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热线》:如何让热线更“热”

2018-08-31 02:54原启民李小芬
新闻采编 2018年4期
关键词:栏目组问政运城

◇ 原启民 李小芬

原启民

《监督热线》是由山西运城广播电视台与当地纪检委2001年联合创办的一档舆论监督热线直播节目。该节目以“为党和政府分忧,替人民群众解难”为宗旨,每月将与人民群众相关联的近40个职能部门或者重点窗口部门排列成序,每天与主持人一起在直播间,现场接听投诉热线,现场宣讲政策法规,现场督办反馈,让基层的老百姓通过一根银线就能对党政机关或窗口部门以及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进行公开监督。这种方式,简洁明了,方便快捷,很受群众欢迎。截至目前,每期30分钟的日播节目已开办了17年,播出6250期节目,接听各类投诉及咨询热线近10万条,督办处理各类陈年积案和疑难问题11235件(次),督办处结率达93%以上。但是,随着时代的推移,如何让热线更“热”、更持久,让行风热线老牌节目老树长青,是栏目组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求新求变,不断改版,提升节目质量的一个过程。下面是栏目组的几点实践做法,希望能与同行切磋交流。

媒体融合,扩大覆盖宣传面

《监督热线》2001年开办时,是当地广播电台与市纠风办联合开办的一档广播节目。当时,由于媒体资源较少,行风热线一经诞生,便为当地老百姓增加一个正规诉求渠道,受到百姓欢迎,每天30分钟的现场直播几乎是场场爆满。2003年,沐浴着运城广播电视改革的春风,局(台)党组再次将该节目由单一的广播播出,整合成与电视、广播电视报一起播(刊)出,即每天在电台直播同时,电视也架设机位现场录制,后剪辑成电视节目搬上荧屏,报纸则每周对重点问题反馈进行曝光。自此,形成广播、电视、报纸三位一体、立体平面交叉的宣传格局,进一步扩大节目影响力。

进入新媒体时代,我们又巧借这个新平台,对该节目加大信息拓展和有效覆盖,从一定层面上支持它的生存和发展。现在的《监督热线》在每天早上电台直播时,仅蜻蜓就有十多万受众,很多听众运用下载的蜻蜓、喜马拉雅、荔枝等软件在手机上进行实时收听参与;每天还运用朋友微信圈提前预告次日参与嘉宾和单位,并搜集后台留言以在节目里备用;每天的电视版也在公众号进行剪辑推送。今年3月12日,有听众给微信公众平台留言,反映运城双龙桥北到樊村迎太路路段积水严重,影响居民出行。栏目组当即安排记者到现场采访,发现被污水淹没的路段有300多米,目测最深的地方也有10厘米左右,行人和机动车只能从路边缓缓而行。记者当即找到相关职能部门,连夜加班寻找漏网根源,2天就全部排查完了污水。根据此事,我们当即在微信公众号头条推出了《家门口的“闹心河”》上下集,反响不错。4月份,我们又对一些监督报道,比如《警惕!运城风陵渡医院私收费》《注意!运城购物中心卖假货》等节目在广播电视播出,同时又在微信和公众号头条推出,很好地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使得舆论监督效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与时俱进,不断充实更新内容

1.多措并举 提高参与嘉宾水平

好的参与嘉宾是《监督热线》好节目的一半。在该节目搬上荧屏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与市纪检委联合下文,要求各职能部门必须树立一把手负全责的意识,每年一把手参与节目不得低于4次,每次必须副职以上负责人带队参与;栏目组还制成小黑板现场公开打分,其中一把手记4分,副职记2分,科级干部不计分,一般人记-4分;并要求身着制服或正装,熟悉政策,口语表达清晰,在上节目时不准摇头晃脑、吐舌头、抠耳朵,不要驼背猫腰,要挺直腰板、坐端正;年终再将这些考核和督办处解率和人民群众满意度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排队,并联手纪检部门在全市通报。这些措施的通力实施,使得节目质量上了一个档次。

2.及时调整 热线部门和播出时段

对于参与节目的热线部门,我们基本上每隔两三年就和纪检部门一起,对上线部门进行调整。比如,过去残联和民政、交警和公安、地税和国税同一天,后来发现两家职能部门热线都很多,就分别开;再比如,几家窗口部门银行和保险,热线相对较少,我们又分别合并成两家为一天,即工行和中行、农行和建行、人寿和财险、国税与地税等。对于播出时段也几经调整,比如,刚开始的广播直播时间为11:00—11:30,后调整为9:30—10:00,不仅没有影响播出,反而参与人更多;刚开始的电视版为8分钟,次日播出,现在已增加到15分钟,当天播出。

3.追根溯源 加大舆论监督力度

随着节目运行年代的增加,我们发现一直锁定在直播间接听热线、督办问题的形式有些浮于表面,有些单位甚至搪塞百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一些典型问题或者焦点热点,我们必须变被动为主动,走出直播间,追根溯源,给老百姓一个真相交代,还新闻事件一个完整性。于是,我们在每月开辟6期特别节目,专门对一些特殊或者有典型意义的问题进行监督报道。比如,我们先后制作了《看临猗交警如何执法?》《哭泣的续鲁裕河》《何日上学不再难?》《城市拥堵难在何处?》《红色小三轮,到底谁来管?》《公交车到底姓“私”还是姓“公”?》《6年取不出一笔存款》等群众关注性比较高的一些特别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4.创新改版 丰富节目内容

《监督热线》运行17年,此间,从广播到电视再到新媒体,我们也是不断改版,不断创新形式,夯实丰富内容。从当初的3个小板块《热线反馈》《热线参与》《热线盘点》,到增加《热点关注》《记者调查》《连线当事人》《监督在线》后的7个小板块,每一次改版都重新包装、装潢直播间,重新制作片头、片花,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尤其是最近两年,我们又学习借鉴电视问政的长项,在此基础上,拓展推出每天的《小问政》环节,即每天节目当中都穿插问题短片,对上线嘉宾实施现场问政,这种形式既直面问题,又丰富画面,使得节目内容更夯实。最近一两年,我们先后制作一批小问政短片,像《雾霾中的运城》《搬不走的煤场》《煤改电,改出烦心事》《低保为啥没评议?》等和群众利益密切关联,都在现场进行了问政解答,针对性很强。除此以外,我们还依据《监督热线》节目宗旨,制作了主题歌MTV,并在《黄河晨报》上推广宣传。

强化督办 加大为民办事力度

《监督热线》从一开始就强化督办,加大为民办事力度。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该节目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收视疲劳、形式单一等问题。如何保持它长久的持续力,让热线更“热”,是节目组一直思考和讨论的问题。节目组讨论认为,该节目由广播搬上电视、新媒体,虽然它会因为运行时间长,出现收视疲劳的短板,但是它实打实接地气,为民办事的作用却不是其他栏目可替代的。于是我们在强化督办,加大为民办事上下功夫做文章。即对每一条反映到节目中的热线都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在每天节目一开始,首先反馈《连线当事人》看看问题解决没有,解决满意不满意,服务态度如何,多长时间联系当事人,如果不满意,继续开出督办,下次再反馈。□

猜你喜欢
栏目组问政运城
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 “三个运城农业品牌”打造运城新名片
点赞!李克强总理山西运城赶年集
运城清廉地图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拯救大山里的水蜜桃
春晖社区《生活大参考》栏目组走进社区送美食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小喇叭”栏目组儿童广播剧团概况简述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
人大代表电视问政