但对农民的引导收效甚微。针对这种现象,全区在坟场集中地设置焚烧池110座,在重点火险区建设生物防火阻隔带70.8 km,一般山场地块开设防火隔离带,宣传引导本地群众在焚烧池内焚烧祭品。长年居住在本地的群众基本养成了在焚烧池焚烧的习惯,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及外地回乡人员并不一定了解在山场坟头燃烧祭品的危害性。每当重要时节,当地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对路口、重点坟山进行严防死守,但还是防不胜防。2010年和2014年的火情中有多起是因外地务工人员返乡祭祖引起。

2.4 巡山守护队伍年龄偏大

由于屯溪区位于中心城区,人员用工成本比其他区县的成本高出许多,青壮力量不愿意承担该项工作;同时受财政人员编制、工资等原因限制,基层护林防火组织力量较为薄弱,尤其是村级护林员,他们的报酬普遍不高,严重影响了护林员的工作积极性[3]。护林员年龄偏大也是制约因素之一。全区共计39名护林员,年龄均在60岁以上。每年森林防火期10月份到翌年4月份,护林员需要携带GPS,定时段进行巡山,受制于体力及工资报酬等因素的影响,巡山守护的深度和力度均达不到要求。

2.5 森林消防应急队成员不稳定

屯溪区森林消防应急队主要依靠区城管执法队员和老街专业消防队队员,均为自聘人员,每月只有不到2 000元的工资,收入较低导致应急队员不稳定、流动性较大,往往是每年经过培训演练后,队员又发生变动,难以真正形成有效的战斗力。另外,镇、村扑火队伍力量薄弱,镇、村组建的应急扑火队员均为镇、村干部为主的义务扑火队,人数少、战斗力一般,较难控制火情[4]。

2.6 森林火灾案件处罚难

2005年8月31 日,黄山市出台了《黄山市违反森林防火规定处罚处分办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查处力度不大,森林防火责任落实不到位。一旦发现森林火灾,对本乡镇年终考核会有一定影响。因此,对一些隐蔽的区域或者小型火灾,乡镇、村在没有影响的情况下会选择瞒报、不报;对一些相对影响校大的火灾,本地群众不会举报或积极提供有关线索,担心影响自己在本村邻里乡亲的关系,森林公安取证难。通过走访取证查获肇事者,一般性的火情如烧毁几亩茅草,一般采取教育为主,写悔过书张贴在村务公开栏等方式进行处罚,责任人的处罚也偏轻,起不到“查处一案、教育一方”的效果。查处责任人与打击火灾肇事者的力度不大,产生不了强大的社会震憾力。

3 屯溪区森林防火对策

3.1 加强领导,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充分认识到森林火灾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严重危害,把森林防火工作摆到应有位置[5]。近年来,全区在重要道口、公墓处口、村庄等显目处设置了固定防火警示牌150个。在所有行政村开展以“八个一”为主的森林防火宣传,召开村民户主会,向户主宣传发放防火明白纸、上森林防火知识课、制定森林防火村规民约、刷写森林防火宣传标语、开展坟墓登记、制定森林防火监管办法、落实应急扑火队伍等,扎实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在重要节假日如“五一”“十一”均安排人员在高速路口对出入车辆发放森林防火宣传册等,加大宣传力度,起到了很好的带动效应,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普遍得到加强。

3.2 加大生物防火林带及“以水灭火”的基础建设

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了70.8 km生物森林防火隔离带。各级政府在重点山场林区还需进一步加快防火林带建设,以隔断易燃林分,提高防火能力。防火道管理费用高,每年都需投入大量人员进行管理,遇到风力大的情况,防火道效果不显著,因此加强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是非常有必要和迫切的。屯溪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特别是村村均已通自来水,可利用自来水现有管网,在方便实用的基础上,增加管网把自来水引入到重点山场,在重点山场建设必要的蓄水池,方便森林消防专业队取水灭火(2016年投入35万余元采购以水灭火扑火器具,成立了由15名消防官兵组成的“以水灭火”专业消防队)。

3.3 加强应急机制和扑救队伍的建设

森林火灾是突发公共事件,要加强应急机制建设,以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乡镇级的森林火灾扑救预案要进行细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6]。2014年,屯溪区修订了《屯溪区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从值班人员接警—组织扑救—应急队伍进场—火灾扑灭—撤离,每个环节都有细化规定,每一项工作都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乡镇扑火队伍建设要寻找好的载体。屯溪区组建了5支共105人的森林消防专业队,其中一支由15名现役消防官兵组成,此外还组建了4支镇级和34支村级森林消防半专业队。实践证明,消防专业队和半专业队是森林火灾扑救队伍的最好载体,加强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增加森林消防队员的奖补政策;同时重视区域间联防扑火力量的建设,保证有足够的扑火梯队。建立相应的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储备灭火器、风力灭火机等灭火机具,以及头盔、手套、迷彩服、手电筒等扑火装备。每年联合当地消防官兵开展扑火安全知识的培训不少于2次,加强实战训练、扑火演练和扑救火灾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扑火队伍的综合素质与扑火能力。优化专业及半专业人员年龄配备,增加人员工作奖励资金发放,以免人员过快流失。

3.4 加强对野外火源管理的力度

加强野外用火监管,严禁私自野外用火。凡是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在四级以上的,林区实行禁火,及时发布禁火通告或禁火令。各镇(街道)、村(居)对智障、精神病、儿童以及60岁以上老人等特殊群体排查登记,要落实专人看护,防止发生意外[7]。要及时对社会有不满情绪、且有过激行为的人员进行思想疏导与管理,以防发生故意放火、纵火等意外情况。在通往林区、景区景点的各交通路口设置森林防火警示牌,遇高温森林火险天气,要增设临时防火检查点;加强对各类户外休闲游、探险游人员的防控,特别预防他们从非正常旅游路线进入未开发的景区景点,严防因野外违规用火而引发森林火灾。遇重要时节或高森林火险天气,实行区级领导到点督导,镇领导驻点防守,村组干部到位坚守的责任体系和防控网络,确保重点部位有人查、进山路口有人守、林区山场有人管。适当提高专职护林员的工资待遇,督促专职护林员要每日上岗,个人GPS设备要始终保持开机状态,自觉认真地履行巡山护林职责。

3.5 加大对野外违章用火责任追究

依法治火、依法管火是森林防火工作务必遵循的原则[8]。在重要时节,所有参与森林防火防控人员必须到岗到位,严防死守,做好预防工作。森林公安机关要加大查处力度,对违规野外用火行为,要严查、严抓、严处,依法严打、绝不姑息。要严格按照《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每一起火灾肇事者依法严惩。各镇、各街道因落实森林防火责任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据《安徽省森林防火工作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的有关条款,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的责任。

猜你喜欢
祭祖火灾森林
绵 延
洪洞祭祖
祭祖
哈Q森林
哈Q森林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哈Q森林
哈Q森林
彝族祭祖仪式“尼木措毕”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